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對傳統(tǒng)化石能源的消耗量也不斷增加,并且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導致了環(huán)境污染和氣候的惡化,因此能源的有效利用及新能源的開發(fā)就變得極為重要,其中蓄熱(TES)系統(tǒng)的開發(fā)就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蓄熱是將能量臨時儲存起來供以后需要時使用,它解決了能源供應與需求之間的矛盾。
本文采用數(shù)值研究的方法分析討論了殼管束相變蓄熱器的蓄熱性能。首先利用耦合傳熱的方法建立了三維的數(shù)值模型,所建立的殼
2、管束蓄熱器模型具有27根管子,其中傳熱流體(HTF)在管內流動,相變材料(PCM)填充在管束之間。HTF采用的是空氣,PCM選用正十八烷(n-octadecane)。然后采用塊結構化網格對該模型進行網格的劃分,將殼管束蓄熱模型分成82個區(qū)域。最后對PCM的相變傳熱和HTF的對流換熱進行了耦合計算。數(shù)值結果表明:
(1)在完全相變前,蓄熱單元和蓄熱管束的潛熱蓄熱量隨傳熱流體的入口流速和入口溫度的增加而增加;當相變完成后,潛熱蓄熱
3、量不再隨流速和溫度發(fā)生變化。
(2)在整個蓄熱過程中,蓄熱單元及蓄熱管束的瞬時能效比出現(xiàn)了兩個峰值,第一個峰值均出現(xiàn)在蓄熱起始階段,蓄熱單元的第二個峰值出現(xiàn)在即將完成蓄熱的階段,蓄熱管束的第二個峰值出現(xiàn)在未完成相變的階段。隨著傳熱流體入口流速和入口溫度的增加,瞬時能效比的兩個峰值出現(xiàn)的時刻均向前推移。隨著入口流速的增加,瞬態(tài)能效比減小,且受流速的影響的程度越來越弱。但隨著入口溫度的增加瞬態(tài)能效比增大。
(3)隨著入口
4、流速的增加,蓄熱單元和蓄熱管束的平均能效比逐漸減小,蓄熱率逐漸增大;隨著入口溫度的增大,蓄熱單元和蓄熱管束的平均能效比及蓄熱率均逐漸增大的。
(4)當蓄熱單元放置在蓄熱管束中,蓄熱管束比單獨27個蓄熱單元完成相變的時間分別縮短為原來的8.3%,9.0%,9.7%,10.0%,10.2%及10.4%。由此可見,當單獨分析蓄熱管束中的蓄熱單元時,蓄熱管束之間的傳熱影響不可忽略。
(5)在相同的傳熱流體區(qū)管徑下,隨著相變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管殼式相變蓄熱器的蓄熱性能優(yōu)化研究.pdf
- 太陽能熱發(fā)電系統(tǒng)中高溫相變蓄熱器蓄熱性能研究.pdf
- 相變蓄熱換熱強化及蓄熱器性能實驗.pdf
- 套管式蓄熱器熱性能數(shù)值模擬及實驗研究.pdf
- 太陽能熱泵系統(tǒng)中管殼式相變蓄熱器蓄熱性能的分析研究.pdf
- 相變蓄熱器性能與強化傳熱研究.pdf
- 太陽能供暖系統(tǒng)中相變蓄熱器熱性能研究.pdf
- 固體相變蓄熱材料的蓄熱和放熱性能研究.pdf
- 相變蓄熱式熱泵熱水器的蓄熱器及其系統(tǒng)特性研究.pdf
- 新型肋板式相變蓄熱器研究.pdf
- 建筑相變材料蓄熱性能的研究.pdf
- 泡沫鋁-石蠟復合相變材料蓄熱性能數(shù)值研究.pdf
- 相變蓄熱材料熱物性測試及蓄熱器強化傳熱研究.pdf
- 多排管式蓄熱器蓄放熱性能數(shù)值模擬及實驗研究.pdf
- 多相變材料蓄熱器蓄放熱過程數(shù)值模擬研究.pdf
- 雙螺旋盤管相變蓄熱器的實驗與數(shù)值模擬研究.pdf
- 太陽能相變蓄熱裝置蓄熱性能實驗及模擬研究.pdf
- 針翅管式相變蓄熱換熱性能的數(shù)值模擬.pdf
- 太陽能-空氣源蓄能熱泵系統(tǒng)中相變蓄熱器的傳熱性能研究.pdf
- 高溫固液相變蓄熱器的結構設計和數(shù)值模擬.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