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在我國乙肝高發(fā),若得不到有效控制,終將進展為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的5年病死率高達70%-86%。然而,目前肝硬化的病理生理機制還未完全清楚,臨床上缺乏有效的抗纖維化藥物。因此,探討肝硬化的發(fā)生機理,尋求有效的干預方法迫在眉睫。肝臟、脾臟及骨髓等網(wǎng)狀內皮系統(tǒng)是體內主要的儲鐵器官。近年來,多項研究顯示慢性肝病,如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及肝癌等,存在肝內鐵代謝紊亂。肝內鐵過度沉積參與了肝臟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提示鐵在肝臟疾病中
2、的重要作用。Fe2+是血紅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降解產物之一,在肝硬化時HO-1表達上調,F(xiàn)e2+生成增多,可能參與肝硬化及其并發(fā)癥形成的病理生理過程。我們前期實驗證實,HO-CO系統(tǒng)在肝纖維到肝硬化不同階段,不同并發(fā)癥及不同臟器發(fā)揮的作用不同。目前,國內外主要研究HO-1的抗氧化、抗炎及抗凋亡等作用機制,而關于其產物Fe2+、CO及膽綠素在疾病中發(fā)揮的作用研究較少。此外,鐵在肝硬化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
3、機制目前還未清楚。臨床上,肝硬化晚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大量多次輸注陳舊紅細胞可能導致肝內鐵沉積;肝硬化晚期脾大脾功能亢進,大量紅細胞被破壞并釋放過多鐵,而且肝臟是重要的儲鐵器官。本研究通過高鐵、去鐵、脾切除、誘導或抑制HO-1表達來調節(jié)肝內鐵代謝,揭示鐵在肝硬化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機制,為治療肝硬化提供新的觀點和思路。
本研究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干預肝內鐵代謝對大鼠肝硬化影響的研究
目的:通過給鐵
4、或去鐵干預肝硬化大鼠肝內鐵代謝,進一步研究鐵在肝硬化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
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4只,隨機分成4組:假手術(Sham)組10只、肝硬化(bile duct ligation,BDL)組10只、高鐵(Fe)組14只,去鐵胺(deferoxamine,DFX)組10只。大鼠肝硬化模型采用膽總管結扎的方法制備,4周后造模成功并取材。Fe組和DFX組制模方法同BDL組,從造模第一天開始,
5、分別給予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鐵40 mg/mL/kg體重,甲磺酸去鐵胺20 mg/mL/kg體重,3次/周,BDL組給予等量的生理鹽水腹腔注射。4周后,所有大鼠采集靜脈血之后處死,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反映肝臟功能;取肝組
6、織,HE染色觀察肝臟的結構改變;測定血清鐵、血清鐵蛋白的含量,原子分光光度計法測定肝內鐵含量(Liveriron content,LIC),采用普魯士藍染色觀察肝臟鐵沉積的分布情況。免疫組織化學檢測α肌動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達及分布;Western-blot方法測定肝內轉錄生長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α-SMA;RT-PCR的方
7、法檢測大鼠肝臟TGF-β1、α-SMA mRNA的水平,采用試劑盒測定肝組織內羥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的含量和肝組織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
結果:4w后BDL大鼠模型成功,膽總管擴張明顯。血清生化指標測定結果顯示:與Sham組相比,BDL組AST、ALT及TBIL均明顯升高(P<0.01);與BDL組相
8、比,F(xiàn)e組進一步升高,而DFX組則明顯降低(P<0.01)。
HE染色顯示,BDL組肝臟細胞壞死,炎性細胞浸潤,纖維間隔形成,肝細胞結節(jié)樣再生,假小葉形成;Fe組肝細胞片狀壞死,纖維增生較多,而DFX組肝細胞較少壞死,纖維增生少,無明顯的假小葉形成。
與Sham組相比,BDL組血清鐵、血清鐵蛋白及肝內鐵均顯著增加(229.74±9.72μg/dL vs165.4±10.79μg/dL,P<0.01;45.94
9、±0.52μg/L vs39.42±0.38μg/L,P<0.01;440.74±12.58μg/g vs350.15±16.4μg/g,P<0.01);與BDL組相比,F(xiàn)e組三者均明顯升高(378.92±35.59μg/dL vs229.74±9.72μg/dL,P<0.01;53.12±0.65μg/L vs45.94±0.52μg/L,P<0.01;593.55±6.66μg/g vs440.74±12.58μg/g,P<0.01
10、),而DFX組則明顯降低(181.63±4.34μg/dL vs229.74±9.72μg/dL,P<0.01;42.54±0.33μg/L vs45.94±0.52μg/L,P<0.01;361.55±21.24μg/g vs440.74±12.58μg/g,P<0.01)。
與Sham組相比,BDL組大鼠肝內TGF-β1及α-SMA蛋白及mRNA表達水平均明顯升高(P<0.01); Fe組TGF-,B1及α-SMA表達
11、水平則較BDL組均明顯增加(P<0.01),DFX組TGF-β1及α-SMA表達水平則明顯減少(P<0.01)。α-SMA免疫組化結果與其蛋白及基因一致。
與Sham組相比,在BDL組肝內SOD水平明顯降低(P<0.01),而MDA水平明顯升高(P<0.01);與BDL組相比,F(xiàn)e組SOD進一步降低(P<0.01),而MDA則升高明顯(P<0.01);與BDL組相比,而DFX組SOD明顯升高(P<0.01),MDA則明顯降
12、低(P<0.01)。
結論:本研究發(fā)現(xiàn)膽汁淤積性肝硬化肝內有少量鐵沉積。肝內過度鐵沉積可以加重肝硬化,而去鐵治療能減少肝內鐵沉積,延緩肝硬化。
第二部分誘導或抑制血紅素氧合酶-1表達對肝硬化大鼠肝內鐵代謝影響機制的研究
目的:通過誘導或抑制血紅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表達,調節(jié)其產物鐵在肝硬化大鼠肝內的代謝,進一步研究HO-1及鐵對肝硬化的影響。
13、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2只,隨機分成4組:假手術(Sham)組8只、肝硬化(bile duct ligation,BDL)組10只、鋅原卟啉(zinc protoporphyrin,ZnPP)組12只,鈷原卟啉(cobalt protoporphyrin,CoPP)組12只。大鼠肝硬化模型采用膽總管結扎的方法制備,4周后造模成功并取材。CoPP組和ZnPP組制模方法同BDL組,從造模第一天開始,分別給予腹腔
14、注射CoPP或ZnPP5mg/kg體重,3次/周,BDL組給予等量的生理鹽水腹腔注射。4周后所有大鼠采血后處死。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血清鐵;采用原子分光光度計法測定肝內鐵含量(Liver iron content,
15、LIC),采用普魯士藍染色觀察肝臟鐵沉積的分布情況; HE染色觀察肝臟的結構改變,通過免疫組織化學的方法觀察大鼠肝臟HO-1蛋白的表達及分布;Western-blot方法測定肝內HO-1蛋白的表達,核轉錄因子Nrf2(nuclear factor-E2-related factor2,Nrf2); RT-PCR的方法檢測大鼠肝臟HO-1及Nrf2 mRNA的水平。采用ELISA方法測定大鼠血清轉化生長因子-β1(transforming
16、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海帕西啶(Hepcidin);測定肝組織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
結果:血清生化指標AST、ALT及TBIL測定結果顯示:與Sham組相比,BDL組明顯升高(P<0.01);與BDL組相比,CoPP組進一步升高(P<0.01),而ZnPP組則明顯降低(P<0.01)。
17、 肝臟HE染色顯示BDL組大鼠肝臟細胞壞死,肝小葉結構被破壞,匯管區(qū)可見大量炎性細胞浸潤,纖維間隔形成,肝細胞結節(jié)樣再生,假小葉形成;CoPP組纖維化評分較BDL增加(P<0.01),而ZnPP組評分較低(P<0.01)。
VG染色顯示BDL組肝內Ⅰ型膠原沉積較Sham組明顯增多(P<0.01),與BDL組相比,CoPP組Ⅰ型膠原沉有所增加(P<0.01),而ZnPP組膠原沉積明顯減少(P<0.01)。
18、與Sham組相比,BDL組血清TGF-β1濃度明顯升高(P<0.01);與BDL組相比,CoPP組TGF-β1濃度明顯增加(P<0.01),而ZnPP組明顯降低(P<0.01)。
血漿Hepcidin濃度在BDL組較Sham組明顯降低(292.35±11.81 ng/mlvs366.71±4.66 ng/ml,P<0.01);與BDL組相比,CoPP組血漿Hepcidin濃度減低更明顯(275.73±10.13ng/ml
19、vs292.35±11.81 ng/ml,P<0.01),而ZnPP組濃度明顯升高(315.79±12.0 ng/ml vs292.35±11.81 ng/ml,P<0.01)。
HO-1及Nrf2蛋白及基因檢測表明:與Sham組相比,BDL組大鼠肝內HO-1的蛋白及mRNA的水平明顯升高(P<0.01); CoPP組HO-1水平較BDL組明顯增加(P<0.01),ZnPP組HO-1表達水平則明顯減少(P<0.01)。HO
20、-1免疫組化結果與其蛋白及基因一致。
血清鐵濃度及LIC在BDL組較Sham組升高(229.74±9.72μg/dl vs165.4±10.8μg/dl,P<0.01);與BDL組相比,二者在CoPP組則明顯升高(2272.14±16.28μg/dlvs229.74±9.7μg/dl,P<0.01),而在ZnPP組明顯下降(194.95±4.72μg/dlvs229.74±9.72μg/dl,P<0.01)。
21、 與Sham組相比,在BDL組SOD水平明顯降低(P<0.01),而MDA水平明顯升高(P<0.01);與BDL組相比,CoPP組SOD進一步降低(P<0.01),而MDA則升高明顯(P<0.01);與BDL組相比,而ZnPP組SOD明顯升高(P<0.01),MDA則明顯降低(P<0.01)。
結論:ZnPP抑制HO-1表達能減少BDL誘導的肝硬化大鼠肝內鐵沉積,減輕肝纖維化。Nrf2/Keap1通路可能參與了HO-1表達
22、及鐵沉積。
第三部分脾切除對肝硬化肝內鐵代謝及門脈高壓影響的研究
目的:探討脾切除對肝硬化門脈高壓大鼠血紅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統(tǒng)(Hemeoxygenase/carbon monoxide,HO/CO)及肝內鐵代謝的影響,進一步研究脾切除治療肝硬化的機制。
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2只,隨機分成3組:假手術(Sham)組10只、肝硬化(bile duct ligati
23、on,BDL)組10只和脾切除(Splenectomy)組12只。大鼠肝硬化模型采用膽總管結扎的方法制備,2周時Splenectomy組行脾切除。4周后,所有大鼠以生物機能實驗儀測定門靜脈壓力,采集靜脈血,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
24、 TBIL)及血清鐵,采動脈血測定碳氧血紅蛋白(carboxyhemoglobin,COHb);機能實驗儀測定大鼠門靜脈壓力(portal vein pressure,PVP);取肝脾組織,HE染色觀察肝臟的結構改變,VG染色觀察脾臟Ⅰ型膠原含量;原子分光光度計法測定肝內鐵含量(Liver iron content,LIC),采用普魯士藍染色觀察肝脾鐵沉積的分布情況。ELIAS方法檢測血清中轉錄生長因子-β1(transforming
25、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Westem-blot方法測定肝內HO-1蛋白表達;RT-PCR的方法檢測肝內HO-1、基質金屬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1(tissue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mRNA的表達水平,測定肝組織內羥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的含量。測定
26、肝組織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活性。
結果:2w脾臟明顯增大,4w后BDL組肝硬化造模成功。與Sham組相比,BDL組AST、ALT及TBIL均明顯升高(P<0.01),Splenectomy組三者則較BDL組明顯降低(P<0.01)。肝臟組織病理學證實脾切除能明顯減少肝內纖維間隔形成,減少膠原沉積。
與BDL組比較,Splenectomy組H
27、YP明顯降低(153.2±12.4μg/g vs173.4±18.4tg/g,P<0.01),血清TGF-β1明顯減少(4.6±0.28 ng/ml vs9.86±0.72 ng/mL,P<0.01),PVP明顯降低(10.31±0.98 mmHg vs15.81±1.66 mmHg,P<0.01)。
BDL組肝內HO-1 mRNA和蛋白的水平較Sham組升高(P<0.01);與BDL組相比,Splenectomy組肝內H
28、O-1 mRNA和蛋白的水平明顯降低(P<0.01)。血COHb水平與HO-1表達水平一致。肝臟HO-1免疫組化顯示,HO-1主要在肝細胞及中央靜脈周圍表達。脾臟HO-1免疫組化顯示,HO-1主要表達在脾臟紅髓,與Sham組比較,BDL組HO-1表達增加(P<0.01),Splenectomy組2w的脾臟HO-1表達較BDL組減少(P<0.01)。
與Sham組相比,BDL組大鼠血清鐵、肝內鐵均明顯升高(231.91±7.
29、7μg/dL vs164.87±15.6μg/dL,P<0.01);而Splenectomy組則較BDL組二者明顯降低(185.15±22.3μg/dL vs231.91±7.7μg/dL,P<0.01)。普魯士藍染色顯示,肝內鐵主要沉積在巨噬細胞等。脾臟鐵沉積主要在紅髓。VG染色顯示2w和4w脾臟都有明顯的Ⅰ型膠原沉積。
與Sham組相比,BDL組肝內MMP-2及TIMP-1 mRNA水平均明顯升高(P<0.01);而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血紅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統(tǒng)對肝硬化大鼠腎臟血流動力學的影響.pdf
- 一氧化碳、血紅素氧合酶在肝硬化高動力循環(huán)中作用的實驗研究.pdf
- 血紅素氧合酶-一氧化碳在腦外傷中的作用.pdf
- 血紅素氧合酶-內源性一氧化碳系統(tǒng)對感染性休克大鼠影響的實驗研究.pdf
- 肝硬化門脈高壓患者血紅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統(tǒng)與血漿內皮素關系的初步研究.pdf
- 一氧化碳-血紅素氧合酶系統(tǒng)與急性炎性疼痛關系的研究.pdf
- 血紅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系統(tǒng)在肺纖維化大鼠中的表達及藥物干預.pdf
- 血紅素氧合酶-一氧化碳體系在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表達及意義.pdf
- 血紅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對酒精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及相關機制.pdf
- 食餌性動脈粥樣硬化進程中血紅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統(tǒng)與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系統(tǒng)相關性研究.pdf
- 妊高征患者內源性血紅素氧化酶-一氧化碳系統(tǒng)的變化.pdf
- 外源性一氧化碳對體外培養(yǎng)星型膠質細胞血紅素加氧酶系統(tǒng)的影響.pdf
- 內源性一氧化碳、血紅素氧合酶在局灶性腦缺血中作用機理的實驗研究.pdf
- 血紅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系統(tǒng)在門脈高壓大鼠肝臟缺血-再灌注肺損傷保護中的作用.pdf
- 血紅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系統(tǒng)預防兔動脈粥樣硬化、頸動脈球囊損傷后再狹窄的研究.pdf
- 血紅素加氧酶-一氧化碳信號系統(tǒng)對汞、鎘誘導的紫花苜蓿根部氧化脅迫的調節(jié).pdf
- 梗阻性黃疸時血紅素氧化酶-1表達及一氧化碳變化的研究.pdf
- 血紅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統(tǒng)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發(fā)病機制中作用的研究.pdf
- 一氧化碳中度
- 一氧化碳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