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少免疫沉積型新月體性腎炎通常與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密切相關,而ANCA陰性少免疫沉積型新月體性腎炎的發(fā)病機制還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檢測ANCA陰性少免疫沉積型新月體性腎炎患者血清抗內皮細胞抗體(AECA),了解其與臨床表現的關系,并且比較了ANCA陰性與ANCA陽性少免疫沉積型新月體性腎炎患者AECA的情況。 方法:收集ANCA陰性少免疫沉積型新月體性腎炎患者19例作為疾病組;ANCA陽性少免疫沉積型新月體性
2、。腎炎患者26例作為疾病對照組。用體外原代培養(yǎng)的人臍帶靜脈血管內皮細胞(HUVEC)制備可溶性抗原,采用免疫印跡法檢測以上患者血清中的AECA,并分析AECA在兩組患者之間的差異及AECA與ANCA陰性少免疫沉積型新月體性腎炎患者某些臨床表現的關系。 結果:在19例ANCA陰性少免疫沉積型新月體性腎炎患者中,有10例患者血清中可以檢測到AECA,共有7種不同分子量的蛋白條帶可被識別,分別為56kD,76kD,90kD,123kD
3、,168kD,178kD及200kD。其中抗76kD抗體陽性組中出現皮疹的比例顯著高于抗76kD抗體陰性組;抗123kD抗體陽性組中出現血小板升高的比例顯著高于抗123kD抗體陰性組(66.7﹪比15.4﹪)???00kD抗體陽性組伯明翰血管炎活動性評分(BVAS)顯著高于抗200kD抗體陰性組(17.0±3.5比13.84±2.4)。而在26例ANCA陽性少免疫沉積型新月體性腎炎患者中,有23例患者血清中可檢測到AECA,共有11種不
4、同分子量的蛋白條帶可被識別(43kD、56kD、69kD、76kD、90kD、110kD、 123kD、159kD、168kD、178kD和200kD)。ANCA陰性少免疫沉積型新月體性腎炎患者血清總AECA的陽性率以及抗90kD抗體陽性率顯著低于ANCA陽性組(分別為52.6﹪比88.4﹪,X<'2>=7.21;10.5﹪比50﹪,X<'2>=7.70)。 結論:ANCA陰性少免疫沉積型新月體性腎炎患者血清中可以檢測到AEC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
- 基于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與腎小球免疫復合物沉積的急進性腎炎表型分析.pdf
-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相關性血管炎
- 重癥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相關腎小球腎炎患者預后分析.pdf
-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在狼瘡性腎炎患者中的臨床意義.pdf
-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陽性狼瘡患者臨床及病理特點分析.pdf
- 抗內皮細胞抗體介導的內皮細胞損傷機制.pdf
- 抗內皮細胞抗體的靶抗原研究.pdf
- 高遷移率族蛋白1對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誘導中性粒細胞胞外羅網形成影響的研究.pdf
- 丙基硫氧嘧啶誘導的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表達及其靶抗原研究.pdf
-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抗甲狀腺藥物誘發(fā)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及相關小血管炎的前瞻性臨床研究.pdf
- 抗內皮細胞抗體介導的內皮細胞損傷機制及其靶抗原研究.pdf
- 抗核周型粒細胞胞漿抗體及抗小腸杯狀細胞抗體在潰瘍性結腸炎診斷中的臨床價值.pdf
- 二種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檢驗方法學比較及ANCA相關性腎炎的靶抗原實驗研究.pdf
- 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在SLE中致病作用的臨床意義研究.pdf
-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相關性小血管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與visfatin的表達.pdf
- 肝素減輕中性粒細胞胞外誘捕網誘導的內皮細胞損傷.pdf
-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聯(lián)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檢測對診斷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價值.pdf
- 抗中性粒細胞抗體在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中的臨床應用.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