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古代美術作品中涉及紡織技術的圖像信息十分豐富。從技術史的角度看,一部中國古代美術史就是一部包括紡織技術史在內的中國古代技術史。中國現(xiàn)有的紡織技術史專著、論文,很多是以古代美術作品中紡織技術的圖像信息為基礎進行證史和斷代研究。然而,學術界對于中國古代美術作品中紡織技術圖像信息的選取缺乏必要的甄別,不時導致寫史的失真。本文以中國古代美術作品中紡織技術的圖像信息為研究對象,采用田野考古、歷史文獻、民俗調查的方法,對中國古代紡織技術的起源、
2、纖維處理技術、紡紗技術、織造技術等進行盡可能系統(tǒng)的整理和研究,以期更加客觀地展現(xiàn)一幅中國古代紡織技術的圖史。
論文內容分為十章:
第一章為緒論。首先,基于技術史視角下的研究背景,闡述本文選題的意義。其次,通過對數(shù)據(jù)庫相關文獻的分析,闡明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現(xiàn)狀,同時對國內外的重要研究成果進行介紹和評述。最后,對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的范圍進行簡單的介紹。
第二章為起源篇,即中國原始紡織技術起源圖考?;?/p>
3、中國紡織技術史學界慣用的《投石索狩獵圖》中原始人的打獵姿勢和創(chuàng)作原型情況的研究,本章對該圖的真實性提出質疑,進而考證這一時期石球利用技術中的紡織技術因素,從而提出關于中國紡織技術起源的新解。
第三章為紡前纖維加工篇,即中國古代紡織原料的紡前初加工?;谥袊糯佬g作品中紡用纖維處理技術的圖像信息,本章首先對蠶絲生產(chǎn)的起源、繭蛹處理技術、繅絲工藝、絡絲工藝、并絲工藝進行再審視;其次,對植物莖皮纖維的應用時間和初加工進行重新斷
4、代和闡述;最后,對棉花纖維的名詞進行考辨,再對中國古代棉花紡前加工進行介紹,進而探討棉花向中國大陸內地傳播緩慢的原因。
第四章到第七章為紡紗篇,即中國古代美術作品中紡紗圖像信息的研究?;谥袊糯佬g作品中紡紗技術的圖像信息,這四章對中國古代紡專紡紗、手搖紡車紡紗、腳踏紡車紡紗、大紡車紡紗的機器結構、工藝和時間斷代、紡紗工藝的歷史意義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認為中國古代紡紗技術的發(fā)展并非是線性的,而是呈多維的發(fā)展趨勢,并且認為中國
5、古代紡紗工藝對中國歷史乃至世界史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
第八章到第十章為織造篇,即中國古代美術作品中織造圖像信息的研究?;谥袊糯佬g作品中織造圖像信息,對原始腰機、雙軸織機、手提綜竿式斜織機、綜躡織機、小花樓提花織機、大花樓提花織機的結構、發(fā)展譜系進行研究,認為中國古代織機的發(fā)展沿著兩條路徑發(fā)展:貴族化發(fā)展路徑和平民化發(fā)展路徑。
通過研究,本文有以下認識:
1、紡織技術在人類進化和中國古代社會發(fā)展
6、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沒有原始紡織技術(獸皮的應用就是原始紡織技術的萌芽)的發(fā)明和應用,就不會有人類的進化。原始紡織技術的出現(xiàn)是人類發(fā)展的必然產(chǎn)物,原始紡織技術伴隨著人類從猿人到人的發(fā)展過程;沒有中國古代紡織技術的輝煌和獨特性,就不會有中國古代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產(chǎn)生,就不會有中華文明的燦爛與輝煌,甚至世界文明的進展也會大大推遲;沒有元代黃道婆對棉紡織技術的改革,就不會有今天上海地區(qū)女性地位相對較高的局面。
2、關于中國古代紡
7、織工藝斷代的新觀點。我們認為,西周時期中國不可能出現(xiàn)沸水煮繭法。我們認為沸水煮繭的發(fā)展順序為:冷水繅絲工藝(春秋戰(zhàn)國時期之前)→沸水煮繭繅絲工藝出現(xiàn)(春秋戰(zhàn)國時期)→沸水煮繭繅絲工藝普及(西漢)→沸水煮繭繅絲工藝中溫度控制的總結,出現(xiàn)熱釜繅絲法(北宋)→冷盤繅絲法(元代)→冷盤繅絲法很少用,出現(xiàn)“連冷盤”工藝(明代);中國古代繅絲工藝的演變大致為:以繞絲架取繭絲,紡專合股繭絲(戰(zhàn)國之前)→以繞絲架取繭絲,出現(xiàn)紡車合股繭絲(西漢)→手搖繅
8、車同時抽絲、合股(唐、北宋)→腳踏繅車同時抽絲、合股(南宋)。此外,我們不認同灰治法出現(xiàn)于西周的傳統(tǒng)觀點。通過對《禮記》、《儀禮》、《考工記》的相關研究,我們認為灰治法出現(xiàn)于春秋戰(zhàn)國之交比較可信。
3、關于與中國古代紡織技術相關的一些古代美術作品、文獻、文本的新鑒別。通過對棉花傳入中國內陸的研究,我們可斷定網(wǎng)絡上、相關書籍中關于“閔損蘆衣”解讀的錯誤。傳統(tǒng)觀點是:閔損為春秋時魯國人,后母給自己親生的兩個兒子棉衣穿,卻僅在繼
9、子閔損的寒衣中添蘆花。顯然,這段解讀是元以后文人的錯誤解讀;《西京雜記》、《列子·湯問》、《機婦賦》中關于織機的相關介紹存在一些問題,其可信度不高,我們認為參考價值不高;著名機械史學家劉仙洲先生所藏的《手搖紡車圖》可能是今人的偽作。
4、關于對中國古代紡紗、織造譜系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我們認為中國古代紡紗史的發(fā)展譜系并不像傳統(tǒng)觀點認為的那樣,簡單地沿著“紡?!謸u紡車→腳踏紡車→大紡車”的線性路徑發(fā)展,而是沿著一個多維的發(fā)展
10、譜系發(fā)展。如下:中國古代織機的發(fā)展譜系也并非是簡單的線性發(fā)展。根據(jù)古代美術作品中織機的相關信息,我們認為其發(fā)展呈兩維發(fā)展路徑:一是貴族化發(fā)展路徑,以提花織機為主;另一個是平民化發(fā)展路徑,以織平紋為主。
織機的平民化發(fā)展路徑:
原始腰機(新石器時代)→雙軸織機(春秋時期)→手提綜竿式斜織機(西漢)→單綜單躡織機、單綜雙躡織機(東漢)→踏板立機(唐)→單動式雙綜雙躡織機(南宋)→互動式雙綜雙躡織機(清)織機的貴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