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系小麥種質(zhì)資源分子生物學(xué)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一粒系小麥為二倍體小麥,包括栽培一粒小麥、野生一粒小麥和烏拉爾圖小麥。作為多倍體小麥A染色體組的供體物種,一粒系小麥一直被認為是改良小麥的重要基因資源。本文采用APAGE、SDS-PAGE和RAMP標記研究了一粒系小麥之間的遺傳關(guān)系,并對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基因以及α-醇溶蛋白基因進行了分離、克隆和序列分析。主要結(jié)果如下: 1.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Acid-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

2、APAGE)檢測與分析表明,113份一粒系小麥醇溶蛋白位點存在豐富的等位變異,其醇溶蛋白帶紋遺傳相似性在0.100和0.960之間,平均變異系數(shù)為0.442。在供試材料中,烏拉爾圖小麥的遺傳多樣性最高,而栽培一粒小麥的遺傳多樣性最低。聚類分析表明,一粒系小麥可分為兩大類。在30份野生一粒小麥、41份栽培一粒小麥和42份烏拉爾圖小麥中,鑒定的醇溶蛋白等位基因個數(shù)分別為37、33和38個,其等位基因平均遺傳多樣性系數(shù)分別為0.9378、0.

3、9314和0.9251。 2.利用十二烷硫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法(SodiumDodecylSulphate-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SDS-PAGE)檢測與分析表明,在113份一粒系小麥材料中,共有7種1Ax和5種1Ay高分子谷蛋白亞基類型,形成20種亞基組合類型。在30份野生一粒小麥中,共有5種1Ax和4種1Ay亞基類型,形成12種亞基組合類型;在41份栽培一粒小麥中,僅發(fā)現(xiàn)2種

4、1Ax和2種1Ay亞基類型,形成2種亞基組合類型。在42份烏拉爾圖小麥中,也檢測到2種1Ax和2種1Ay亞基類型,形成6種亞基組合類型。因此,高分子谷蛋白亞基的變異在野生一粒小麥中較高,而在栽培一粒小麥和烏拉爾圖小麥中則相對較低。 3.應(yīng)用RAMP標記對70份一粒系小麥的遺傳多樣性進行了檢測與分析。結(jié)果表明,20對RAMP引物組合共擴增出99條帶,平均每對引物可擴增出4.95條多態(tài)性帶。在栽培一粒小麥、野生一粒小麥和烏拉爾圖小麥

5、中,RAMP標記的多態(tài)性分別為90.6%、93.0%和94.5%。利用RAMP擴增的條帶計算材料間的遺傳相似性系數(shù),發(fā)現(xiàn)一粒系小麥內(nèi)整體遺傳多樣性為0.3317。其中,烏拉爾圖小麥的遺傳多樣性最高(為0.3219),而栽培一粒小麥的遺傳多樣性則最低(為0.1437)。遺傳聚類分析表明,一粒系小麥很明顯地分為兩大類。其中,栽培一粒小麥和野生一粒小麥聚為一類,烏拉爾圖小麥則聚為另一類。 4.通過基因組PCR方法,從栽培一粒小麥和野生

6、一粒小麥中分離出2個i-型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基因,分別命名為LMW-Em(登錄號DQ234068)和LMW-Eb(登錄號DQ234069)。LMW-Em和LMW-Eb編碼區(qū)長度分別為1041bp和885bp,相應(yīng)可編碼345和293個氨基酸殘基的多肽,均無N-末端區(qū)而具有信號肽、富含脯氨酸和谷氨酰胺的中部重復(fù)區(qū)、C-末端非重復(fù)區(qū)的典型i-型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結(jié)構(gòu)。進一步分析表明,LMW-Em基因與已報道的一個基因序列完全相同,而LMW-

7、Eb為新基因。對已知的所有i-型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基因系統(tǒng)進化分析表明,這些基因可分為兩大類,其中的一類又可分為5個亞類。而且,目前所已知的i型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基因均定位于1A染色體上,從B和D基因組中尚未得到i型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基因。 5.應(yīng)用基因組PCR方法,從一粒系小麥中分離出8個α-醇溶蛋白基因序列,其中2個源自烏拉爾圖小麥、2個源自栽培一粒小麥、4個源自野生一粒小麥。這些基因分別定名為gli-ul、gli-u2、g

8、li-ml、gli-m2、gli-bl、gli-b2、gli-b3和gli-b4,其基因登錄號依次為DQ401696至DQ401703。這8個α-醇溶蛋白基因均具有典型α-醇溶蛋白的一般結(jié)構(gòu),由信號肽、N-端重復(fù)區(qū)、兩個多聚谷氨酰胺區(qū)和兩個特征區(qū)組成,其中DQ401696,DQ401698和DQ401700為功能基因,其它5個為假基因。研究表明,在多倍體小麥形成前,高比例的α-醇溶蛋白假基因在二倍體小麥中已經(jīng)存在,而且栽培和野生一粒小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