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鐵電薄膜的光解水光陰極制備與特性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當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受到環(huán)境承載力和傳統(tǒng)化石能源儲量有限的影響,而利用半導體光電極、太陽能和水/電解液構(gòu)成的光電化學電池來制氫被看做是一種清潔、環(huán)境友好的綠色能源產(chǎn)生方法,從而受到重視。光電化學電池的核心是光電極。由于在光反應體系中需要長時間穩(wěn)定,穩(wěn)定性好的金屬氧化物成為必然的選擇。自從1972年Honda和Fujishima利用n型TiO2光電極成功進行太陽能分解水制氫后,以TiO2為代表的金屬氧化物光陽極得到了大量的研究,材料

2、包括:Fe2O3,ZnO,WO3,SrTiO3,TaON,KTaO3和BiVO4等。而帶有p型特征即光照下可以向電解液輸出電子的、基于穩(wěn)定氧化物的光陰極研究很少。到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的材料體系很有限,只有CaFe2O4(CFO)、Cu2O及Rh摻雜SrTiO3等幾種。我們課題組在前期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電極/薄膜界面勢壘、貫穿于整個薄膜厚度的鐵電退極化場、薄膜/電解液界面納米金屬催化劑的共同作用下,在透明導電電極氧化銦錫(ITO)上制備的Pb(Z

3、rxTi1-x)O3(PZT)鐵電薄膜具備光解水光陰極特性。在光照強度100 mW/cm2的氙(Xe)燈光照射及0V相對于Ag/AgCl參比電極(0 Vvs. Ag/AgCl)條件下,光陰極光電流密度在100?A/cm-2左右(Chem.Comm.2013,49,3769;Appl.Phys.Lett.2013,103,102902)。
  為進一步提升ITO/鐵電薄膜體系的光解水能力,特別是克服PZT禁帶寬度較大(?3.5 eV

4、)的缺點,本論文提出了三種新的途徑:(1)利用鐵電薄膜包裹具有可見光響應的窄帶隙半導體材料。在提高光陰極對可見光吸收的同時,利用極化后鐵電薄膜的退極化場來提高光陰極中光生電子-空穴對的分離效率。(2)提出硅(Si)材料與鐵電薄膜的串聯(lián)復合結(jié)構(gòu)進一步提高光陰極效率的思想:鐵電薄膜帶隙較寬,可見光利用不充分,但可以有效分離或輸運光生載流子;而 Si材料是窄帶隙,但起始電壓小,表面需要保護以不被氧化。利用鐵電薄膜與 Si各自的優(yōu)勢可能會實現(xiàn)高

5、效的光解水電極。(3)利用金(Au)納米顆粒的局域表面等離基元效應(LSPR)能夠產(chǎn)生高能態(tài)熱電子越過金屬-半導體接觸勢壘進入半導體導帶的特性,改善鐵電薄膜與Si之間光生載流子的輸運效率,進一步提升Si與鐵電薄膜串聯(lián)復合結(jié)構(gòu)光陰極的光電流密度和起始電壓。本論文按照以上三點思路,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在石英/ITO透明襯底上通過交替使用溶膠-凝膠法與粉末電泳沉積工藝,成功制備得到了PZT鐵電薄膜包裹CFO顆粒的P

6、ZT/CFO/PZT(PCP)結(jié)構(gòu)薄膜電極。利用窄帶隙的CFO材料實現(xiàn)薄膜電極對可見光的吸收,同時利用PZT薄膜極化后的退極化場來提高電極內(nèi)部光生電子-空穴對的分離效率。另外,在表面光還原修飾銀(Ag)納米顆??梢悦黠@增強薄膜電極的光電化學活性。最終,在光照強度100 mW/cm2的Xe燈光照射及0 Vvs. Ag/AgCl條件下,薄膜電極的光電流密度可以達到152?A/cm2,在波長大于420 nm的可見光照下,光電流密度可以達到12

7、0?A/cm2。該光陰極也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與光解水制氫法拉第效率。相關工作已發(fā)表于Chem. Comm.2014,50,6346。
 ?。?)通過磁控濺射方法,在表面帶 pn+結(jié)的 p型晶體硅(Si-pn+)襯底上沉積了ITO/PZT薄膜,形成Si-pn+/ITO/PZT電極。入射光從PZT側(cè)進入,PZT薄膜吸收紫外光部分,Si吸收可見光。由于Si-pn+與PZT的能帶并不是很匹配,因此Si-pn+中產(chǎn)生的光生電子很難穿越PZT薄

8、膜到達光陰極的表面。但利用ITO薄膜作為電極在電解液中對PZT薄膜進行極化后,PZT薄膜中產(chǎn)生的退極化場可以驅(qū)使Si中的光生電子進入PZT薄膜,從而增強光陰極的效率。在光照強度100 mW/cm2 Xe燈照射及0 V相對于可逆氫電位(vs.RHE)條件下,相對于未極化的樣品,PZT薄膜正向極化后的Si-pn+/ITO/PZT電極的光電流密度從100?A/cm2增加到1.2 mA/cm2,起始電壓從0.36 V增加到0.70 Vvs. R

9、HE,顯示了鐵電極化的巨大優(yōu)勢。該工作已發(fā)表于Appl. Phys. Lett.2015,106,243901。
 ?。?)我們將具有鐵電性和可見光吸收的BiFeO3(BFO)鐵電薄膜沉積在帶有ITO導電層的pnn+結(jié)構(gòu)單晶硅(Si-pnn+)襯底上,與上文結(jié)構(gòu)類似,先形成Si-pnn+/ITO/BFO電極。在BFO薄膜退極化場的作用下,電極光電流密度可以提高到2.4 mA/cm2(0 V vs. RHE),起始電壓可以達到0.7

10、 Vvs. RHE。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在ITO與BFO之間引入具有LSPR效應的Au納米顆粒,并在BFO薄膜表面沉積二硫化鏌(MoS2)層以及鉑(Pt)顆粒催化劑,構(gòu)成Si-pnn+/ITO/Au/BFO/MoS2/Pt電極。Au納米顆粒的LSPR效應起到了將Si中的光生電子加強轉(zhuǎn)移到BFO中的作用,同時BFO薄膜的退極化場對該結(jié)構(gòu)的光生載流子輸運也起到重要作用,加上MoS2與Pt的催化作用,該光陰極的起始電壓可以達到1.3 V vs.

11、 RHE,大大突破了Si/Pt光陰極0.54 V vs. RHE的極限。在光照強度100 mW/cm2 Xe燈照射及0 Vvs. RHE的條件下,光陰極的飽和電流可達9.1 mA/cm2,穩(wěn)定性也不錯。這一工作正在整理發(fā)表中。
  本文所研究的PZT包裹CFO顆粒薄膜、PZT鐵電薄膜復合Si-pn+以及具有Au納米顆粒LSPR效應的Si-pnn+/ITO/Au/BFO/MoS2/Pt串聯(lián)結(jié)構(gòu)電極不僅擴展了鐵電薄膜光解水光陰極的光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