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本課題選擇不同胎齡新生兒為研究對象,動態(tài)監(jiān)測其血清骨特異性堿性磷酸酶(BAP)、骨鈣蛋白(OC)、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IGF-I)和鈣(Ca)、磷(P)水平的變化,通過分析各指標的差異及相關關系,及IGF-I與身長、體重、體塊指數(BMI)的相關性,評價不同胎齡新生兒骨形成狀況,及各監(jiān)測指標對診斷新生兒代謝性骨病的敏感性,尋求早期診斷新生兒代謝性骨病的敏感指標。 方法: 1試驗分組:選擇剛出生的新生兒90例,按不
2、同胎齡分為三組,A組30例(胎齡≤32足周,平均30.1周),B組30例(32周<胎齡<37足周,平均34.8周),C組30例(37周≤胎齡<42周,平均39.4周)。三組病例無性別差異,無先天性疾病及代謝性疾病,無嚴重缺氧,感染等;母親無代謝性骨病。 2監(jiān)測指標:血清鈣、磷、骨特異性堿性磷酸酶、骨鈣蛋白、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及身長、體重、體塊指數。 3標本采集:全部入選新生兒均在生后1天(1d)內及生后第14天(14d
3、),于上午8:00~10:00采集空腹靜脈血,并于生后1d內測量身長、體重。 4監(jiān)測方法:應用生化法監(jiān)測血清Ca、P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分析(ELISA)測定法監(jiān)測血清BAP、OC和IGF-I的水平,應用公式[BMI=體重(g)×10/身長(cm)2]計算BMI。 5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指標測定的結果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各指標行正態(tài)性檢驗后,兩樣本之間采用t檢驗,兩組以上樣本采用方差
4、齊性檢驗后行F檢驗,差異有顯著意義者進行兩兩比較采用LSD法,方差不齊者采用Dunnnett’s T3法,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采用Pearson進行相關分析。 結果: 1生后1d內A、B、C三組各項指標比較1.1 A、B、C三組生后1d內血清Ca水平分別為1.92±0.42mmol/L、2.03±0.32mmol/L、1.95±0.43mmol/L,三組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F=10.969,P>0.05)1.2
5、A、B、C三組生后1d內血清P水平,分別為1.61±0.13mmol/L、1.63±0.27mmol/L、1.77±0.42mmol/L,三組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F=29.451,P>0.05)1.3 A、B、C三組生后1d內血清BAP水平,隨胎齡增加依次下降,分別為269.61±141.58u/L、187.34±97.94u/L、169.51±53.21u/L,三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F=116.331,P<0.01)。其中A組與B組
6、、A組與C組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1),B組與C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1.4 A、B、C三組生后1d內血清OC水平,隨胎齡增加依次升高,分別為26.56±18.09ug/L、30.36±12.97ug/L、32.97±14.14ug/L,三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F=57.166,P<0.05)。其中A組與B組、A組與C組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5),B組與C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1.5 A、B、C三組生后
7、1d內血清IGF-I水平,隨胎齡增加依次升高,分別為29.24±1.78ug/L、35.12±2.05ug/L、48.02±1.71ug/L,三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F=71.681,P<0.01)。其中A組與B組、A組與C組、B組與C組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1) 2生后第14d A、B、C三組各項指標比較2.1 A、B、C三組生后14d血清Ca水平,分別為2.34±0.43mmol/L、2.49±0.38mmol/L、2.44±
8、0.12mmol/L,三組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F=12.114,P>0.05)2.2 A、B、C三組生后14d血清P水平,隨胎齡增加依次上升,分別1.42±0.21mmol/L、1.68±0.19mmol/L、1.72±0.37mmol/L,三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F=71.387,P<0.05)。其中A組與B組、A組與C組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1),B組與C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2.3 A、B、C三組生后14d血清B
9、AP水平,隨胎齡增加逐漸下降,分別387.78±153.94u/L、211.25±21.97u/L、178.38±41.10u/L,三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F=126.383,P<0.05)。其中A組與B組、A組與C組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1),B組與C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2.4 A、B、C三組生后第14d血清OC水平,分別為33.71±18.16ug/L、32.83±13.17ug/L、34.10±23.11ug/L
10、,三組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F=22.981,P>0.05)2.5 A、B、C三組生后14d血清IGF-I水平,隨胎齡增加依次升高,分別37.28±1.87ug/L、59.54±2.15ug/L、66.13±3.26ug/L,三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F=57.807,P<0.01)。其中A組與B組、A組與C組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1),B組與C組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3 A、B、C各組生后1d內與生后14d各項指標比較3
11、.1 A、B、C各組生后第14d血清Ca水平較1d內均有所上升(A組1.92±0.42/2.34±0.43mmol/L、B組2.03±0.32/2.49±0.38mmol/L、C組1.95±0.43/2.44±0.1 2mmol/L),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3.2 A、B、C各組血清P水平,A組生后第14d血清P水平較1d內下降(1.61±0.13/1.42±0.21mmol/L),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生后
12、第14d血清P水平較ld內上升(1.63±0.27/1.68±0.19mmol/L),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C組生后第14d血清P水平雖較生后1d內下降(1.77±0.42/1.72+0.37mmol/L),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3.3 A、B、C各組生后第14d血清BAP水平較生后1d內均有所上升。其中A組上升明顯(269.61±141.58/387.78±153.94u/L),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1
13、); B組和C組雖有所上升(187.34±97.94/211.25±21.97u/L、169.51±53.21/178.38±41.10mmol/L),但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3.4 A、B、C各組生后第14d血清OC水平較1d內均有所上升。其中A組明顯上升(26.56±18.09/35.71±18.16ug/L,),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1);B組和C組雖有所上升(30.36±12.97/32.83±13.17u/L
14、、32.97±14.14/35.10±23.11ug/L),但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3.5 A、B、C各組生后第14d血清IGF-I水平較生后1d內均有所上升。(A組29.24±1.78/37.28±1.87ug/L、B組35.12±2.05/59.54±2.15ug/L、C組48.02±1.71/66.13±3.26ug/L),各組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4 IGF-I與BAP、OC的相關關系IGF-I水平在生后
15、第1d內及第14d,與A組BAP及OC水平均呈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分別為(r=0.375,P<0.05)、(r=0.561,P<0.01)、(r=0.418,P<0.05)、(r=0.393,P<0.05)。其它無相關關系 5生后1d內IGF-I與身長、體重、BMI的相關關系B組和C組生后第1d血清IGF-I水平與身長成正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r=0.501,P<0.01)、(r=0.532,P<0.01);A、B、C三組生后第1d內血
16、清IGF-I水平與BMI均成正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r=0.526,P<0.01)、(r=0.656,P<0.01)、(r=0.438,P<0.05)。其它無相關關系結論1胎齡越小,血清BAP水平越高,OC水平越低,IGF-I水平越低;BAP、OC、IGF-I在新生兒骨代謝中存在內在聯系。IGF-I與新生兒出生時身長、BMI成正相關關系。 2血清BAP水平的異常增高和P水平的降低可作為早期診斷新生兒代謝性骨病的敏感指標。
17、 3胎齡小于32周早產兒生后兩周內血清BAP與OC顯著增高,IGF-I呈低水平狀態(tài),提示成骨細胞功能活躍,骨礦化不良,尚未出現明顯的追趕生長,需及時補充Ca、P等促進骨礦化,預防代謝性骨病。胎齡大于32周早產兒骨骼生長速度趨向平穩(wěn)上升,生后兩周即出現明顯追趕生長,水平接近足月兒。 4 IGF-I參與了骨代謝,推測IGF-I低水平時骨形成處于抑制狀態(tài),生理水平的IGF-I則促進骨形成,IGF-I有望成為新生兒骨代謝敏感而特異性指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星形細胞瘤患者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及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Ⅱ表達水平及臨床意義.pdf
- 早產小于胎齡兒血清Ghrelin、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胰島素水平及其與生長發(fā)育關系.pdf
- 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脂聯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動態(tài)變化的臨床意義.pdf
- 不同胎齡新生兒血清骨特異性堿性磷酸酶,骨鈣蛋白和NT-proCNP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pdf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血漿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水平變化與意義探討.pdf
- 小于胎齡兒學齡前期血清生長激素結合蛋白、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水平及其關系的研究.pdf
- 新生兒血清骨堿性磷酸酶、骨鈣蛋白和瘦素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pdf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血液中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胰島素及血糖水平的變化.pdf
- 肌鈣蛋白Ⅰ在新生兒早期的動態(tài)變化及其臨床意義.pdf
-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Ⅱ對胎兒及新生兒生長發(fā)育的調控.pdf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血漿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血糖水平變化研究.pdf
- 肝硬化患者ghrelin、瘦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的變化及臨床意義.pdf
-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3及瘦素與巨大兒的相關性.pdf
-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生長抑素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血液中水平變化的研究.pdf
-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1相關研究.pdf
- 小于胎齡兒學齡前期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和瘦素水平及其與生長發(fā)育關系的研究.pdf
-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pdf
- 巨大新生兒胰島素和脂質運載蛋白--2水平的變化及意義.pdf
-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及其結合蛋白3對胃癌診斷的意義.pdf
- 不同年齡段兒童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水平測定及其與骨齡、年齡的關系.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