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條銹病新抗源L693抗性基因的EST分子標記作圖與共線性片段分析.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麥條銹病是由條形柄銹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引起的世界范圍內廣泛發(fā)生的小麥流行病害。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小麥是最主要的口糧之一,小麥條銹病對我國小麥產量影響尤其大。我國小麥條銹病流行體系更為復雜,條銹菌有越冬區(qū)和越夏區(qū),很難從空間和時間上阻斷,使得防控工作很難取得成效。諸多學者研究指出,選育抗病品種和發(fā)掘新的抗病資源是防治小麥條銹病最有效的途徑,不斷發(fā)現新的抗病基因以應對新突變的毒性小種。

2、歷次大的條銹病流行,迫切要求我們多樣化主栽品種,不能單一推廣某個系列小麥,只能不斷豐富抗性基因資源,抗條銹病研究是沒有止境的斗爭,任重而道遠。
  前期的研究通過SSR分子標記,已經確認抗病新品系L693的抗條銹病基因YrL693(YrYU25)在小麥1B染色體上,并篩選到多對SSR標記,但標記不夠多,需要通過其他分子標記技術進一步加密。
  本研究是以抗病親本L693與感病親本L661雜交得到的F2后代和F2∶3家系為作圖

3、群體。首先查找文獻中報道的小麥1B染色體上的EST分子標記,進行多態(tài)性篩選,更多的EST標記設計需要從GrainGene網站下載1B染色體上EST資源,設計EST-STS標記,用以多態(tài)性篩選。之后用連鎖EST引物對應的EST序列與短柄草、水稻、高粱基因組進行比較基因組學分析,確定YrL693基因所在范圍在短柄草、水稻、高粱上的共線性片段。具體實驗結果如下:
  1.抗病親本L693和感病親本L661雜交得到的F1代抗病,F1代自交

4、得到的F2代出現抗感分離,卡方檢驗符合3R∶1S的分離比;F2∶3家系各行也出現抗感分離,經卡方檢驗符合1R∶2H∶1S的分離比,由此足以證明L693的抗條銹性是受一對顯性基因控制。這個L693的抗性基因暫時命名為YrL693。
  2.前期工作已經通過SSR標記將YrL693定位在1B染色體上,本研究采用EST分子標記技術進一步加密遺傳圖譜。經過F2群體基因組DNA的PCR擴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檢測,共得到8對連鎖的EST-S

5、TS標記:CD77、WE173、WE201、BE443300、BE518403、BE444094、BE404005和BE405692,在構建的遺傳連鎖圖譜上的位置分別是:1.186 cM、0.118 cM、1.011 cM、0.758 cM、0.853 cM、0.937 cM、0.948 cM和1.282 cM。其中,BE443300和BE444094分析的基因型呈3∶1,其余6對分析的基因型呈1∶2∶1。
  3.用篩選到的8對

6、EST-STS引物以及饒和斐報道的共分離EST引物LS36對應的EST序列,與短柄草、水稻、高粱進行比較基因組學分析,發(fā)現BE444094、BE518403、LS36對應在短柄草3號染色體上2.22Mb(Bradi3g2616-Bradi3g27877)、水稻10號染色體上3.49Mb(Os10g0396400-Os10g0456500)和高粱1號染色體上8.12Mb(Sbo1g020230-Sb01g023110)的序列呈共線性。這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