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援助與埃及經濟轉型探析(1956-1981)_8596.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二戰(zhàn)結束后,世界各地掀起了爭取民族獨立運動的高潮。此時的埃及,蘇伊士運河還在英、法等國的占領之下。1956年納賽爾總統(tǒng)宣布運河國有,拉開了埃及收回經濟主權的序幕。不久,第二次中東戰(zhàn)爭爆發(fā),美國和世界銀行此前答應援建阿斯旺大壩的承諾也隨之取消。
   在何去何從的抉擇時刻,追求獨立的埃及接受了蘇聯(lián)的盛情。在20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將近20年的時間里,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成為埃及的主要援助國。蘇聯(lián)的計劃經濟模式傳入埃及。

2、外部援助是一國實現(xiàn)外交政策的手段之一,它同政治、軍事手段一樣,服務于國家利益。正所謂,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蘇聯(lián)的援助,使埃及受制于它的全球戰(zhàn)略,成為蘇聯(lián)維護中東局勢,對抗以色列和美國勢力的前沿。
   20世紀70年代,國內的經濟狀況讓埃及進一步認識到,計劃經濟模式已經不適應發(fā)展的要求,無休止的戰(zhàn)爭又迫使經濟幾近崩潰的邊緣。蘇聯(lián)的武器援助和阿拉伯國家的“涓滴"援助政策只能滿足埃及的一時之需,不能使埃及徹底擺脫貧困的泥沼。

3、   薩達特上臺后,改革經濟發(fā)展模式,實施了以西方為導向的開放政策,推行市場經濟;結束對以色列的戰(zhàn)爭,在美國的調解下進行和談;轉而選擇美國為外部援助的主要來源。這一系列大動作,是國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但轉變了埃及的經濟發(fā)展模式,贏得了和平的發(fā)展環(huán)境,還收獲了豐厚的援助獎勵,吸引了外國資本。這種轉變順應了世界經濟的發(fā)展趨勢,是埃及由世界經濟秩序的邊緣向中心的主動靠攏。
   因此,外部援助和埃及的經濟轉型是辯證統(tǒng)一,互為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