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連鑄工藝具有工藝簡單,生產(chǎn)周期短,節(jié)約能源,生產(chǎn)成本低,效率高等優(yōu)點。鑄軋的薄帶可得到理想的微觀組織和良好力學性能。但連鑄中極易產(chǎn)生裂紋,工藝參數(shù)設定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對典型鎂合金在高溫拉伸和壓縮過程中的變形力學行為、顯微組織演變和斷口形貌進行研究,以期為鎂合金鑄軋工藝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jù)。
本文運用Gleeble 1500D熱模擬機,研究了AZ31、AZ61和AZ80鎂合金高溫變形行為。研究發(fā)現(xiàn),隨溫度的升高,鎂合金彈性模
2、量和硬化指數(shù)呈減小趨勢,鎂合金的強度和延伸率降低,直至為0。變形速度降低,鎂合金的流變應力變化小,延伸率略有增加。通過對各溫度下溫度-延伸率曲線與溫度-抗拉強度曲線分析,得出了,鎂合金在本文試驗條件下的零塑性點和零強度點。即AZ31:tZD=575℃,tZS=600℃;AZ61:tZD=525℃,tZS=575℃;AZ80:tZD=500℃,tZS=525℃。
通過對鎂合金的高溫拉伸斷口附近的顯微組織分析發(fā)現(xiàn),相對較低溫度
3、變形時,發(fā)生明顯動態(tài)再結晶,晶粒細小均勻;高溫度變形過程中,晶粒長大,晶間和晶內(nèi)有第二相的熔化。相同溫度下,在斷口附近低變形速率再結晶晶粒更細小。
通過對鎂合金拉伸斷口形貌分析發(fā)現(xiàn),相對較低溫度時,斷口形貌以韌窩為主,主要為韌性斷裂;隨著溫度增加,斷口以撕裂棱為主,主要為準解理斷裂;高溫時,斷口以冰糖狀晶粒為主,且有第二相的熔化,主要為沿晶脆性斷裂。
通過對鎂合金斷口附近的SEM、EDS和XRD分析可知,斷面
4、上Mg17Al12隨溫度增加,析出增多,晶界析出更明顯;高變形速度下析出增多。斷面Mg17Al12熔化產(chǎn)生微微裂,在應力作用下沿晶界擴展連接,導致高溫斷裂。
運用Gleeble 1500D對AZ31鎂合金連鑄板進行高溫壓縮試驗發(fā)現(xiàn),450℃變形時,隨著變形量增加,穩(wěn)定流變應力從13%約36.5MPa降低為43%時31MPa左右;相同變形量下,10°方向穩(wěn)定流變應力最大,0°方向最小,10°方向最大值約為42.6MPa,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鎂合金高溫變形力學行為和組織演變規(guī)律研究.pdf
- 細晶鎂合金的微觀組織及力學行為.pdf
- 擠壓變形鎂合金和鋁合金的微觀組織及力學行為.pdf
- 鎂合金變形組織、織構的演變規(guī)律及其力學行為研究.pdf
- 擠壓變形態(tài)鎂合金熱機械處理組織及變形力學行為研究.pdf
- 1420鋁鋰合金高溫力學行為的研究.pdf
- 鎂合金管件組織、高溫力學性能及摩擦磨損行為的研究.pdf
- 合金元素對鎂合金臨界剪切應力與力學行為影響的研究.pdf
- AZ31B鎂合金動態(tài)力學行為的研究.pdf
- AZ31鎂合金低溫力學行為各向異性研究.pdf
- 等通道角擠壓AZ31鎂合金力學行為研究.pdf
- 稀土鎂合金高溫力學性能研究.pdf
- TiNiSn形狀記憶合金的顯微組織與力學行為.pdf
- 耐熱鎂合金的組織與高溫性能.pdf
- 表層納米化鎂及鎂合金的微尺度力學行為研究.pdf
- 鋯基非晶合金的力學行為與組織結構研究.pdf
- 鎂合金的強化機理與高溫氧化行為.pdf
- 罐用5182鋁合金力學行為及組織研究.pdf
- ZK60鎂合金高溫變形行為研究.pdf
- 三種典型鎂合金材料火災行為及高溫氧化-氮化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