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燃煤煙氣汞形態(tài)分布直接影響并制約燃煤電站的汞排放控制途徑,研究Hg0向Hg2+的形態(tài)轉化規(guī)律是發(fā)展燃煤煙氣汞排放控制技術關鍵和前提。本文以化學反應動力學為理論基礎,以CHEMKIN軟件為計算平臺,對Hg0的轉化特性及影響Hg0轉化過程的關鍵因素進行了研究。
在現(xiàn)有Hg0形態(tài)轉化模型的基礎上分析了四種燃煤煙氣汞均相氧化動力學模型中Hg/Cl反應機理的特點,分析結果表明,在降溫過程中,Hg0的轉化可分為兩個過程:首先Hg0與Cl原
2、子反應生成中間產(chǎn)物HgCl;接著HgCl與Cl2反應轉化成HgCl2,這個過程中Cl原子的作用遠小于Cl2的作用。HCl、HOCl在Hg0的轉化過程中沒有直接的氧化作用。
由于Hg0形態(tài)轉化過程中直接受到Cl/Cl2的影響,本文對H2O、HCl、溫降速率、NO和SO2對Cl/Cl2形成過程的影響機理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在降溫過程中,Cl原子主要由反應HCl+OH=Cl+H2O的作用生成,Cl2主要通過反應Cl+Cl+M=Cl
3、2+M的作用生成。各因素對Cl/Cl2形成的影響主要通過改變反應體系內(nèi)的OH濃度來實現(xiàn)。其中HCl濃度和溫降速率的提高有利于Cl/Cl2的形成過程;H2O、NO和SO2對于Cl/Cl2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NO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因為反應NO+OH+M=HONO+M降低了反應體系的OH濃度,反應的生成物HONO又會進一步與Cl原子反應,從而抑制Cl/Cl2的形成;SO2會消耗反應體系中的O原子,進而減少反應體系中OH的含量,并最終抑制Cl/C
4、l2的形成。
針對現(xiàn)有模型不適用于計算Cl原子濃度較低的反應體系這一不足,對Hg/Cl機理進行了修正,提高Cl2在Hg0形態(tài)轉化過程中的作用,使之更適合模擬初始溫度較低時,低Cl原子濃度的反應體系。應用經(jīng)修正的Hg/Cl機理對Hans的實驗進行計算,計算結果與實驗結果吻合較好,這表明提高Cl2在Hg0形態(tài)轉化過程中的作用,可以使Hg/Cl機理更適用于模擬初始溫度較低時,低Cl原子濃度的反應體系。進一步的研究需要修正反應Cl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燃煤煙氣中汞的均相氧化動力學研究.pdf
- 燃煤煙氣汞形態(tài)轉化及脫除機理研究.pdf
- 燃煤煙氣汞形態(tài)轉化及汞吸附機理研究.pdf
- 溴化物氧化脫除燃煤汞的實驗及均相反應動力學研究.pdf
- 燃煤煙氣脫硝的本征動力學研究.pdf
- 燃煤煙氣SO2-CO2吸收過程反應動力學研究.pdf
- 燃煤煙氣中鉛的反應機理研究.pdf
- 鹵素對燃煤煙氣中汞的均相和未燃盡炭表面非均相氧化的動力學研究.pdf
- 鹵素添加對燃煤煙氣汞形態(tài)轉化的影響.pdf
- 模擬燃煤煙氣中汞形態(tài)轉化及脫除技術的實驗及機理研究.pdf
- 氯化鈣添加促進燃煤煙氣汞形態(tài)轉化的試驗研究.pdf
- O2-CO2氣氛下流化床燃煤煙氣中汞形態(tài)轉化機理研究.pdf
- SCR催化劑對燃煤煙氣汞的吸附反應機理研究.pdf
- 固相反應動力學實驗報告
- 高溫固體吸附劑循環(huán)捕獲燃煤煙氣CO2的實驗與動力學研究.pdf
- 燃煤煙氣脫硫的高效促進過程及機理研究.pdf
- 燃煤煙氣汞催化氧化的試驗和機理研究.pdf
- 燃煤煙氣脫砷實驗研究.pdf
- 燃煤煙氣汞在氧化鐵表面吸附機理研究.pdf
- 化學反應工程 教學課件 ppt 作者 劉軍 主編第二章 均相反應動力學基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