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9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胃脘痛,是一種古今常見的內科病證。中醫(yī)治療胃脘痛歷史悠久,經驗豐富,方法獨特,療效肯定,且自成體系。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病證名稱的混亂、病證內涵與外延的不確定,積累的古今文獻雖然數量很多,但內容分散,所記載的胃脘痛治療方藥也是良莠參半,辨證與選方用藥均缺少一定的規(guī)范性,使得臨床療效的穩(wěn)定性差,或然性大等,影響了醫(yī)界與患者對中醫(yī)藥治療胃痛證的信任度,故有必要進行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開展胃脘痛有效方藥篩選與評價研究,可以挖掘胃脘痛有效方藥,

2、建立胃脘痛有效方藥的篩選平臺和評價體系,推進胃脘痛臨床新藥的開發(fā)進程,并促進對胃脘痛病因病機的研究。 研究內容:分為胃脘痛文獻的系統(tǒng)整理、胃脘痛方藥的篩選、胃脘痛方藥有效性的評價三個部分。 研究方法:在文獻調查、按類統(tǒng)計的基礎上,利用頻次分析方法進行篩選,并結合循證醫(yī)學原理,以臨床效驗為依據,進行方藥有效性的評價。 研究結果:以胃脘痛相關病名為線索,進行相關方藥的搜集。共收集中藥75味,分別出自25種醫(yī)籍;方劑2

3、63首,分別出自115種醫(yī)籍;醫(yī)案354則,分別出自55種醫(yī)籍。 在初步搜集的75味中藥中,明確記載治療胃脘痛的有45味,根據對其所出現的本草文獻頻次和方劑文獻頻次之和的統(tǒng)計,將超過6次的19味藥物,逐一進行分析,19味藥物分別是草豆蔻、荔枝核、蝸蠃、丁香油(露)、白術、白芍藥、高良姜、吳茱萸、石膏、韭、延胡索、當歸、川芎、白豆蔻、桂丁(肉桂子)、姜黃、藿香、麻黃、蒲黃。有的藥物用于治療胃脘痛的歷史較久,被不同的醫(yī)家、不同朝代反

4、復引用,如草豆蔻;有的藥物用于治療胃脘痛的歷史較久,歷代引用文獻較多,但使用該藥進行配伍的方劑很少,提示本藥以單味藥使用為主,如荔枝核;有的藥物歷代引用文獻較多,但由于含這類藥物成分的西藥的廣泛使用(方便價廉),本藥現代已基本不使用了,如蝸蠃;有些藥物在本草文獻中只出現1次,但在方劑文獻中有較多首方劑組成含有該藥,基本可以判斷該藥也是一味治療胃脘痛的有效藥物,如當歸、川芎。 通過對胃脘痛方組成藥物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263首胃脘痛方

5、共使用藥物261味,合計2251方次,平均每藥出現8.6245方次。以平均方次8.6245最接近的整數9,作為胃脘痛重點藥的標準,共收錄到61種藥味,占總藥味數(261)的23.37%;這61種藥味共出現1705方次,占藥味總方次(2251)的75.74%。出現頻次最高的藥物是陳皮108,其次是甘草87、木香81、香附71、半夏55、厚樸53、砂仁52、茯苓51、延胡索46方次等,這些藥除甘草外,大多為理氣化痰燥濕藥,其中含有二陳湯的全

6、部配方成分,說明古今成方用二陳湯治療胃痛的幾率較高。 胃脘痛有效方劑的篩選主要通過三個途徑,一是從《中醫(yī)方劑大辭典》等方劑文獻中查檢古今成方;二是從古今醫(yī)案文獻中查檢胃脘痛案例;三是通過現代臨床期刊報道進行查檢。 共檢到符合收方標準的胃脘痛成方263首,胃脘痛醫(yī)案文獻涉方73首,現代臨床期刊文獻共涉方(傳統(tǒng)成方)81首。 將三類方劑進行比對,選出在兩類文獻中均出現的方劑作為重點方,共25首。25首重點方劑有以下幾

7、個特征:①小方居多,25方中就有5首是由2味藥組成的方劑,其余也大多為4~5味的小方。②25方分屬10個功效類別,每類平均2.5方,提示功效作用分散,臨床胃痛證型廣泛。③10類功效中包含了補虛與瀉實兩大類,補虛包含了補氣、補血、養(yǎng)陰和溫陽四法;瀉實中則包含了調氣、活血、化痰、祛濕、瀉火和散寒六法,提示這些方法可能概括了治療胃脘痛的基本大法,這些方劑也可能為治療胃脘痛的基本方。其中有7首方劑在三類文獻中均涉及,是重點方中的重點,分別是二陳

8、湯、失笑散、金鈴子散、理中湯、越鞠丸、平胃散、吳茱萸湯。 二陳湯是一首化痰基本方,經過咖味,一直被不同時代的醫(yī)家用于治療痰濕胃痛,兼有嘔吐者效果更顯著;失笑散古代多用于治療婦人產后小腹痛,《女科切要》明確指出用于治療“胃脘痛”,臨床用于治療“氣滯血瘀”引起胃脘痛;金鈴子散從明代《袖珍方》起,用于治療熱厥心痛,臨床治療肝氣郁滯,氣郁化火而致的胃脘痛;理中湯出自《傷寒論》,是溫中散寒的基本方,可治療脾胃虛寒性胃脘痛;越鞠丸為朱丹溪所

9、創(chuàng),原方用于解諸郁,治療胃脘痛時常適當加味使用;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療濕滯胃痛;吳茱萸湯首見于《傷寒論》,治療中虛寒凝之胃脘痛。 結論與討論: 1.草豆蔻、荔枝核、蝸蠃、丁香油(露)、白術、白芍藥、高良姜、吳茱萸、石膏、韭、延胡索、當歸、川芎、白豆蔻、桂丁(肉桂子)、姜黃、藿香、麻黃和蒲黃等19種藥物使用頻次較高,為治療胃脘痛的有效藥物。結合方劑分析,則甘草、木香、香附、半夏、厚樸、砂仁、茯苓、延胡索為常用

10、有效藥。而二陳湯、失笑散、金鈴子散、理中湯、越鞠丸、平胃散、吳茱萸湯等7首方劑為有效復方。 2.治療胃脘痛的單味藥的頻次與復方組成中頻次的差異,恰好說明了某些藥物需要通過配伍才能發(fā)揮藥效;而另一些藥物可能為治療胃脘痛的有效單方,這兩類有效藥物均值得重視。 3.對相關藥物和方劑的分析表明,有效方藥往往集中在理氣活血、行氣解郁、化痰燥濕、溫中散寒等功效類型,說明胃脘痛的證候類型也以氣滯血瘀、肝氣郁滯、痰濕阻滯、陽虛寒凝為多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