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日兩國關系源遠流長,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而近代中日關系是從1871年兩國簽訂《友好條規(guī)》開始的。兩國雖然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但是直到近代中國人對日本的認識仍然有“隔十重霧”的感覺。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中國人深受天朝上國和華夷之辨觀念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因為在西方資本主義入侵以來,東亞各國基本上處于一種自我封閉狀態(tài)。近代中日關系是從1871年兩國簽訂《友好條規(guī)》開始的,但日本已表現(xiàn)出極強的侵略野心。1874年日本發(fā)動侵略臺灣的戰(zhàn)役。從此,對
2、日關系開始成為開始成為近代中國對外關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日態(tài)度亦成為影響中國政府決策層對日決策考量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1874年至1915年這段時期發(fā)生了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日俄戰(zhàn)爭,中國思想界和政界大致經歷了一個“輕日”到“師日”,再由“師日”到“仇日”的復雜過程。不過也有一部分政要存在著“聯(lián)日”和“防日”的思考。 1915年至1937年是中日關系發(fā)展的一個轉折時期。1915年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暴露了日本獨霸中國
3、的野心,使得中國人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鄰邦--日本。此后,盡管日本不斷地變換侵略中國的手段和策略,但“二十一條”的陰霾在中國人心目中總是無法抹去,無論是中國知識界,還是政府中的政派、政要基本上對日本持防范和警惕態(tài)度。在北洋政府統(tǒng)治時期,除段祺瑞政府執(zhí)行過短暫的親日政策外,袁世凱集團和直系軍閥在態(tài)度上仇視日本,在實踐上是反日的?!岸粭l”交涉過程中明顯地展現(xiàn)出袁世凱集團的仇日、反日態(tài)度。至于直系軍閥首領馮國璋、吳佩孚等在“參戰(zhàn)問題”、中
4、日軍事協(xié)定問題及中日山東問題等所表現(xiàn)出的反日態(tài)度,不僅是因為直系在利益上與日本支持的皖系和奉系嚴重對立,而且還有愛國思想和民族思想的成分存在。即使是張作霖奉系軍閥,它雖然是依靠日本的扶持起家的,對其持溫和態(tài)度,但又無時不防范著它的侵略。對國民黨而言,孫中山和蔣介石等對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也是有著深刻認識的。孫中山在其革命過程中,雖然總是在苦苦尋求日本對中國革命的支持,但這并不能說明他對日本的侵略缺乏警惕,問題的關鍵在于,他一方面希望得到日
5、本的幫助,一方面又不敢過分譴責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因此對日本的態(tài)度無不體現(xiàn)這種矛盾。在南京國民政府期間,以1928年的“濟南慘案”為起點到1935年“華北事變”期間,國民黨決策者以日本為假想敵國,在軍事和外交戰(zhàn)略上主要取守勢,以“防日”為主旨;從“華北事變”到“七七事變”期間則采取了相對積極主動的應對策略,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準備“抗日”。在很大程度上來說,自1915年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到1937年中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這一時期中國的
6、對外政策主要是圍繞對日政策展開的。其中心內容是:中國政府應依據(jù)什么原則,以何種方式,采用何種政策、策略和外交手段,防范和阻止日本的侵略步伐。 近代中國政派、政要的對日態(tài)度必然要反映到他們的對日決策和政策上,而他們的態(tài)度自然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影響政府對日決策的因素多種多樣,從外部來講,有國際形勢、對外關系的現(xiàn)狀及歷史狀況等;從內部來看:階級與集團利益、黨派斗爭與政治斗爭、公眾輿論、決策者的狀況等。研究對外政策必須考慮到這
7、些因素的具體影響效果及其綜合作用的效果,從而闡述國家外交活動展開的決策背景和真實動機。從總體而言,影響中國政府對日決策的主要因素有三,即中國民族主義的蓬勃發(fā)展,中國內部的政治分裂及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派系斗爭和歐美列強及蘇俄(蘇聯(lián))對遠東局勢的影響。但有一點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九一八事變”后,隨著日本對中國侵略的加深,不僅中國民族主義進一步發(fā)展,而且中國社會各階層、各集團以及各政治派別重新調整自己的態(tài)度,醞釀著新的分化、組合,歐美列強及蘇聯(lián)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近代上海兒童娛樂世界的徜徉(1915-1937).pdf
- 近代上海兒童娛樂世界的徜徉(1915-1937)_6897.pdf
- 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研究(1915-1937).pdf
- 近代中國避暑度假研究(1895-1937年).pdf
- 近代中國鐵路聯(lián)運制度研究(1881-1937).pdf
- 近代中國政治文化轉型論.pdf
- 抗戰(zhàn)前浙江省立圖書館館刊研究(1915-1937).pdf
- 農家經濟、鄉(xiāng)村社會與江蘇棉花品種改良(1915-1937).pdf
- 產品層次與技術演變:近代中國造紙業(yè)之發(fā)展(1884-1937).pdf
- 近代中國郵政統(tǒng)一與發(fā)展研究(1896-1937).pdf
- 近代中國博覽事業(yè)的起步和發(fā)展(1851-1937).pdf
- 近代中國人的日本認識(1871-1915年)_14765.pdf
- 近代中國抵制洋貨運動研究(1905-1937)_8355.pdf
- 近代中國出境旅游研究.pdf
- 以史為鍋,熬近代中國之藥
- 中國史學界對日本近代中國學的迎拒
- 近代中國人撰日本竹枝詞之研究
- 近代中國與世博會.pdf
- 近代中國作家
- 近代中國的開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