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溶液除濕在空調系統(tǒng)中的應用</p><p> 【摘要】空調系統(tǒng)是處理室內的溫度、濕度的主要手段,而溫度和濕度都是空氣的兩個重要參數,它可以直接反應室內空氣的狀態(tài)和質量。本文通過對比不同空氣處理方式在溫度和適度的調節(jié)的利弊,采用干式風機盤管僅排除室內的余熱,不需要做濕度處理及溶液除濕的空調系統(tǒng)的方式的應用在實際的空調系統(tǒng)的節(jié)能意義。 </p><p> 關鍵詞:溶液
2、除濕溫濕度獨立處理干式風機盤管常規(guī)空調系統(tǒng)與溶液除濕溫濕度獨立控制空調系統(tǒng)的區(qū)別 </p><p> 中圖分類號:TB65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p><p><b> 引言 </b></p><p> 空調系統(tǒng)是處理室內的溫度、濕度的主要手段,它將室內的空氣處理到一定的溫濕度狀態(tài)來滿足人員或工藝上的要求。而溫度和濕度都是
3、空氣的兩個重要參數,它可以直接反應室內空氣的狀態(tài)和質量。只有對室內的溫、濕度控制準確和把握好溫濕度的處理過程,室內空氣才會達到理想的設計要求。 </p><p> 在目前建筑物的空調系統(tǒng)中全空氣系統(tǒng)和空氣-水系統(tǒng)是應用范圍較廣的兩個重要系統(tǒng)。全空氣系統(tǒng)中被處理過的空氣送入空調房間,在夏季時消除室內的余熱余濕,使室內的溫濕度保持在設計的范圍內;而在冬季時除了要向室內供熱,干燥地區(qū)還要補充室內的濕度。空氣-水系統(tǒng)中
4、風機盤管加新風是應用最廣的一種系統(tǒng)。風機盤管設置于空調房間內,夏季供給冷水,對室內空氣進行降溫除濕處理;冬季供給熱水,對房間空氣進行加熱處理。而送入的新風是為了滿足人員衛(wèi)生要求或是房間正壓的需要。 </p><p> 一次回風的全空氣夏季處理過程和風機盤管加新風的空氣處理過程(新風處理到等焓狀態(tài))這兩種系統(tǒng)中都是利用冷凍水(一般為7℃)將送入空調設備的空氣做降溫除濕處理,而這兩個處理過程一般都在一個處理過程中完
5、成。在這種空調系統(tǒng)中,顯熱負荷(排熱)約占總負荷的50%—70%,而潛熱負荷約占30%—50%。若要將顯熱負荷冷確,就可以用高溫冷源進行冷卻。但采用5—7℃的低溫冷水進行處理,就造成了能量品味上的浪費。在實際運行的工程中,有些場合的顯熱負荷的變化范圍較大,而潛熱負荷的變化幅度卻很小;而有些場合的情況卻相反。這樣經常造成了室內相對濕度與溫度調節(jié)的矛盾性。有些場所的新風負荷要負擔室內的濕負荷,處理過程點要處理到室內等含濕量的狀態(tài)點,這樣也就
6、加大了新風機組的冷卻能力。 </p><p> 另外,傳統(tǒng)的風機盤管的冷凝水匯集到冷凝水盤中,并通過凝水管排除。目前的這種做法不僅是設備復雜,而使凝水盤可能成為微生物滋生的溫床。尤其在傳染病爆發(fā)的時候,空調冷凝水系統(tǒng)的缺點就更暴露無疑了。溫濕度獨立處理的系統(tǒng)的末端設備主要任務是處理室內的顯熱余熱,作為溫濕度獨立控制系統(tǒng)的主要末端設備就是干式風機盤管及輻射末端裝置。 </p><p>
7、而干式風機盤管僅排除室內的余熱,不需要做濕度處理,它的冷水溫度就可以提高,一般為15-18℃,從而為天然冷源的使用提供了條件,即使使用電制冷,制冷機組的性能系數也將大幅度提高。由于冷水溫度的提高就可使得風機盤管不會產生冷凝水。而風機盤管本身的構造也就可以變得簡單。在施工安裝的時候,由于不用考慮冷凝水的排除,盤管的安裝就變得靈活,有利于配合室內裝飾效果。 </p><p> 根據溶液除濕的系統(tǒng)的基本工作原理,溶液
8、除濕性能力的強弱取決于被處理空氣的水蒸氣分壓力與除濕溶液的表面蒸汽壓力之間的壓差,壓差是水分由空氣向除濕溶液傳動的動力,換言之就是溶液表面蒸汽壓力越低,相同處理條件下的除濕能力越強,與接觸的濕空氣達到平衡時,濕空氣的相對濕度最低。溶液的表面蒸汽壓是溶液溫度tz和濃度ξ的函數,隨著溶液溫度的降低、溶液濃度的升高而降低,其函數關系式為 Pz=f(tz,ξ)。 </p><p> 溶液除濕的空調系統(tǒng)由除濕器(新風機)
9、、再生器、儲液罐、輸配系統(tǒng)和管路組成。溶液除濕系統(tǒng)中,一般采用分散除濕、集中再生的方式,將再生濃縮后的濃溶液分別輸送到個新風機中。利用溶液的吸濕性能實現新風的處理過程,使之承擔建筑的全部熱負荷。再生器中油加熱裝置將溶液濃縮再生。 </p><p> 四個基本模塊單元組成的新風機組,采用兩種溫度的冷水冷卻除濕工程。濃溶液從進風側進入新風機,稀溶液從新風進風處排出,溶液與空氣逆向流動。左側兩個單元采用18—21℃冷
10、水冷卻,以獲得更好的除濕效果。右側兩個單元采用26—30℃的冷卻水冷卻,以帶走除濕產生的潛熱。 </p><p> 溶液為熱媒的全熱回收裝置 </p><p><b> 工作原理 </b></p><p> 溶液從空氣中吸收水份后,對降低濃度進行加熱后,其表面蒸汽壓力升高,當溶液表面的蒸汽壓力大于空氣中水蒸汽分壓力時,溶液中的水分就蒸發(fā)到
11、空氣中,從而完成溶液的濃縮。利用溶液的吸濕、放濕的特性,可以實現室外新風與室內排風之間的熱量和水分的傳遞工程。 </p><p> 此圖表示為上層為排風通道,下層為新風通道,新風和排風分別用戶A和R表示,溶液用Z表示。此熱回收裝置由兩個單元噴淋模塊和一個溶液泵組成。開始運行時,溶液泵從下單元噴淋模塊底部的溶液輸送到上層單元噴淋模塊的頂部,溶液從上向下流淌,并與室內的排風接觸,溶液被降溫濃縮,排風被加熱加濕排到室
12、外。上層降溫濃縮后的溶液流入下層噴淋單元的頂部,與室外新風接觸,由于溶液的溫度和表面蒸氣的壓力小于室外新風的溫度和水蒸氣的分壓力,溶液被加熱稀釋,空氣被降溫除濕。溶液回到底部溶液槽內,完成一個循環(huán)過程。在這個全熱回收裝置中,利用溶液的循環(huán),新風被降溫除濕,排風被加熱加濕,從而實現了能量有室內排風道室外新風的轉移。冬季的情況與夏季類似,只不是新風被加熱加濕,排風被降溫除濕。 </p><p> 實際工程的運行分析
13、 </p><p> 天津某辦車站,總建筑面積85000m2 ,其中辦公面積50000 m2 ;候車室面積約35000 m2 </p><p> 。采用空氣熱泵驅動的溫濕度獨立控制的空調系統(tǒng),室內空氣外參數見表: </p><p> 火車站主要為后車大廳,其余為辦公用房。溫濕度獨立調節(jié)空調系統(tǒng),采用溶液除濕新風機制取干燥新風帶走人員及新風全部潛熱負荷,控制室內
14、溫度,顯熱負荷則由室內干式末端承擔,用于調節(jié)溫度,適應室內不斷變化的溫濕度變化。 </p><p><b> 參考文獻 </b></p><p> [1]徐學利,張立志,朱冬生 液體除濕研究與進展[J].暖通空調,2004,34(7):22-26 </p><p> [2]江億,李震,陳曉陽,等.溶液式空調及其應用[J].暖通空調,2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溶液除濕空調系統(tǒng)的應用研究.pdf
- 溶液除濕空調系統(tǒng)研究.pdf
- 溶液除濕空調系統(tǒng)運行特性研究.pdf
- 熱泵驅動溶液除濕空調系統(tǒng)的研究.pdf
- 余熱驅動的溶液除濕空調系統(tǒng)特性研究.pdf
- 溶液除濕空調系統(tǒng)再生器性能研究.pdf
- 混合溶液除濕劑選擇及除濕空調系統(tǒng)性能研究.pdf
- 基于溶液除濕的輻射空調系統(tǒng)的初步研究.pdf
- 氯化鋰溶液除濕空調系統(tǒng)實驗研究.pdf
- 溶液除濕空調系統(tǒng)的性能分析與實驗研究.pdf
- 溶液除濕空調系統(tǒng)中關鍵部件的數值模擬與實驗研究.pdf
- 溶液除濕技術在烘燥系統(tǒng)余熱回收中的應用研究.pdf
- 低濃度溶液除濕熱泵驅動空調系統(tǒng)的研究.pdf
- 小型溶液空調除濕過程的模擬研究.pdf
- 太陽能溶液除濕空調系統(tǒng)基礎研究.pdf
- 冷凝熱再生式溶液除濕空調系統(tǒng)研究.pdf
- 太陽能再生溶液除濕空調系統(tǒng)的仿真模擬研究.pdf
- 板式換熱器溶液熱回收對溶液除濕空調系統(tǒng)制冷負荷的影響.pdf
- 分級再生式除濕轉輪的性能研究及其在空調系統(tǒng)中的應用分析.pdf
- 基于低品位熱源再生溶液除濕方式的空調系統(tǒng)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