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TiO2光催化技術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是國際上廣泛研究的課題。然而,由于TiO2的光生載流子的復合速度快,量子產(chǎn)量低,禁帶寬度較大,光譜響應范圍窄,不利于太陽光中可見光部分的有效利用,這些都嚴重限制了TiO2光催化材料的廣泛應用。因此,為了提高催化效率和利用可見光,本文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工作: (1)采用反應磁控濺射法制備出銳鈦礦納米TiO2薄膜,通過UV-Vis光譜、XRD、SEM、FE-SEM和Raman等測試技術對樣
2、品進行表征,確定用來做光催化實驗的TiO2薄膜的制備條件是:基片溫度為290℃,濺射時間為60 min。這時制備出的TiO2薄膜膜厚適中、禁帶寬度為3.21 eV、致密、平整、光滑、晶粒分布均勻。 (2)采用CBD法制備出納米CdS薄膜,通過UV-Vis光譜,XRD、SEM、FE-SEM和Raman等測試技術對樣品進行表征,確定用來做光催化實驗的CdS薄膜的制備條件是:油浴溫度80℃,pH 10,沉積時間120 min,Cd2+
3、/S2-=2:25。此條件下可制備出致密、平整、光滑的納米CdS薄膜,其晶粒大小大約40 nm。 (3)采用自制光電催化反應裝置,比較了TiO2、CdS和TiO2-CdS薄膜的光催化和光電催化效果,進行了以TiO2薄膜為工作電極,CdS薄膜為對電極的TiO2-CdS薄膜體系的恒電流電場作用光催化研究,考察了單光束紫外光照射TiO2薄膜、可見光照射CdS薄膜和雙光束誘導光電協(xié)同作用光催化性能,最后對TiO2-CdS薄膜體系在施加系
4、統(tǒng)恒電流和恒電位的光電催化實驗做了詳細研究。結果表明,光電催化的降解效率明顯高于光催化效率,TiO2-CdS薄膜雙光束誘導光(電)催化效率明顯優(yōu)于單光束TiO2薄膜和CdS薄膜的光(電)催化活性之和,同時,在負恒電流和正偏壓的電場作用下,可將TiO2薄膜上的電子反向抽取到CdS薄膜上,隨電流和電壓絕對值的增加,其光催化效率增強。 (4)通過對光電催化前后的TiO2薄膜和CdS薄膜進行表征,同時測試TiO2薄膜的V-I曲線和光催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CdS納米晶、TiO-,2--CdS核殼結構納米棒薄膜電極的制備及其光電化學性能研究.pdf
- 稀土摻雜納米TiO-,2-薄膜光催化特性研究.pdf
- TiO-,2-系光催化超親水性薄膜的研究.pdf
- TiO-,2-光催化與超親水性薄膜的研究.pdf
- 納米TiO-,2-薄膜材料的制備及其光電特性與光催化活性的研究.pdf
- TiO-,2-薄膜的制備與電場輔助光催化研究.pdf
- TiO-,2-半導體薄膜的光催化和氣敏性質研究.pdf
- 改性TiO-,2-薄膜光催化降解空氣中的甲苯.pdf
- 釉面瓷磚表面TiO-,2-光催化薄膜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pdf
- CdS-TiO-,2-薄膜的制備與光催化性能研究.pdf
- 納米TiO-,2-薄膜的制備及光催化性能.pdf
- 光電導法研究TiO-,2-薄膜表面吸附氣體對光催化活性的影響.pdf
- 電化學阻抗圖譜法TiO-,2-薄膜光電極的多相光催化機理研究.pdf
- 納米結構TiO-,2-薄膜的制備、改性、表征及其光電特性與光催化活性研究.pdf
- 納米TiO-,2-光催化作用初步研究.pdf
- TiO-,2-薄膜的制備及光催化降解甲醛的研究.pdf
- 納米TiO-,2-薄膜及其復合薄膜的制備與光催化性能研究.pdf
- TiO-,2-功能薄膜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pdf
- 納米TiO-,2-光催化薄膜改性及殺菌性能的研究.pdf
- 摻雜改性TiO-,2-薄膜光催化降解甲醛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