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把來源于豌豆的通過控制葉綠體發(fā)育影響植物發(fā)育進程的PPFl基因導入水稻,以期獲得衰老延緩的轉基因水稻。同時,本文從菌株互作及菌株狀態(tài)、脫菌培養(yǎng)、干燥培養(yǎng)、分化和移栽等因素入手對農(nóng)桿菌轉化水稻過程中的諸多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歸納如下: 1.利用農(nóng)桿菌介導法,把短日豌豆花后特異表達、具有延緩衰老作用的基因PPFl轉入水稻。約970塊未成熟胚性愈傷組織與農(nóng)桿菌共培養(yǎng)后,得到了約280塊抗性愈傷,從中分化出抗性綠苗54株。
2、 2.PCR、Southern blotting檢測結果表明外源基因已經(jīng)插入受體基因組,其中42株含有目的基因,陽性率為77.7%。部分陽性植株的葉綠素含量和光合指標分析表明,多數(shù)轉基因植株明顯高于對照。 3.在T<,3>代轉基因植株中發(fā)現(xiàn)一個葉片衰老進程顯著受到抑制的轉基因株系line 269。PCR、Southern blotting分析發(fā)現(xiàn)該株系為一個單位點插入系,PPFl基因位點在轉基因株系內已經(jīng)純合,并能夠作為單個孟德
3、爾因子在水稻中遺傳。RT-PCR分析結果顯示PPF1基因能夠在該株系內穩(wěn)定表達。生理指標測定證實上三葉葉綠素含量、凈光合速率和氣孔導度均較對照顯著提高。 4.兩個獨立時期的葉色觀察表明,該株系同位葉的葉色明顯較對照青綠,對應葉片的衰老值差異均在1左右,顯示出源足的高光效特征。同時,轉基因株系的穩(wěn)重、千粒重、單株產(chǎn)量均較對照有顯著的提高,結實率提高達極顯著水平。這些結果證實PPF1基因在轉基因純系中的表達使植株衰老延緩。作為結果,
4、轉基因植株的產(chǎn)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5.以3個秈稻和2個粳稻品種為對象,對農(nóng)桿菌轉化水稻過程中影響轉化效率的因素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AGL1和EHA105按一定比例混合共轉化和轉化前菌體重懸對抗性愈傷率有顯著影響;瓊脂粉加倍和超凈工作臺上風干4h能明顯提高抗性愈傷率和分化率;分化培養(yǎng)基中加入二甲基椏楓(DMSO)或脯氨酸(pro)可以提高分化率;壯苗時加入適量的NAA有利于壯根并提高移栽成活率。應用此農(nóng)桿菌轉化系統(tǒng),獲得
5、了一批經(jīng)PCR和點雜交鑒定的轉基因植株。 植物的生殖生長是非常重要的發(fā)育過程,此階段的任何異常都可能導致植物的繁衍障礙。本文對幾個來自于秈稻的生殖發(fā)育突變體進行了形態(tài)鑒定、解剖觀察、細胞觀察和遺傳分析等,以期認識突變性狀的特性及原因。同時利用SSR標記結合群分法對部分突變基因進行了染色體定位,希望為水稻的生殖生物學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礎。 1. 利用一個從秈型恢復系蜀恢202中發(fā)現(xiàn)的自然不育突變株作為材料,通過形態(tài)鑒定、正反
6、雜交、胚囊細胞觀察和傳粉生物學鑒定,初步確定了該突變體的類型和突變產(chǎn)生的直接原因.同時,以該突變性狀的遺傳特性進行了分析,并利用網(wǎng)上公布的SSR系列引物和相關基因組序列,對該基因進行了精細的染色體定位。主要結果如下: 1)突變體自然結實率為2.9%,最高不超過5%;當以突變體為母本分別與202R、9311、D62B、527R、881R等雜交時,不能得到雜交種子,即便幾種花粉混合授粉,其結實率也仍然為零;然而,反交平均結實率為36
7、.7%。解剖觀察發(fā)現(xiàn),突變體和野生型小花之間沒有發(fā)現(xiàn)顯著的差異;碘染鏡檢顯示突變體的花粉在外型和染色深度上與野生型接近,可育率均在85.7%左右。表明該突變體是一個雌性器官特異性的不育突變體,該突變并不影響雄配子體的功能。 2)成熟胚囊觀察結果顯示,90%以上的突變體成熟胚囊具有完整的內部結構。卵器數(shù)目正常、極性明顯、位置正常,呈現(xiàn)典型的蓼型結構,雌雄器官的發(fā)育是同步。但是,我們未能觀察到精細胞進入胚囊以及胚和胚乳的形成、發(fā)育。
8、相反,我們發(fā)現(xiàn)了未經(jīng)受精作用的卵細胞的解體。這些結果提示突變體的敗育可能發(fā)生在受粉階段。 3)熒光顯微觀察發(fā)現(xiàn)突變體花粉粒在開花后3-5分鐘即開始萌發(fā),隨即開始進入柱頭。20分鐘時,突變體的花粉管在花柱中的延伸速度明顯低于野生型。隨后,突變體花粉管在花柱疏導組織中的生長卻被異常地阻斷。具體的幾種畸形可以歸納如下:A,花粉管頂端氣泡狀彭大;B,花粉管頂端彎曲,逆向生長;C,頂端凝聚,扭曲生長; D,花粉管頂端分叉,停止生長。由此表
9、明該突變體是由于花粉管在花柱疏導組織中生長受阻、不能完成正常的雙受精過程而最終導致不育。 4)多個組合的雜種F1全部表現(xiàn)正??捎?,F(xiàn)2群體出現(xiàn)育性分離,且可育株與不育株的比例均符合3:1的分離比,回交群體均基本符合1:1的分離比,表明該雌不育性狀為一對基因控制的隱性突變。由于此類基因尚屬首次報道,將該基因暫時命名為PTBFS(t). 5)首先選用圭630×fs-202R的F2群體作為作圖群體對該基因進行定位。差異標記連鎖
10、分析發(fā)現(xiàn)位于第5染色體短臂上的SSR標記RMl53、RMl22、RM13、RM413、RM592、RM405、RM437、RMI 69、和RM289與突變性狀存在連鎖關系,遺傳距離分別為28、26、1.5、1.5、0、3.1、8.9、27.9、32.1CM。因此,PTBFS(t)基因被首先定位在標記RM413和RM405之間,遺傳距離為4.8 CM,且與RM592表現(xiàn)共分離。RM413和RM405之間的物理距離在日本晴數(shù)據(jù)上為890K。
11、利用公布的水稻基因組序列,在此區(qū)域內設計開發(fā)SSR和InDel s標記,并利用擴大的F2群體進行連鎖分析,進一步把基因定位在RL85和RL167之間,其間的物理距離為130K.同時,我們在組合9311×fs-202R(隱性單株310株)和多1x fs-202R F:(隱性單株106株)中進行定位分析。3個群體定位結果整合,我們成功地把PTBFS(t)基因整合在標記RL33和RD19之間,其間的物理距離為72K.同時在此區(qū)域內,標記RL6
12、0、RD2、RD1與不育基因表現(xiàn)共分離。 6)采用TIGR Rice BrowSe引擎,以日本晴數(shù)據(jù)為參照,對上述定位的區(qū)段進行了基因預測,檢索至4 10個TlGR Rice Loci。經(jīng)TIGR Rice Transcript Assemblies,Rice FL-cDNA和多種微陣列探針電子雜交以及對蛋白數(shù)據(jù)庫的相似性搜索,可以證實此10個預測位點為具備轉錄、表達特性的基因。同時發(fā)現(xiàn)3個基因LOC-Os05g05270,LO
13、C-Os05g05320和LOC-Os05g05340和數(shù)據(jù)庫中可能參與傳粉受精過程的EST或蛋白具有一定同源性。據(jù)此我們把此3個基因作為初步的候選基因,并對其結構和功能作了初步預測。 2。利用一個來源于農(nóng)家品種自然突變的花器官突變體進行了解剖觀察、掃描電鏡觀察、遺傳分析,同時對它和以前報道的相關突變體可能關系進行了分析,主要結果如下: 1)突變體表現(xiàn)為內外孵變長,頂端不抱合,中間著生1-2朵小花,雄蕊和雌蕊的數(shù)目異常,
14、內外孵間著生1-6個孵片類似物,結實率下降,其中約有3.5%的小花著生2粒種子。結合前人研究,我們把它命名為SRS2。 2)解剖觀察發(fā)現(xiàn),約有60%的突變體穎花的內外孵之間含有2朵未完全發(fā)育的小花。其中,漿片轉化成的孵片類似物作為兩朵畸形小花的間隔;小花的雄蕊不同程度地減少,雌蕊增加,有的發(fā)現(xiàn)有一團雌蕊抱合的現(xiàn)象。約有40%穎花含有一朵不完全小花和數(shù)片互生或鄰生的孵片類似物。花期碘染結果顯示突變體花粉可育率為67.6%,與野生型
15、(92.3%)相比明顯下降。 3)SRS2突變體的花器官分化過程按最終產(chǎn)生一朵或兩朵小花而明顯區(qū)別。前者在分化早期整個穎花原基呈現(xiàn)三角形不規(guī)則發(fā)育,而此時產(chǎn)生雙花的穎花原基則半邊收縮。雌雄蕊分化中期,單花突變體開始不規(guī)則的出現(xiàn)雄蕊原基和心皮,并在雌蕊原基周圍靠近外孵一側產(chǎn)生一至數(shù)枚漿片;此期間的雙花突變體則從中部產(chǎn)生縊痕,開始不均等分裂,形成一大一小的兩個穎花原基。中間的縊痕繼續(xù)收縮分裂,逐漸形成間隔兩花的孵片類似物。與此同時,
16、分隔的兩花原基逐漸出現(xiàn)雌雄蕊原基的分化。 4)多個F。群體和回交群體的突變性狀遺傳分析顯示,所有的F1均表現(xiàn)正常,F(xiàn)2群體突變性狀發(fā)生分離,且均符合3:1的分離比例,而回交群體均基本符合1:1的分離比例,表明該突變性狀為一對基因控制的隱性突變。 3. 對一個從秈稻雜交組合的后代中發(fā)現(xiàn)的一例雄性核不育材料進行了初步的鑒定、遺傳分析和分子標記定位,主要結果如下: 1)突變體植株株高降低,葉色濃綠,自然結實率在10%左
17、右,套袋結實率為0。小花的解剖觀察發(fā)現(xiàn),突變體小花花絲細長,花藥干癟,呈白色且透明,但雄性器官的數(shù)量和雌性器官正常.碘染證實,突變體的花藥壁內沒有花粉粒著色,因此被認為是一個典型的無花粉型雄性不育材料,并命名為ms-np。 2)突變性狀在各種背景下的分離結果表明,所有群體的F1植株均表現(xiàn)正??捎?,F(xiàn)2或BClFI出現(xiàn)育性分離,說明該育性基因受核基因控制而不受胞質基因組的影響,可育相對不育為顯性.在所有F<,2>群體中,育性分離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延緩葉片衰老基因PPF1導入水稻的初步研究.pdf
- 5個水稻葉片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pdf
- 水稻分蘗和葉片相關性狀的QTL分析及突變體基因定位.pdf
- 水稻早衰突變體(psf)葉片衰老形成與衰老速率調控的生理機制研究.pdf
- 水稻衰老和雄性不育突變體生理性狀及基因定位.pdf
- 水稻葉片黃化矮稈突變體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pdf
- 水稻“9311”突變體的篩選和突變體庫的構建.pdf
- 紫色水稻突變體育種利用研究.pdf
- 利用擬南芥突變體鑒定木材形成的相關基因.pdf
- 水稻航天衰老突變體psl2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pdf
- 水稻T-DNA插入突變體篩選以及花發(fā)育與生育期相關突變體的研究和基因克隆.pdf
- 水稻卷葉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pdf
- 轉cry1Ab基因水稻矮稈突變體的研究.pdf
- 水稻后期卷葉突變體lrl1的鑒定和基因定位.pdf
- 水稻裂穎突變體的解剖特征和葉片黃轉綠基因的初步定位.pdf
- 利用T-DNA插入突變體對水稻OsGLR1基因功能的研究.pdf
- 水稻Ygl黃綠葉突變體的生理特性及相關突變基因的定位研究.pdf
- 水稻葉鞘突變體yjs和淀粉突變體q4359的表型分析及基因精細定位.pdf
- 水稻長護穎突變體和條紋葉突變體的基因鑒定與qRT-PCR表達分析.pdf
- 水稻穎殼閉合不良突變體的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