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隨著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人口的快速增長,城市河道污染日益嚴重。我國南方地區(qū)河網(wǎng)密集,水體流動性差,自凈能力弱,各城市河道水體溶解氧普遍很低,導致平原河網(wǎng)以嚴重有機污染為主要特點。本文研究了有機污染河道的污染特性,并通過實驗室模擬試驗,研究生物膜原位處理技術的優(yōu)化應用參數(shù)。 河道中污染物質在泥相與水相間的遷移存在著動態(tài)平衡。底泥對污染物質(包括有機物、氨氮、溶解性磷)的靜態(tài)釋放以及靜態(tài)吸附效果表明,當河道水體污染物濃度較高時,河道底泥
2、能夠富集水體污染物,當水體污染較低時,底泥中富集的污染物會再次釋放到水體中,形成內源污染。試驗所用受污染底泥中,NH4+-N含量大于3.5g/kg,PO43-含量約為0.65g/kg,可溶性COD含量約為13.5-15.5g/kg;底泥受到擾動作用處于再懸浮狀態(tài)時,其中的可溶性污染物質極易在水相與泥相間發(fā)生遷移轉化。并且底泥對污染物的吸附與釋放作用主要發(fā)生在水與泥接觸后的2h內,之后達到動態(tài)平衡,基本保持穩(wěn)定。底泥中NH4+-N、PO4
3、3-、COD的最大釋放量分別可達0.2475g/kg、0.2065g/kg、9.1g/kg;最大吸附量分別可達0.6913 g/kg、0.3168g/kg、2.3g/kg。 底泥能夠快速消耗溶解氧飽和水體中的溶解氧,證明底泥中存在生物活性,進而繪制底泥的耗氧量變化曲線得出:為確保底泥中的好氧微生物發(fā)揮生物活性,降解污染水體中的污染物,須采用人工充氧,使水體DO濃度大于3mg/L。泥水混合液曝氣時,底泥中好氧微生物(硝化細菌等)得
4、以激活,并具有較強的生物活性,使水體中的NH4+-N幾乎完全轉化為NO3--N。技術實施中,可以直接利用底泥土著微生物,NH4+-N的去除率均達到90%以上(L-J填料填充率為50%,處理時間:60h,氣水比為17:1)。既能保證處理效果,也可以避免外源微生物的引入帶來的風險; L-J組合填料最適用于有機污染河道的生物膜原位處理。綜合考慮生物膜的脫氨效率和經(jīng)濟性原則,確定組合填料的填充率為50%-75%。適用曝氣強度為0.00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受污染飲用水源水生物膜原位修復技術研究.pdf
- 生物膜法處理有機廢氣 英語
- 生物激活劑和生物膜強化修復受污染河道模擬試驗研究.pdf
- 平原河網(wǎng)受污染原水生物膜預處理工藝技術研究.pdf
- 城市受污染河道水體的生物修復——基于生物膜除磷過程的研究.pdf
- 電極生物膜法降解有機污染物的機理研究.pdf
- 電生物膜法處理重金屬有機廢水的研究.pdf
- 水污染課程設計---生物膜法處理系統(tǒng)
- 水污染課程設計--- - 生物膜法處理系統(tǒng)
- 生物膜與水生植物耦合作用提升城市河道水質的技術研究.pdf
- 城市受污染河道水體的生物修復——生物膜反應器用于脫氮的研究.pdf
- 城市河道底泥有機污染物生物化學聯(lián)用修復技術研究.pdf
- 懸浮填料生物膜特性及其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效能研究.pdf
- 生物膜-膜生物反應器處理微污染地表水的應用研究.pdf
- 連續(xù)流A-O生物膜法處理微污染河水研究.pdf
- 生物膜-MBR組合工藝膜污染行為及控制研究.pdf
- 黃河水有機污染處理技術研究.pdf
- 大型微污染原水預處理生物膜反應器的模型研究.pdf
- 廢水膜生物工藝處理中膜污染與膜清洗技術的研究.pdf
- 嗜油菌固定化生物膜對高濃度含油廢水的處理技術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