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簡單染色和革蘭染色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驗二細菌的簡單染色和革蘭染色一、實驗目的一、實驗目的1、學習無菌操作技術,掌握細菌涂片的制作方法。2、掌握細菌簡單染色法和革蘭染色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驟,識別細菌的革蘭染色結果。3、鞏固顯微鏡油鏡的使用方法。二、實驗原理二、實驗原理細菌生長于酸性、中性和堿性溶液時常帶負電荷,所以通常采用帶正電荷的堿性染料(如美藍、甲紫、堿性復紅或孔雀綠等)使其著色。當細菌分解糖類產酸時,細菌所帶正電荷增加易被帶負電荷的酸性染料(如伊紅、酸性復紅或剛果紅)

2、著色。簡單染色法就是只用一種染料使細菌著色以顯示其形態(tài)的方法。革蘭氏染色法(GramStaining)由丹麥病理學家ChristianGram于1884年創(chuàng)立,是細菌學中很重要的鑒別染色法,因為通過此法染色,可將細菌鑒別分類為革蘭氏陽性菌(G)和革蘭氏陰性菌(G)這兩種類型。革蘭氏染色法之所以能夠將細菌區(qū)分為革蘭氏陽性菌(G)和革蘭氏陰性菌(G)兩大類,是因為這兩類菌的細胞壁結構和成分不同。一般認為革蘭陰性細菌的肽聚糖層很薄,脂肪含量高

3、,經乙醇處理后部份細胞壁可能被溶解并改變其組織狀態(tài),細胞壁孔徑大,不能阻止溶劑透入,因而將結晶紫與碘的復合物洗去而被脫色,再經蕃紅復染就染成了紅色;革蘭陽性細菌的肽聚糖層較厚,經乙醇處理后使之發(fā)生脫水作用而使孔徑縮小,結晶紫與碘的復合物保留在細胞內而不被脫色。雖然如此,革蘭染色的差異并不能完全認為是化學的差別,也有物理結構不同的結果,因為酵母菌細胞壁的成份完全和細菌不同,但具有革蘭染色陽性反應。三、實驗器材三、實驗器材1、菌種:大腸桿菌

4、、枯草芽孢桿菌、葡萄球菌、酵母菌、待鑒定的未知菌S1和S3。2、儀器及其他用品:顯微鏡、酒精燈、打火機、接種環(huán)、載玻片、蓋玻片、擦鏡紙、擦鏡液、吸水紙、鏡油、無菌牙簽。3、簡單染液:草酸銨甲紫染液、番紅染液。4、革蘭染液:草酸銨甲紫染液、革氏碘液、95%乙醇溶液、番紅染液四、實驗步驟四、實驗步驟(一)簡單染色(一)簡單染色1、載玻片的處理:從乙醇溶液中取出洗干凈的載玻片,用吸水紙擦干,將要涂菌的部位在酒精燈火焰上烤一下,去除油脂,冷卻待

5、用。2、涂片:左手持菌液試管,右手持接種環(huán)在火焰上灼燒待冷卻后,用接種環(huán)從試管枯草芽孢桿菌培養(yǎng)液中取一環(huán)菌,于載玻片中央涂成薄層(事先在背面做好標記圓圈)即可,或先滴一小滴無菌水于載玻片中央,用接種環(huán)從斜面上挑出少許,與載玻片上的水滴混合均勻,涂成一薄層。注意在拔或塞試管塞時,應將試管口在火焰處略加燒灼,最后將接種環(huán)在火焰上燒灼滅菌。圖1枯草桿菌革蘭氏染色結果,枯草桿菌革蘭氏染色結果,10100如上圖所示,枯草桿菌染色結果為紫色,是革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