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文化之間新女性林徽因的跨文化人【開題報告】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b></p><p><b>  人文教育</b></p><p>  在中西文化之間:新女性林徽因的跨文化人</p><p><b>  研究背景和目的</b></p><p>  林徽因,更多人知道她,是源于她與徐志摩的情感

2、糾葛,然而感情只是她的一個棱角,深入了解之后,是對她各方面的才氣的欽佩和臣服。她一生多才多藝,不論是在文學、藝術、建筑乃至哲學,她都有很深的修養(yǎng)。擁有雙重文化知識結構和豐富生活情感體驗的她,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建筑史上抒寫了燦爛的篇章。她的思想植根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又有別于“古德幽光的東方女性”;她飽受西方現代文明熏陶,又不完全是“文明開通的洋化女性”;她是建筑師、詩人、藝術家、教授,但其中任何一個稱謂又不足以確切地將她涵蓋。從而形成

3、了林徽因亦中、亦西,古典和現代融于一身的獨特氣質。</p><p>  在林徽因的思想圖譜里,多元文化、靈感思維、自由主義氣質與永恒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情結交織著,林徽因代表了五四之后一代新女性的精神特質,也代表了中國婦女解放所能達到的高度。林徽因的精神基底在于她與時代和民族命運緊密牽系的執(zhí)著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情結。林徽因的文化基底在于其多元文化的識度,不僅具備寬厚的中西文化背景,而且兼擅多個專業(yè)( 如建筑、文

4、學、藝術等) 。自幼優(yōu)良的中西文化熏陶,跨文化的教育,更是形成了她的雙語優(yōu)勢,進而形成雙語思維的獨特文思與寫作風格。而林徽因與費正清夫婦的交往,使其一直生活在中西兩種文化之中。中西文化的雙重性還體現在林徽因的家庭和愛情生活方面。在中西文化之間的存在就是新女性林徽因的基本生存狀態(tài)和特點所在。</p><p>  新時期以來,在林徽因生平史料的發(fā)掘、考證的基礎之上,出版了大量有關林徽因的傳記作品?!兑淮排只找颉肥?/p>

5、關于林徽因的第一部傳記,它將一些零星的不易搜集到的林徽因的生平資料編撰而成整部傳記作品,填寫了林徽因傳記書寫的空白,也為后來的林徽因傳記寫作奠定了基礎。隨后,又涌現出一批有關林徽因的傳記作品。中國大陸目前出版的林徽因傳記主要有:林彬著的《一代才女林徽因》(作家出版社1933年版)、《林徽因傳》(九州出版社1999年版);費慰梅著的《 梁思成與林徽因》(中國文聯出版社1977年版) ;黃楊著的《 梁思成與林徽因》 (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6、年版);劉炎生著的《絕代才女林徽因》( 廣州影音出版社2000年版)、《中國第一才女林徽因》(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張清平著的《林徽因》(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陳新華著的《林徽因 林長民 林孝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林洙著的《梁思成、林徽因與我》(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田時雨編的《美麗與哀愁——一個真實的林徽因》(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年版);吳家凡編著的《民國三才女》(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年版)

7、 ;張紅萍著的《</p><p>  研究的基本內容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p><p>  一.跨文化教育:林徽因所受教育分析</p><p><b> ?。ㄒ唬?家族背景</b></p><p><b>  1父親的影響</b></p><p><b>  2其

8、他的影響</b></p><p><b> ?。ǘ?國外游歷</b></p><p>  二.中西結合:西洋方法與中國古建筑研究</p><p><b> ?。ㄒ唬W習建筑</b></p><p> ?。ǘ┲袊沤ㄖ芯?lt;/p><p>  三.兩種生活:與費

9、正清夫婦的交往</p><p> ?。ㄒ唬?與費正清夫婦交游的日子</p><p><b> ?。ǘ?藍色書信</b></p><p>  四.亦新亦舊:家庭與愛情的兼顧</p><p><b> ?。ㄒ唬?家庭</b></p><p><b> ?。ǘ?愛情&

10、lt;/b></p><p><b>  1林徽因與徐志摩</b></p><p><b>  2 林徽因與金岳霖</b></p><p>  本項研究試圖通過對林徽因跨文化教育,與費正清夫婦的交往以及中西文化的雙重性在家庭和愛情方面的體現這一視角,看新女性林徽因的基本生存狀態(tài)和特點所在。</p>&l

11、t;p><b>  研究的方法:</b></p><p>  本文擬采用文獻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對林徽因這一視角進行分析,研究中國新女性中杰出人物是如何造就的。</p><p>  文獻研究法:通過大量閱讀文獻獲得資料,從而全面的、正確的了解林徽因成長過程中跨文化教育的影響對其杰出成就的造就。</p><p>  研究的總體安排與

12、進度:</p><p>  1.2010年11月26-30日,與導師面談確定正式選題,確定選題以班級為單位報學院教務辦。</p><p>  2.2010年12月26日前,撰寫好文獻綜述、開題報告上交開題論證小組。</p><p>  3.2011年1月10日前,初期檢查。檢查內容為:選題、指導教師、任務書、文獻綜述、開題報告、開題論證結果等。</p>

13、<p>  4.2011年4月10日,交初稿給指導教師。</p><p>  5.2011年4月20日,交二稿給指導教師。</p><p>  6.2011年4月25日前,中期檢查。檢查內容為:工作進度、工作態(tài)度、紀律情況、翻譯文章的原文來源、學生的過程記錄卡、指導教師的工作指導卡。</p><p>  7.2011年5月6日,把裝訂好的畢業(yè)論文與過程材

14、料終稿交給指導教師。</p><p>  8.2011年5月9日,第一輪答辯。</p><p>  9.2011年5月23、24日,第二輪答辯。</p><p><b>  主要參考文獻:</b></p><p>  [1] 陳新華.林徽因:林孝恂、林長民[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p><p

15、>  [2] 梁再冰.建筑師林徽因:我的媽媽林徽因[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p><p>  [3] 吳家凡.民國三才女[M].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p><p>  [4] 徐志摩.傷雙栝老人[N].晨報副刊,1926</p><p>  [5] 費慰梅,成寒 譯.梁思成與林徽因[M].法律出版社,2010</p><p&

16、gt;  [6] 彭麗.試從古建筑學和新文學來解讀林徽因[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22(8)</p><p>  [7] 梁思成.梁思成全集——第三卷[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p><p>  [8] 梁從誡.建筑師林徽因:悠忽人間四月天——回憶我的母親林徽因[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p><p>  [9] 費正清.費正清對華回憶

17、錄[M].上海:知識出版社,1991</p><p>  [10] 梁從誡.林徽因文集[M].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p><p>  [11] 龍婧.林徽因畫傳[M].哈爾濱出版社,2005</p><p>  [12] 林洙.梁思成 林徽因與我[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p><p>  [13] 陳學勇.林徽因 徐志摩“戀情

18、”考辨[J].上海大學學報,2002,(5).</p><p>  [14] 姜煒.西方之眼,東方之魂----論中西精神資源對林徽因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J].南京師范 大學文學院研究生研究成果專欄 2010,(6).</p><p>  [15] 班業(yè)新.新時期以來林徽因研究綜述[J].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2007,(7).</p><p>  [16] 劉小沁.窗

19、子內外憶微因[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p><p>  [17] 林杉.林徽因傳:一代才女的心路歷程[M].北京:九洲圖書出版社.1998.</p><p>  [18] 張清平.林徽因[M]. 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p><p>  [19] Fairbank,John King.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