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共分七章,前三章主要是寫林樂知的生平和在華活動情況,在此基礎上分析林樂知的思想,后面四章分別寫了林樂知的宣教思想、中國文化觀、教育思想和婦女觀。 第一章寫林樂知來華的背景,包括在美國的家庭和受教育情況及來華初期面臨的困難。1860年,美國傳教士林樂知和他的妻女抵達中國上海,林樂知在履行宗教義務的同時逐漸擴展它的活動和職業(yè)范圍。1861年,美國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南方監(jiān)理會教堂處于經(jīng)濟拮據(jù)的窘境,因此中斷了林樂知的薪金來源。為生活所
2、迫,林投身于世俗性活動——教育、翻譯和報業(yè)。 第二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林樂知的在華世俗性活動。在上海廣方言館任英語教習、在江南制造局從事翻譯工作、并且還從事出版業(yè)。1868年他擔任《上海新報》的編輯,這一新的職位誘發(fā)了他對出版業(yè)的熱情,在任職報業(yè)的短短四個月之后,他便獨自創(chuàng)刊發(fā)行了《教會新報》。1874年,易名為《萬國公報》,此外,林樂知還積極投身于教育業(yè),1885年創(chuàng)辦了中西書院,1892年又創(chuàng)辦了上海中西女塾。1900年美南監(jiān)理會
3、將蘇州的博習書院和宮巷書院合并為一,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蘇州的東吳大學,1912年,中西書院從上海搬到蘇州,并與東吳大學合并為蘇州大學。這些世俗活動也正是林樂知思想形成的實踐基礎。 第三章是關于林樂知的在華宣教活動。在其剛來到中國的時候,他是照著美國監(jiān)理會的一般程序——每周在一所小教堂里布道并且在城市里分發(fā)和宗教有關的小冊子。久而久之,他發(fā)現(xiàn)這種布道方式收效甚微,在世俗性事業(yè)開創(chuàng)的同時,他也意識到宣教方式需要創(chuàng)新和改革,因此他開創(chuàng)了
4、自己的傳教方式:私人交流法、巡回布道制、利用中國本土的布道者進行宣教。并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他具有獨特特征的宣教思想。 第四章討論的正是林樂知的宣教思想。他的宣教活動以《教會新報》和《萬國公報》為主要陣地,其宣教特征表現(xiàn)為三點:一是宣講基督教講義,傳播福音,他的宣講基督教教義的方式又包括直接和間接兩種;二是宣傳近代西方先進的科技及教育情況,以學輔教,宣揚基督教乃格致之源;三是宣傳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及經(jīng)濟思想,以政論教,宣揚基督教乃
5、立國之本。 第五章是關于林樂知的中國文化觀。他的中國文化觀又是一種間接宣揚基督教教義的形式,他以對儒教的比附和對儒教、佛教、道教、陋俗的批評來進一步宣揚基督教的優(yōu)勢,也就是通過先破后立的方式來減少宣教的阻力,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中華歸主的目的。 第六章是關于林樂知的教育思想,其內(nèi)容不僅僅是如何興辦教育那樣簡單,它涵蓋了林樂知如何處理基督教教義同科學、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儒教、科舉制)、婦女解放的關系。內(nèi)容雖然復雜,但是我們可以從中
6、找出一個立足點,那就是以基督拯救、征服中國,乃宗教普遍主義的核心內(nèi)容和體現(xiàn)。 第七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林樂知的婦女觀在剛來中國傳教的過程中,林樂知就發(fā)現(xiàn)女性和男性相比,有著專心,富有愛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點,因此他覺得婦女對于推進其傳教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此外,林樂知對于婦女的評價極高,他認為女人的教化與否很大程度上關系著世界教化如何。所以林樂知提倡在中國興女學,只有振興女學,才能釋放女人,以提拔女人平等之地位,造就女人同具之才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林樂知譯者主體性的翻譯研究.pdf
- 林樂知與《上海新報》_9425.pdf
- 中國的出路與基督教:林樂知有關清末新政的評論與思想19011907
- 中國的出路與基督教:林樂知有關清末新政的評論與思想(1901-1907).pdf
- 知 足 常 樂
- 寓華傳教士的域外游記書寫——林樂知環(huán)游地球略述研究
- 近代西方傳教士與中美教育文化交流@林樂知研究_9182.pdf
- 范仲淹憂樂思想研究.pdf
- 莊子之“樂”思想研究.pdf
- 荀子樂教思想研究.pdf
- 陶行知與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成因比較研究.pdf
- 莊子之“樂”思想研究
- 陶行知美育思想研究.pdf
- 知訥的禪學思想研究.pdf
- 樂道德——孟子“樂”思想研究.pdf
- 儒家樂教德治功能思想研究.pdf
- 《樂記》物感樂生思想研究.pdf
- 《論語》“樂”辨及其管理思想研究.pdf
- 陶行知美育思想研究
- 《小溪巴赫》說課-知好樂教育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