化痰散結法及其代表方證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化痰散結法,是中醫(yī)痰證的主要治法之一。歷代醫(yī)家從不同方面,對化痰散結法的概念及臨床應用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瞪⒔Y法,上系病機、證候,下連方劑、用藥,有待從理、法、方、藥全方位,進行深入發(fā)掘和系統(tǒng)整理。
   1、研究目的:
   本論文通過全面梳理與化痰散結法相關的中醫(yī)綜合類著作、本草學、方劑學及醫(yī)案醫(yī)話類文獻80余部,在深入考察化痰散結法的歷史演變及古今醫(yī)家臨床實踐的基礎上,重點闡明“化痰散結”的涵義、化痰散結法的源流

2、、化痰散結法的適應病證、代表方證,并結合應用案例對化痰散結法加以闡釋。
   2、研究方法:
   2.1、歷史文獻學方法。
   運用目錄學方法選擇本課題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各個時期醫(yī)家的相關書目,并結合現(xiàn)代文獻研究的相關成果開展研究工作;在縱向梳理理論發(fā)展脈絡的過程中,運用歷史文獻學的研究方法,探索化痰散結法的淵源和演變。
   2.2、理論思維的方法。
   廣收博采古今文獻對化痰散結法的相關論

3、述,從理性思維的角度進行判斷篩選,系統(tǒng)地進行分析綜合,探求化痰散結法的內涵、特點及運用規(guī)律,提煉出概念確切、內涵明確,條理清晰、內容全面的化痰散結法理論。
   3、研究結果:
   3.1、源流研究。
   3.1.1、先秦兩漢時期。
   從現(xiàn)存文獻資料來看,這一時期未明確提出“痰”的概念,但已有了與后世所言“痰病”癥候相類的記載。“化痰散結法”也尚未提出明確的名稱,但書中卻能找到化痰散結法理論萌芽的

4、痕跡。出現(xiàn)了具有散結作用的藥物,為后世臨床實踐奠定了藥物學基礎。
   3.1.2、魏晉隋唐時期。
   這一時期,臨床實踐和化痰散結類方藥的進一步增加,為化痰散結法的理論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痰的概念得到了明確,深化了對痰證病因病機的認識。其對化痰散結類藥物的認識更便于臨床辨證運用,對化痰散結方藥的認識和總結遠遠超出此前。
   3.1.3、宋金元時期。
   化痰散結法的概念和適應證,已基本明確。這對于臨床

5、運用化痰散結法辨證施治及鑒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醫(yī)家從不同角度對痰核的來源、發(fā)展過程、表現(xiàn)形式、發(fā)病特點和治療法則等方面形成多種認識,有助于理解痰核留結證的復雜病機及臨床表現(xiàn)。各種學說相繼興起,化痰散結法的實踐也呈現(xiàn)出新的趨勢,開始運用理論思維闡釋化痰散結方劑的制方規(guī)則。
   3.1.4、明清時期。
   臨床疑難雜癥乃至怪癥的治療方面,“化痰散結法”的獨到療效得到普遍共識,不少臨床醫(yī)案和著作中記有應用化痰散結法的案例。

6、化痰散結法的理論得到進一步完善,醫(yī)書中多有專門篇章對此進行論述和總結,化痰散結法的內涵和外延益加清晰。這一時期具有化痰散結功效的藥物、方劑數(shù)量也明顯增多。
   3.1.5、近現(xiàn)代。
   近現(xiàn)代以來,不少醫(yī)家和學者,結合古今醫(yī)論對化痰散結法進行研討。近現(xiàn)代應用化痰散結治療臨床病證的手法更為多樣化;同時,在中西醫(yī)病癥比較研究的基礎上,還運用此法治療甲狀腺瘤、乳房纖維瘤、淋巴結核、痤瘡等現(xiàn)代疾病,擴充了化痰散結法適應證的范

7、圍。由此,進一步完善了中醫(yī)化痰散結法的理論內涵,拓展了方劑藥物的使用范圍,體現(xiàn)了中醫(yī)臨床實踐的原創(chuàng)思維特色。
   總之,通過對化痰散結法的理論源流研究和現(xiàn)狀分析,可以看到化痰散結法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和實踐價值,并有效地指導著臨床實踐,值得深入研究與總結。
   3.2、概念詮釋。
   化痰散結法的內涵化痰散結法,是化痰法與消積軟堅法并行,主治由于痰氣結聚、痰熱結聚、痰濕結聚、痰瘀結聚、寒痰結聚等病機,形成的痰

8、核留結證的治法?;瞪⒔Y法,又可以稱為化痰破結法、消痰軟堅法、滌痰散結法等。
   化痰散結法的外延根據(jù)痰核留結證常見的兼夾病機屬性,常常將化痰散結法與清熱、溫陽、理氣、燥濕、逐瘀、解毒等治法并用,發(fā)揮綜合效應。由此便形成了“化痰散結法”的外延。主要包括:①理氣化痰散結法;②清熱化痰散結法;③燥濕化痰散結法;④逐瘀化痰散結法;⑤溫陽化痰散結法。
   3.3、適用化痰散結法的常見病證。
   化痰散結泫,主要適用

9、于因痰濁凝結所致的痰核留結證。化痰散結法在臨床上應用十分廣泛,可以說與臨床各科疾病皆有著密切的關系。就現(xiàn)代中醫(yī)臨床來看,如中醫(yī)外科的巖(癌)、癭瘤、瘰疬、流注、乳疬、乳癖、乳核、子痰等,中醫(yī)眼科的胞生痰核、風輪赤豆、針眼等,中醫(yī)皮膚科的粉刺、皰疹等病證,多以氣滯痰凝為病機關鍵,皆可應用化痰散結法進行治療。
   3.4、代表方證:
   本文基于化痰散結法的概念及范疇,選取了最能夠體現(xiàn)化痰散結法的11個代表性方劑、13個

10、典型醫(yī)案,從理、法、方、藥等方面,進行具體分析和解讀,以揭示化痰散結法的臨床應用規(guī)律與法則。
   理氣化痰散結法多適用于因痰氣結聚所致的痰核留結證。痰氣結聚多起因于忿怒傷肝,肝氣郁結;肝氣郁結,則脾失健運,水谷精微失于正常運化而形成痰濁,痰濁又可阻塞氣機運行。如此互為因果,從而導致痰氣結聚。臨床上常用通氣散堅丸、四海舒郁丸等加減,治療痰氣結聚所致氣瘤、氣癭等病證。
   清熱化痰散結法多適用于因痰熱結聚所致的痰核留結證

11、。熱毒是痰核留結證的常見病因之一。凡熱邪外侵,或其他邪氣郁久化熱均可形成熱毒,灼液成痰;痰火瘀結,瘀滯經(jīng)絡,發(fā)為痰核。臨床常用消瘰丸、化癭丹加減,治療痰熱結聚所致的瘰疬、癭瘤等。
   燥濕化痰散結法多適用于因痰濕結聚所致的痰核留結證。脾氣虛弱,無力運化水濕,濕聚而為痰,即所謂“脾為生痰之源”。濕性重濁粘滯,每多遷延難卻。痰由濕聚,其性黏膩,則遷延難愈。痰濕凝聚日久,可能結聚而成有形包塊。臨床常用散聚湯、和中丸、海龍丸加減,治療

12、痰濕結聚所致癥瘕、痞塊、鼓脹等。
   逐瘀化痰散結法多適用于因痰瘀結聚所致的痰核留結證。瘀血、痰濁均是疾病過程中形成的病理產(chǎn)物,二者皆可因氣滯、氣虛、熱盛、寒凝等形成,且可相互影響。血瘀則津液運行不暢,水濕停滯,聚而為痰,痰瘀互為因果,相互影響,病變逐漸發(fā)展,結聚而形成有形包塊。臨床上常用海藻玉壺湯、消核散、橘核丸等加減,治療痰瘀結聚所致的肉瘤、石瘤、乳癖等。
   溫陽化痰散結法多適用于痰核留結證屬寒痰內結或兼有寒象

13、者。寒邪襲肺,肺失宣降,津液失調,水濕停聚而為痰;或脾胃素虛,恣食生冷,阻遏陽氣,虛寒內生,中焦失運,水濕內停,聚濕成痰;或腎陽素虛,溫化無權,氣不化水,水濕停蓄亦成痰。日久則寒痰凝滯而結為痰核。臨床上常用小金丹、陽和湯等加減,治療寒痰結聚所致陰疽、乳巖等。
   4、研究結論:
   (1)基本厘清了“化痰散結法”的學術發(fā)展歷程。
   ①先秦兩漢時期:治療思想起源與藥物基礎(萌芽階段);②魏晉隋唐時期:臨床實

14、踐累積與方劑拓展(積淀階段);③宋、金元時期:理論闡釋提升與臨床推廣(豐富階段);④明清、近現(xiàn)代:理論完善與治療領域拓展(高峰階段)
   (2)較為客觀合理地詮釋了“化痰散結法”概念內涵與外延,并明確該治法所針對的病因病機。
   化痰散結法的內涵:又可以稱為化痰破結、滌痰散結、消痰軟堅法,是指化痰法與消積軟堅法并行,主治痰核留結證的治法?;瞪⒔Y法的外延:包括理氣化痰散結法、清熱化痰散結法、燥濕化痰散結法、逐瘀化痰散

15、結法、溫陽化痰散結法。
   (3)解析了“化痰散結法”代表方劑之配伍規(guī)律,明確了適用化痰散結法的5類主要病機,并通過案例分析進行驗證。
   ①理氣化痰散結法,適應證為因痰氣結聚所致的痰核留結證。代表方如:通氣散堅丸、四海舒郁丸加減;②清熱化痰散結法,適應證為因痰熱結聚所致的痰核留結證。代表方劑如:消瘰丸、化癭丹加減;③溫陽化痰散結法,適應證為痰核留結證屬寒痰內結或兼有寒象者,代表方劑如:陽和湯、小金丹加減;④燥濕化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