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教育革新與開放式網絡學習環(huán)境下的系列問題</p><p><b>  一、前言</b></p><p>  早在幾十年前,教育專家們就宣稱,教育領域內即將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浪潮。然而,事實擺在我們眼前——教育領域內并未發(fā)生任何實質性的變化。陳舊的教育系統(tǒng)、落后的教育方法、封閉的教育體制,一切依舊固若磐石。為何至今教育領域內仍如一潭死水,掀不起

2、驚濤駭浪呢?</p><p>  原因很簡單。首先,教育機構固有的保守主義令所有的教師墨守成規(guī)。他們的職責要求他們維持現狀,而他們也安于現狀。第二,機構中的教師自己往往就是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產物,而且他們也已習慣并融入了這種一般化的教育模式和角色中去了。第三,教師們都清楚,對教育目標的一絲偏離將給教學過程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因而,他們害怕任何改變將導致教學效果的倒退。最后,教育革新很容易與單純的新技術引入混為一

3、談,這樣教育革新常常只能帶來外觀上的些許變化,而標準的教學模式卻未發(fā)生任何改變。即使是計算機技術在教學中的高級應用象虛擬課堂,實質上也都是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轉型。</p><p>  盡管目前的教育現狀不盡人意,但是教育變革勢在必行。我們認為,要進行根本意義上的教育革新,應實現以下的三個轉變:(1)將課堂教學和遠距離教學融合起來。(2)用高效的技術推進新型的集體教學模式。(3)轉變師生關系。我們將以建構主義理論作指導

4、研究這些教育領域內的變化。此外,文中還對網絡學習環(huán)境下可能出現的問題作了初步探討。</p><p>  二、教育革新的三種途徑</p><p>  1.課堂教學與遠距離教學的融合</p><p>  傳統(tǒng)意義上說,課堂教學與遠距離教學總是相對的。首先,課堂教學是教師進行大批量教學的標準模式,雖然學生們有時也會采取個別或小組方式學習。課堂教學的一個最主要特征就是教學環(huán)

5、境固定。而在遠距離教育中,學生們通常都是在學習材料(例如,課本、工具書、電視節(jié)目、計算機光盤等等)的幫助下在家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方式上教師的指導畢竟有限,而且由于通信機制或通訊線路的原因極易斷開而使學習過程受阻。第二,課堂教學要求學生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以統(tǒng)一的步調進行學習。而遠距離教育中的學生則可自由選擇何時學習、何地學習、以何種進度學習。第三,課堂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而遠距離學習往往會因物理距離的拉大

6、而造成學生強烈的孤獨感。</p><p>  然而,計算機及網絡的出現大大改變了這一狀況,這一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不但改變了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角色,也削減了遠距離教育中學生的社會孤獨感。以計算機為媒介的通訊方式構筑了“虛擬社會”,它極大地滿足了遠距離教育環(huán)境下人們彼此間交流的需要,同時也為集體教學開辟了新的途徑。</p><p>  對于一般的中小學和大學來說,要為學生提供某種計算機支

7、持的學習環(huán)境現在已非難事。這一環(huán)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融合了遠距離教育的特點,比如:因材施教、個性化教育、遠程控制、自定步調等。</p><p>  我們希望能將課堂教學與遠距離教學在某種新的教學方式上整合起來。這一新型方式將揚兩者之長,避兩者之短,它的主要特征就是允許學生在集體教學的環(huán)境下提出個性化的要求。這一教育革新將極大影響教與學的基本原則。它將支持新的學習方式,并能構建出新的教育框架。然而這一切有賴于先進的

8、技術手段去實現。</p><p>  2.集體教學的新途徑</p><p>  從用戶的角度看,目前的軟件使用變得越來越簡單。界面常常是WYSIWYG(所見即所得)的方式,而且許多軟件程序可以事先無任何基礎,也無須作任何準備就可直接進行操作。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技術開始向支持人機交互模式方向發(fā)展,通過使用友好的窗口、按鈕及其它的對象,有些軟件甚至能支持人性化的交互界面。 </p>

9、<p>  眾所周知,計算機功能的擴展主要依賴于電信通訊技術(同步的有視\音頻或視頻會議,異步的有e-mail,新聞組)的發(fā)展。隨著世界全球化趨勢的擴大,人們非常需要一種全新的軟件應用方式去支持各種合作性工作?!叭杭北闶且环N極好的方式,它為支持集體設計與發(fā)展提供了大量的擴展功能。顯然,這種新型的技術工具開辟了集體學習的新途徑。事實上,媒體在教育中的角色已由知識的發(fā)布和呈現工具變?yōu)殪`活支持各種學習活動的教育工具。盡管技術過

10、去常常與“困難、復雜、局限性”這些詞匯聯系在一起,而現在,它卻以用戶友好的方式或多或少地開辟了工作、學習相結合的新途徑。</p><p><b>  3.轉變師生關系</b></p><p>  計算機網絡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應用對現存的社會、文化模式具有巨大的沖擊力。對于學生來說,網絡開啟了巨大的信息庫。置身于網絡中,學生能獲得大量信息并可在搜索引擎的幫助下過濾信息。

11、另外,網絡構筑了一個開放的虛擬社會,人們之間相互交換思想、觀念可以不受時空限制。這樣,教育系統(tǒng)的一些基本構想就將受到沖擊。</p><p>  首先,教師的角色和地位不可避免地要發(fā)生改變。因為學生很容易獲得最新的、內部的真實信息,有時甚至老師都還不知道。這樣,學生就不再輕信教師是該領域的絕對權威。</p><p>  其次,象考試安排及相關準備這樣的機密信息,很容易在使用萬維網的學生間廣為

12、流傳。誠然,我們不應為此責備學生。因為任何信息社會都應是一個開放的社會,那也就是說,任何人都可獲得他所需的任何信息(只要網絡中有此內容)。</p><p>  第三,若為集體教學引入遠程學習的設施和模式,那么學生與教師間的聯系就不再居于主要地位了,學生間的聯系會變得更為重要。他們將緊密團結在一起,相互學習,加強合作。</p><p>  第四,在許多方面,以計算機為媒介的傳播與面對面?zhèn)鞑ナ?/p>

13、不同的。因為在以計算機為媒介的交流中,情感幾乎難以表達,而且很容易為人所忽略或誤解。而且在延遲性傳播(即異步傳播)中,特別是在網絡環(huán)境下,表達能力就變得不那么重要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新型的傳播渠道卻可能更方便靦腆、害羞的學生。</p><p>  無疑,這些因素都將使得教師與學生間的關系變得更為平等。一些傳統(tǒng)意義上指派給教師的任務現在可由學生自己來完成,這無疑擴大了終生學習的過程,同時也使得學生的學習經歷發(fā)生

14、了巨大變化。在遠距離教學的許多情況下,學生是成人,他們具有高度的自制力,而且多半是自己工作領域內的專業(yè)人士。因此,他們往往把自己當作是教育機構的客戶,并且希望自己能受到客戶一般的待遇。這樣,教師所建立的權威就悄然崩塌了。這也使教師的角色轉變?yōu)榻叹?,主要職能變?yōu)樘峁└咚疁实闹笇c支持,以優(yōu)化每位學生的學習過程。</p><p>  三、教學原則的基本變化及網絡學習環(huán)境下可能出現的問題</p><

15、p>  許多教育者在意識到教育系統(tǒng)的這些變化后,開始采用建構主義作為理論指導運用于傳統(tǒng)教學的實踐。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學習者不是外部信息輸入的消極接受者,而是從個體經驗中積極地建構(有意義的)知識。建構主義提出,學生的角色及職責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建構主義關注的是學生對學習過程的控制;它提倡多種觀點并存,而且支持開展合作性工作以綜合歸納共有的知識。學生們有較大的自由去選擇安排他們同其它學生間的合作過程,而教師這時的角色就由教學內容

16、的講授者變?yōu)榻虒W過程的設計者。</p><p>  網絡實質上是建筑在現實環(huán)境功能結構之上的虛擬社會。要注意的是,“網絡教學”不能與一般的角色扮演、仿真技術或是團隊合作混為一談。它的“虛擬性”只是指它在賽伯空間中的定位。當它面向真實的對象,為他們提供真實的教學服務時,虛擬環(huán)境與真實環(huán)境并無差異(除了財政事務)。在網絡環(huán)境下,一切活動都將由學生自行決定??梢?,網絡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的自治與建構主義所構建的學習者控制這一

17、圖景非常吻合。那么,身處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可能出現哪些問題呢?</p><p>  問題1:教師疏于職守</p><p>  我們在開展網絡教學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這種情形:教師僅僅指明了最終的學習目標和學生應該達到的水平,而不為他們提供如何實現的方法。試問,這樣的教師在網絡教學中有什么作用呢?這一點實際上直指了問題的中心,即教師本身的角色和責任。事實上,建構主義的教學方式決不能同不干涉政策

18、等同起來。雖然學生自主學習意味著學生將管理自己的學習活動,但并不是說對他們放任自流,聽之任之。教育機構有責任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 </p><p>  但這并非就是要教師控制并決定學生的一切學習活動。教師的職責應是——為學生提供使用學習設施的機會并引導、幫助他們提高學習。在網絡學習環(huán)境下,教育者的控制會大大削弱,而且他們的幫助只有在成功實現學生們的個人與整體的能力發(fā)展時才顯得猶為重要。</p>&l

19、t;p>  問題2:學習質量難以保證</p><p>  如果教育者不能監(jiān)督或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那么他們學習的質量及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我們知道,事實上,在網絡環(huán)境下,許多學習活動(諸如,與同學的討論、與外界的聯系等)都發(fā)生在老師的職責范圍以外。顯然,身處這種友好、合作性的環(huán)境中能獲得豐富的學習經驗。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來自同學那兒的眾多反饋,極有可能沒用、不完全,有時甚至是錯誤的。所以缺少一位權威的專家

20、很容易讓學生一知半解。為了避免這一情形變得一發(fā)不可收拾,教育機構有責任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p><p>  但是,在對網絡教學進行指導時,許多教師對什么時候以及該如何去指導學生學習不甚明了。因為過早的界入其中會與建構主義的基本原則相抵觸,而過遲則會使結果糟糕得無法挽回。另外,教育者如果決定參與進去的話,需要不斷控制學習環(huán)境中的合作過程。然而這樣看來,傳統(tǒng)學習的控制機制似乎又回來了。</p>&l

21、t;p>  問題3:集體學習與個體學習的相互矛盾</p><p>  開展集體教學時,往往是由集體的成果決定最后是成功還是失敗。人們順著這一思路可能會認為,集體學習就是共享知識、相互合作以及對知識的集體建構過程。然而,需要澄清的是,學習仍然是個人的過程。教育機構雖然構筑了激發(fā)個體學習經驗的教育情境,然而事實上,集體學習只有當團隊中的成員知識、目標以及責任極為不同,或者說能互補時才有意義。因為集體學習讓他們在

22、相互承認和擴大個體差異的同時,加強了彼此間的合作,促進了能力的提高。</p><p>  另一方面說,盡管團隊、群體學習會讓個人產生顯著的成就,但個人的野心時常與集體目標相抵觸,或者反過來說,集體工作可能會與個體需要相矛盾。這必將使得其中一方做出讓步或犧牲,往往是個人服從集體的利益。 </p><p>  問題4:相互幫助的負面效應</p><p>  網絡環(huán)境下,

23、學生們一起學習、討論。在這一近乎神圣的相互合作中,幾乎沒有競爭、矛盾沖突或者妒忌生存的空間。盡管同學間的這些支持或教導可能難以達到專業(yè)教師的水平,但這種互相幫助的行為卻令人備受溫暖和鼓舞。</p><p>  但從另一個角度上說,這種同伴間的指導可能無效,甚至不正確。更糟糕的是,無限制的幫助,不管你的心意有多好,可能很容易變成由你來代替他來完成學習任務?!笆谌艘贼~,莫若授人以漁”。因此,同學間善意的相互幫助,雖然

24、是集體學習環(huán)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卻可能會讓個人的學習過程嚴重受挫,較大地影響他的目標與報負,雖然他可能很感激你的幫助。</p><p>  問題5:網絡倫理道德有待加強</p><p>  虛擬學習社會中的任何交往都應合法并符合網絡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置身于網絡環(huán)境中,學生與他人交往時,不管他是信息的提供者還是獲取者,他都應明白,學習環(huán)境不再是往日封閉、安全的獨立王國了,它已成了外部世界的一個

25、重要組成部分。任何與外部世界的交往都應嚴肅對待。學生們應加強網絡安全意識,學會保護個人隱私以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并在理智、責任感下行事。</p><p>  問題6:實踐機會亟需增加</p><p>  任何學習環(huán)境都應為學習者提供充分的機會以訓練和提高他們的能力。同樣,虛擬學習環(huán)境也是如此。網絡為學生構筑了一個成熟的訓練場所。而實踐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允許學習者犯錯。因為在許多情況下,犯錯

26、是獲得經驗的寶貴源泉,所謂“失敗為成功之母”。</p><p>  然而,如果學習環(huán)境納入大量的真實情境的話,在不允許犯錯的情況下可能會使學習者變得激進而冒險起來。一方面,他們想得到鍛煉,另一方面,他們又害怕失敗。為了充分培養(yǎng)學習者在進行網絡學習后置身于真實環(huán)境下的實踐能力,網絡學習環(huán)境需要為他們提供足夠的實踐機會,以使學習者為將來應對不斷變換的環(huán)境做好準備。</p><p><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