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采后炭疽病的病理生理學及病害控制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測定了枇杷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營養(yǎng)生長、分生孢子萌發(fā)的溫濕度范圍及pH值范圍,并在液體培養(yǎng)基中測定了溫度、pH值對菌絲體生長量的影響。結果表明:菌絲體營養(yǎng)生長、孢子萌發(fā)的溫度范圍分別為10℃-35℃、20℃-30℃,最適溫分別為28℃、25℃;液體培養(yǎng)溫度為28℃時菌絲生長量最大;分生孢子僅在自由水和有水膜的情況下萌發(fā);pH為3-10范圍內均可營養(yǎng)生長和孢子萌發(fā),分生孢子萌發(fā)的最適pH

2、值為4-6;菌絲生長以甘露醇、乳糖為碳源的培養(yǎng)基為最好,丙三醇較差;以DL-胱氨酸、尿素、甘氨酸為氮源的培養(yǎng)基為最好,硫酸銨較差;連續(xù)光照適宜炭疽菌菌絲生長,連續(xù)黑暗條件下較差。 采后枇杷果實接種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后,主要防御酶POD、PAL活性明顯升高,于接種后第2d達到一個活性高峰,而POD于第5d出現(xiàn)了第二個活性峰,并且這兩種防御酶的峰值出現(xiàn)時間基本與明顯病斑顯癥時期一致;

3、真菌細胞壁降解酶β-1,3-葡聚糖酶和幾丁質酶活性都被誘導提高,且都于第3d出現(xiàn)一個活性高峰,β-1,3-葡聚糖酶活性增幅高于幾丁質酶;PG和Cx活性有所提高,PG酶活性至第2d達到一個活性峰值,Cx酶活性至接種1.5d達到活性高峰。枇杷感染炭疽病菌過程中,當病斑直徑lcm時,從感病部位到未感染部位的邊緣,POD、PAL、幾丁質酶、β-1,3-葡聚糖酶、PG和Cx活性都逐漸降低。 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表明,五種酚類物質對枇杷炭疽菌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