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對外直接投資的貿易效應——基于對東盟和歐盟的比較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對外直接投資和貿易是一國參與國際分工的兩種基本形式,也是企業(yè)國際化經營的兩種重要模式。投資與貿易之間是替代關系還是互補關系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引進來”戰(zhàn)略取得巨大成功,通過大力引進外資,積極發(fā)展出口貿易,迅速推動我國成為貿易大國和經濟大國。而同樣作為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渠道,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發(fā)展卻相對緩慢。2000年我國正式提出“走出去”戰(zhàn)略,得益于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來中國企業(yè)掀起了海外投資的熱潮,2014年

2、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達到1160億美元,而同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1195.6億美元,雙向投資首次接近平衡。處于經濟轉型期的中國,如何將多年來吸收外資的巨大成果與新興對外直接投資力量相結合,改善我國企業(yè)單純依靠出口拓展國際市場的發(fā)展模式是當前的一個重要議題。
  東盟和歐盟是我國最為主要的貿易和投資伙伴,其中東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集團,而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達國家經濟實體,通過對于中國對這兩大區(qū)域經濟體直接投資的貿易效應進行比較研究

3、,探索投資貿易關系的國別差異性,更好地引導我國企業(yè)對外直接投資,推動我國“走出去”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本文采用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于這一問題進行研究:首先根據蒙代爾、小島清、馬庫森、拉奧等人的經典理論,結合中國對東盟和歐盟的投資貿易發(fā)展實際,從資源尋求型、市場尋求型和效率尋求型三個角度對于中國對東盟的直接投資貿易效應的機理進行靜態(tài)分析;從出口引致型、關稅引致型和技術引致型三個角度對于中國對歐盟直接投資貿易效應的機理進行靜態(tài)分析,

4、進而在全球供應鏈的視角下,對于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進行動態(tài)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研究假設。然后構建雙向投資貿易引力模型,選取中國建立對外直接投資統(tǒng)計制度以來2003-2013年的面板數據,運用可行的最小二乘(FGLS)和面板校正標準誤(PCSE)兩種方法進行實證分析,從而提高了面板數據回歸估計的有效性和穩(wěn)健性,能夠更加準確地反映中國對東盟和歐盟直接投資的貿易效應。
  本文定性定量分析結果顯示,我國對東盟的直接投資對進出口貿易具有顯著的

5、替代性,是一種效率和市場尋求的復合型投資;而我國對歐盟的直接投資與進口貿易呈顯著互補關系,對出口貿易則沒有顯著影響,主要表現為技術引致型投資。本文研究認為在目前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我國企業(yè)已不滿足于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世界工廠”的角色,通過“走出去”對以東盟為代表的發(fā)展中國家進行南南投資,中國企業(yè)正逐漸轉移國內過剩的生產能力,不斷開拓新興市場;通過對以歐盟為代表的發(fā)達國家進行逆向投資,中國企業(yè)正向供應鏈上游的產品設計研發(fā)及核心

6、零部件生產等環(huán)節(jié)進行滲透?!白叱鋈ァ睉?zhàn)略使得原先作為資源供應方出現在供應鏈上游的東盟國家逐漸成為了下游重要銷售市場,而原先作為下游主要出口目的地的歐盟國家則更多的表現為上游的技術提供方,因此這種對外直接投資發(fā)展的新常態(tài)能夠扭轉中國對東盟的逆差,縮小中國對歐盟的順差,促進貿易收支的平衡。最后本文指出,無論是對以東盟為代表的發(fā)展中國家,還是對以歐盟為代表的發(fā)達國家,我國“走出去”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目的都不是“帶動出口”。因此,應當積極轉變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