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牟宗三認為,康德僅完成了超越的哲學與內在形上學的建構。因康德始終認為人不可能獲得智的直覺(現通譯為知性直觀),故并未建立起超絕的形上學。若依照中國固有文化之意涵,那么這一智的直覺就不是一個設準或懸設(postulate)而是一真實的呈現,這樣,康德所未能完成的便真實客觀的建構起來了。進而牟宗三提出了他兩層存有論的構想,并以執(zhí)的存有論融攝康德的知識學。而基本存有論則只能就道德的形上學而建立,即就無執(zhí)的存有論一層而建立。這個基本存有論包涵體
2、、用、果三個層面:依吾人的道德意識顯露一道德實體(本心、道心、真常心),繼而以此道德實體說智的直覺,是實有體;真實的做工夫以在個人的生命中呈現這道德實體,是實有用;最后,因著這種工夫所展露的境界而成圣成賢,是實有果。是以論文的框架即依“實有體”、“實有用”、“實有果”三個層面建立:
實有體:首先論證《論》、《孟》、《庸》、《易》之通而為一,由此呈現出主觀面的孔子之仁、孟子之心性與客觀面的《中庸》、《易傳》之天道性體之內容意義之
3、合一,由此講儒家道德的形上學。進而由易體、誠體、心體、仁體之通而為一講道德實體。此易體之具體展現就是《易傳》的“一陰一陽之謂道”,而引發(fā)此大用之流行者,乃乾健之創(chuàng)造原則(principle of creativeness),它即彰顯于《乾彖》“乾知大始”一節(jié),此為易理之形式意義(formal meaning)。
實有用:客觀上講的易理之形式意義是抽象的,它要具體而真實的實現之,就必須由客觀的形式轉為主觀的內容,此即“乾知即良知
4、”一語之所示。以乾知為良知,非《易傳》之本義,然就義理上講,卻有相通之處,乾知即良知之絕對義。既已通于良知,則乾知便不能不向下拉,向內收,而最終落實到吾人之心,而以心形著此實體。如是,此道德實體乃是“即存有即活動”的,其真實的意義就是“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所示的“寂感真幾”。此真幾本虛靈妙運,寂照同時,然由于人形體之隔,故真幾不能全體呈現,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非要有一段工夫不可。此工夫就是“復見天地心”一語所揭示
5、的“逆覺體證”,這里就有智的直覺(intellectualintuition)出現,而其所照察的物,乃是物之在其自己(thing in itself)而非現象。
實有果:理非空懸,道不虛設,必待人而體現。通過“逆覺”之工夫,當下體證此道德實體,肯認其為吾人生命之大本大源,此即“成之者性也”一語之所示,而真能充盡此道而至其極者曰圣人,圣人體道的境界就體現在“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一語。依照牟宗三,哲學的思考至最高善(圓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