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橋二級公路畢業(yè)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p><b>  道橋畢業(yè)設計</b></p><p><b>  摘 要</b></p><p>  本次設計主要是泉州二級公路B段線路進行設計,設計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選線、平面設計、縱斷面設計、橫斷面設計、超高設計、擋土墻設計、瀝青混凝土路面設計。</p><p>  為了經(jīng)濟適用,本次設計路基寬度為14m,土

2、路肩0.5m,為了保障排水,路面路拱度2%,土路肩為3%。路堤處設邊坡,比例1:1.5,路塹處設邊溝,邊溝坡度1:1,高度和深度均為0.5m,在深挖的路段另設截水溝截水溝,截水溝坡比、高度和深度同邊溝一致。路面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又由于該路路面等級高,所承受交通量較重,因此采用三層式結(jié)構(gòu),即表面層采用4cm厚的細粒式密集配瀝青混泥土,中面層采用5cm厚中粒式密集配瀝青混泥土,下層面采用6cm厚粗粒式密集配混泥土。</p>

3、<p>  本次設計全部按照相應規(guī)范編寫,平面圖為手繪圖,其余圖均為電腦出圖。</p><p>  關(guān)鍵詞 泉州二級公路 選線 瀝青混泥土 </p><p><b>  Abstract</b></p><p>  This design is mainly quanzhou secondary roads B sectio

4、n routes for the design, the design of content mainly includes route, graphic design, alignment design, cross-sectional design, ultra-high design, retaining wall design,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design.</p><p

5、>  In order to economy applicable, the design of roadbed width to 14m, dirt road shoulder 0.5 m, in order to ensure drainage, paving road arch degrees 2%, dirt road shoulder for 3%. Embankment slope, proportion in a 1

6、-1. 5, cutting place set ditches, ditches slope 1:1, height and depth are 0.5 m, in deep dig sections another set cut ditch cut ditch, cut ditch slope, height and depth than with ditches and consistent. Pavement using of

7、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and because high, we inherit road leve</p><p>  Skey word Quanzhou secondary roads route selection Asphalt mixes clay </p><p><b>  目 錄</b></p>&

8、lt;p><b>  摘 要I</b></p><p>  AbstractII</p><p><b>  第1章 緒論1</b></p><p>  1.1總體設計的基本任務1</p><p>  1.2沿線自然條件2</p><p>  1.3道路建設

9、的意義2</p><p>  第2章 公路等級3</p><p><b>  2.1交通分析3</b></p><p>  2.2主要技術(shù)指標4</p><p>  第3章 道路選線及平面設計6</p><p>  3.1選線的原則與步驟6</p><p>  

10、3.1.1選線的原則6</p><p>  3.1.2選線的步驟7</p><p>  3.2平面線形設計8</p><p>  3.2.1直線段8</p><p>  3.2.2曲線段8</p><p>  3.3方案比選14</p><p>  第4章 縱斷面設計16</

11、p><p>  4.1縱坡設計16</p><p>  4.1.1設計要求16</p><p>  4.1.2設計的步驟17</p><p>  4.2豎曲線設計18</p><p>  第5章 路基設計22</p><p>  5.1橫斷面設計22</p><p&g

12、t;  5.2超高設計22</p><p>  5.2.1 超高設計步驟22</p><p>  5.3土石方計算與調(diào)配26</p><p>  5.3.1土石方計算26</p><p>  5.3.2調(diào)配原則27</p><p>  5.3.3 調(diào)配方法27</p><p>  第

13、6章 排水設計29</p><p>  第7章 擋土墻的設計33</p><p>  7.1擋土墻的布置及構(gòu)造33</p><p>  7.2擋土墻的土壓力計算34</p><p>  7.2.1庫倫主動土壓力計算34</p><p>  7.2.2擋土墻穩(wěn)定性驗算37</p><p&g

14、t;  7.2.3增加擋土墻穩(wěn)定性的措施38</p><p>  7.2.4擋土墻的排水設施38</p><p>  第8章 邊坡防護40</p><p>  第9章 路面結(jié)構(gòu)設計43</p><p>  9.1 路面排水形式43</p><p>  9.2 軸載分析43</p><p&

15、gt;  9.3路面結(jié)構(gòu)組合設計46</p><p>  9.3.1面層類型和等級選擇46</p><p>  9.3.2路面厚度計算50</p><p>  9.3.3 彎拉應力驗算54</p><p><b>  結(jié) 論57</b></p><p><b>  致 謝58

16、</b></p><p><b>  參考文獻59</b></p><p><b>  Contents</b></p><p>  AbstractI</p><p>  Chapter1 Intorduction1</p><p>  1.1 The b

17、asic task of the overall design1</p><p>  1.2 Natural conditions along the2</p><p>  1.3 Road construction significance2</p><p>  Chapter2 Highway rating3</p><p>  

18、2.1 Traffic analysis3</p><p>  2.2 Its main technical indices4</p><p>  Chapter3 Road route and graphic design6</p><p>  3.1 The principles and steps of location6</p><

19、;p>  3.1.1 Route principle6</p><p>  3.1.2 Route steps7</p><p>  3.2 Horizontal alignment design8</p><p>  3.2.1 Straight segment8</p><p>  3.2.2 Curve segment8

20、</p><p>  3.3 Scheme is selected14</p><p>  Chapter4 Alignment design16</p><p>  4.1 ZongPo design16</p><p>  4.1.1 Design requirements16</p><p>  4.1.

21、2 Design steps17</p><p>  4.2 Vertical curve design18</p><p>  Chapter5 Roadbed design22</p><p>  5.1 Cross-sectional design22</p><p>  5.2 Ultra-high design22<

22、/p><p>  5.2.1 Ultra-high design steps22</p><p>  5.3 T calculation and allocate26</p><p>  5.3.1 T calculation26</p><p>  5.3.2 Allocation principles27</p><

23、;p>  5.3.3 Allocation methods27</p><p>  Chapter6 Drainage design29</p><p>  Chapter7 Retaining wall design33</p><p>  7.1 The layout and structure of the retaining wall33<

24、;/p><p>  7.2 The retaining wall's earth pressure calculation34</p><p>  7.2.1 Coulomb's active earth pressure calculation34</p><p>  7.2.2 Retaining wall stability checking

25、37</p><p>  7.2.3 Increase the stability of retaining wall measures38</p><p>  7.2.4 The retaining wall's drainage facilities38</p><p>  Chapter8 Slope protection40</p>

26、<p>  Chapter9 Pavement drainage design43</p><p>  9.1 Pavement drainage form43</p><p>  9.2Axle load analysis44</p><p>  9.3Pavement structure combination design46</p

27、><p>  9.3.1 Facing types and levels choice46</p><p>  9.3.2 Pavement thickness calculation50</p><p>  9.3.3 Flexural stress checking54</p><p>  Conclusion57</p>

28、<p><b>  Thanks58</b></p><p>  References59</p><p><b>  第1章 緒論</b></p><p>  二級公路是供汽車行駛的雙車道公路,是連接中等以上城市的干線公路,是通往大工礦區(qū)、港口的主要干線。二級公路具有車速較高、通行能力大、技術(shù)指標高。二

29、級公路在車輛運行方式、路線幾何構(gòu)造(平面、縱斷面線型、橫斷面構(gòu)造)、附屬設施等各個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要求。[1]</p><p>  1.1總體設計的基本任務</p><p>  總體設計是在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所作項目建設必要性、經(jīng)濟合理性、技術(shù)可行性、實施可能性和最佳綜合社會經(jīng)濟效益發(fā)揮的可靠性等綜合研究的基礎上,對路線作出的全面安排,包括如下幾方面。</p><p

30、><b>  1. 路線方案</b></p><p>  路線方案是依據(jù)指定的路線總方向(路線起終點和中間主要控制點)和設計公路的性質(zhì)、任務及其在公路網(wǎng)中的作用,考慮了社會、經(jīng)濟因素和復雜的自然條件等擬定的路線走向。路線方案是否合理將直接關(guān)系到公路本身的工程投資、運輸效率和使用質(zhì)量,還影響到在公路網(wǎng)中是否起到應有作用。因此要在各種可能的方案中,通過調(diào)查分析、比選,確定出一條最優(yōu)路線方案

31、來。</p><p><b>  2.線形設計 </b></p><p>  公路線形系指由公路平、縱、橫三個方面組成的立體形狀、公路的基本形狀是由選線定下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講,選線時就已經(jīng)開始了現(xiàn)形設計的工作。但是此處所講的線形設計是狹義的,僅指路線既定以后,平縱面平縱要素的組合問題。</p><p>  公路線形嚴格限制著汽車行駛的安全

32、性、舒適性及經(jīng)濟性,還直接影響建成后的使用質(zhì)量和經(jīng)濟效果,所以線形設計是非常重要的。</p><p>  路線設計應依據(jù)公路等級及其功能,正確運用技術(shù)指標,保持線形連續(xù)均衡,確保行駛安全舒適;二級公路應做好總體設計,使各技術(shù)指標的設置與平、縱組合恰當,線形平面順適、縱面均衡。二級公路應注意立體線形設計,盡量做到線形連續(xù)、指標平衡、視覺良好、景觀協(xié)調(diào)、安全舒適。上述要求的中心意思可用這樣一句話來表達,那就是:在保證

33、使用任務和經(jīng)濟合理性的前提下,盡量修建安全度高、舒適的公路。對于行駛力學方面要求,已體現(xiàn)在一些技術(shù)指標中,不難滿足。而如何才能滿足駕駛?cè)藛T視覺和心理方面的要求正是目前線形設計所考慮的問題。</p><p>  公路是一個帶狀構(gòu)造物,反應在駕駛?cè)藛T眼里的是它的立體形狀。研究或評價線形的好壞時,應以平面、縱斷面組合的立體線形為主要對象。公路線形的好壞,從公路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可從經(jīng)濟性、快速性、安全性和舒適性四個方面

34、來評判,其中又可從安全性和舒適性的感受最為直接。為此平、縱線形組合時,要注意如下基本原則。</p><p>  (1)應在視覺上能自然誘導駕駛員的實現(xiàn),并保持視覺的連續(xù)性。</p><p>  (2)平、縱面線形的技術(shù)指標應大小均衡,使視覺上、心理上保持協(xié)調(diào)。</p><p>  (3)在保證有足夠視距的前提下,駕駛員看到前方的彎曲一般不宜超過兩個,立面上的起伏不超

35、過三個。</p><p>  (4)選擇組合得當?shù)暮铣善露?,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車安全?lt;/p><p><b>  3.沿線設施</b></p><p>  依據(jù)公路的功能、設計交通量、通行能力及需要的服務水平,研究確定擬建公路的安全設施、管理設施、服務設施等的合理布局和建設規(guī)模,并檢查與公路主題工程設計和環(huán)境的適應情況。收費公路還應論證收費制

36、式、收費方式及站點布置。</p><p><b>  1.2沿線自然條件</b></p><p>  泉州境內(nèi)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地勢南低北高。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十分短暫,一年四季的平均氣溫都在18℃以上。泉州是降水極其充沛的地區(qū),年最高降雨量可達1800mm。梅雨季節(jié)的潮熱悶濕,和7、8 月的臺風頻頻。</p><p>  1.3道路

37、建設的意義</p><p>  本公路的建設通車對泉州的經(jīng)濟往來和貿(mào)易交流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給當?shù)鼐用駧斫煌ㄉ系谋憷?,也勢必將對當?shù)氐慕?jīng)濟的發(fā)展產(chǎn)生極其重要的意義。道路運輸?shù)奶攸c是激動、靈活,適應性強,直達,迅速,單車運量小。公路的建設,深刻的影響著它所服務的每一個人它接觸的每一寸土地。</p><p><b>  第2章 公路等級</b></p>

38、<p><b>  2.1交通分析</b></p><p>  公路根據(jù)交通量及其使用功能、性能分為五個等級: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四級公路。</p><p>  高速公路一般能適應按各種汽車(包括摩托車)折合成小客車的遠景設計年限的年平均晝夜交通量為6000輛以上,專供汽車方向、分道高速行駛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p>

39、<p>  一級公路一般能適應按各種汽車(包括摩托車)折合成小客車的遠景設計年限的年平均晝夜交通量為15000-3000輛以上,專供汽車分向、分道高速行駛?cè)靠刂瞥鋈氲墓贰?lt;/p><p>  二級公路一般能適應按各種汽車(包括摩托車)折合成中型載重汽車的遠景設計年限的年平均晝夜交通量為3000-7500輛以上,專供汽車行駛的公路。</p><p>  三級公路一般能適應按各種

40、汽車(包括摩托車)折合成中型載重汽車的遠景設計年限的年平均晝夜交通量為1000-4000輛以上的公路。</p><p>  四級公路一般能適應按各種汽車(包括摩托車)折合成中型載重汽車的遠景設計年限的年平均晝夜交通量雙車道1500輛以下,單車道200輛以下。</p><p><b>  1.已知資料</b></p><p>  該路段初始交通量

41、見表2—1,交通量年平均增長率8.5%。</p><p>  表2—1 交通量(單位:輛/日)</p><p><b>  2.交通計算</b></p><p>  我國標準規(guī)定,將涵蓋小客車與小型貨車的“小客車”定為各級公路設計交通量換算的標準車型。用于道路規(guī)劃與技術(shù)等級劃分的機動車折算系數(shù)見表2—2。</p><p>

42、;  表2—2各級公路車輛折算系數(shù)</p><p><b>  初始年交通量:</b></p><p>  =3800+1.5×(150+70+60+90+130)+2.0×(80+150+150)=5310(輛/日)</p><p><b>  3.公路等級</b></p><p&

43、gt;  假設泉州B段路線遠景設計年限為12年,交通年增長率為8.5%,則遠景設計年限交通量N。</p><p>  N=N0×(1+k)n-1=5310×(1+8.5%)12-1=13026.3(輛/日)</p><p>  由遠景設計年限交通量N=13026.3輛/日,查《公路工程技術(shù)標準》(JTG B012003),簡稱《標準》,擬定該公路為二級公路雙向兩車道,設

44、計車速80km/h。</p><p><b>  2.2主要技術(shù)指標</b></p><p><b>  1.平面技術(shù)指標</b></p><p>  (1)二級公路路基寬度、硬路肩寬度,土路肩寬度。</p><p>  表2—3二級公路路基、路肩寬度(單位:m)</p><p&

45、gt;  在本設計中,路基寬度取14.00m,硬路肩取2.75m,土路肩取0.5m,設計車速為80km/h,雙向兩車道。</p><p>  (2)停車視距:110m</p><p>  (3)圓曲線最小半徑見表2—4。</p><p>  表2—4圓曲線指標 (單位:m)</p><p>  2.縱斷面設計技術(shù)指標</p>&

46、lt;p>  (1)二級公路設計車速為80km/h時,最大縱坡為5%,縱坡長度在700m以內(nèi)。</p><p>  (2)豎曲線最小長度和最小半徑見表2—5。</p><p>  表2—5豎曲線最小長度和最小半徑(單位:m)</p><p>  第3章 道路選線及平面設計</p><p>  3.1選線的原則與步驟</p>

47、<p>  道路選線是一個涉及面廣、影響因素多、政策性和技術(shù)性都很強的工作。它是由面到帶,由帶到線,由粗到細的過程,是逐步具體化、逐步補充修改和提高的過程。選線要先通過總體布局解決基本走向,然后再解決局部路線方案知道具體定線。[2]</p><p>  3.1.1選線的原則</p><p>  1.平原地區(qū)公路路線特點</p><p>  平原主要是指一

48、般平原、山間盆地、高原等地區(qū)平坦地區(qū),地面高度變化微小,有時的輕微的起伏和傾斜。平原地區(qū)除泥沼。鹽澤土、河谷漫灘、海邊灘涂等外,一般多為耕地,分布有各種建筑設施,居住點較密,在天然河網(wǎng)地區(qū),還有水塘、河叉,溝渠多等特點,因此平原地區(qū)選線一方面由于地勢較平坦,路線縱坡及區(qū)縣半徑等幾何要素比較容易達到較高的技術(shù)標準;另一方面往往由于受當?shù)刈匀粭l件和地物的障礙以及支援農(nóng)村建設需要的限制選線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p><p

49、>  平原地區(qū)地形對路線的限制不大,路線平面線形順直。在一邊地區(qū),農(nóng)田密布,灌溉渠道網(wǎng)縱橫交錯、城鎮(zhèn)、工業(yè)區(qū)較多,居民點也比較密集,由于這些原因,按照公路的使用任務和性質(zhì),有的需要靠近它,有的需要避繞,從而產(chǎn)生了路線的轉(zhuǎn)折,雖然增長了距離,但這也是必要的,因此平原地區(qū)選線,線是把路線總方向內(nèi)所規(guī)定繞過的地點,如城鎮(zhèn)、工廠、農(nóng)場、鄉(xiāng)村以及風景文物地點作為控制點,然后再大控制點之間進行實地踏勘,了解農(nóng)田的優(yōu)劣及地理分布情況,確定哪里可

50、以穿過,哪里應該繞行,從而建立一系列中間控制點,控制點之間以直線為主,在直達的基礎上適當?shù)恼{(diào)整,是路線的平縱斷面配合好。</p><p>  2.平原公路選線原則及依據(jù)</p><p>  選線是在符合國家建設發(fā)展的需要下,結(jié)合自然條件選定合理路線,使筑路費用與使用質(zhì)量得到正確統(tǒng)一,達到行車迅速安全,經(jīng)濟舒適及構(gòu)造物穩(wěn)定耐久,易于養(yǎng)護的目的,選線人員必須認真觀貫徹國家規(guī)定的方針政策,深入實

51、際,綜合考慮路線、路基、路面、橋涵等,最后選出合適的路線。</p><p>  3.1.2選線的步驟</p><p>  選線工作必須由淺入深,由輪廓到具體,按照測設程序分階段分步驟進行,比較分析后,選定最合理的路線。一般按全面布局、逐步安排和具體定線三個步驟進行。</p><p><b>  1.全面布局</b></p><

52、;p>  在路線總方向(起、迄點和中間必須經(jīng)過的城鎮(zhèn)或地點)確定后,從大面積著手由面到帶進行總體布置的過程,此項工作最好先地形圖上進行路線布局,選定出可能的路線方案,然后進行踏勘與資料收集,根據(jù)需要與可能結(jié)合具體條件,通過必選落實必須通過的主要控制點,放棄那些應避讓的控制點,逐步縮小路線活動范圍,進而定出大體得路線布局,為下一步定線工作奠定基礎。</p><p><b>  2.逐段安排</

53、b></p><p>  在總體路線方案既定的基礎上,以相鄰主要控制點間劃分段落,根據(jù)道路標準結(jié)合其間具體地形通過試坡展線方法逐段加密細部控制點,進一步明確路線走法,這樣就構(gòu)成了路線的雛形。這一步工作和關(guān)鍵在于探索與落實路線方案,為實現(xiàn)具體定線提供可能的途徑。這一步工作如做得好仔細,研究得周到,就可以減少以后的不必要的改線與返工。</p><p><b>  3.具體定線&

54、lt;/b></p><p>  有了上述路線輪廓即可進行具體定線。根據(jù)地形平易與復雜程度不同,可分別采取現(xiàn)場直接定線或放坡定點的方法,插出一系列的控制點,然后從這些點位中穿出通過多數(shù)點(特別是那些控制較嚴的點位)的直線段,延伸相鄰直線段的交點,即為路線的轉(zhuǎn)角點。隨后擬定出曲線半徑,至此定線工作基本完成。做好上述工作的關(guān)鍵在于摸清地形情況,全面考慮前后線形銜接與平、縱、橫綜合關(guān)系,恰當?shù)剡x用合適技術(shù)指標,以

55、期使整個線形得以連貫協(xié)調(diào)。</p><p>  依據(jù)上述方法和步驟在已有的地形圖上選出兩個合理可行的道路方案,第一方案主要由兩個同向平曲線和若干直線組成;第二方案主要由兩個反向平曲線和若干直線組成。由于受到互通式立體叉匝道的限制兩方案的總體走向是一致的,在各路線第二平曲線到終點段的直線重合沿河岸與立體交叉相銜接。</p><p><b>  3.2平面線形設計</b>

56、</p><p><b>  3.2.1直線段</b></p><p>  直線是平面線形中的基本線形。在設計中,過長和過短的直線都不是好的線形。因此對直線的最大長度和最小長度應加以限制,直線使用與地勢平坦、視線目標無障礙處。在平原區(qū),直線作為主要線形要素較為適宜。直線有測設簡單。前進方向明確、路線短捷等優(yōu)點,直線路段能提供較好的超車條件,對雙車道公路有必要在間隔適當

57、距離處設置一定長度的直線。但長直線易使駕駛員由于缺乏警覺產(chǎn)生疲勞而發(fā)生事故。且在地形變化復雜地段,工程費用高,因此,要避免使用過長的直線,并注意直線的設置與地形、地物、環(huán)境相適應。</p><p><b>  3.2.2曲線段</b></p><p>  在平面線形中,圓曲線是最常用的基本線形,圓曲線在路線遇到障礙或地形需要改變方向時設置。各級公路。城市道路無論轉(zhuǎn)角大

58、小均應設置圓曲線。圓曲線如果配合得當,可獲得圓滑舒順的路線。</p><p>  為緩和汽車的行駛,符合汽車行駛的軌跡,在直線的曲線之間或在不同半徑的兩圓曲線之間,一般采用曲率半徑不斷改變的緩和曲線進行組合。緩和曲線的作用是緩和人體感到的離心加速度的急驟變化,且使駕駛員容易做到均順地操縱方向盤,提高視覺的平順度及線形的連續(xù)性。緩和曲線是從曲率為零漸漸地向某一定值變化的曲線,和符合汽車行駛的自然軌跡。</p&

59、gt;<p>  1.圓曲線半徑確定原則</p><p>  圓曲線半徑的確定應注意一下幾點:</p><p>  (1)一般情況下宜采用極限最小半徑的4-8倍或超高為2%-4%的圓曲線半徑。</p><p>  (2)地形條件受限制時應采用大于或極近于一般最小半徑。</p><p>  (3)地形條件特別困難時方可采用極限最小

60、半徑。</p><p>  (4)應同前后線形相協(xié)調(diào),使之構(gòu)成連續(xù)、均衡的線形。</p><p>  (5)應同縱斷面線形相配合,避免小半徑與陡坡相重合。</p><p>  (6)每個彎道半徑的確定,應根據(jù)實地、地物地質(zhì)、人工構(gòu)造物及其他條件的要求,用外距、切線長、曲線長、曲線上任意點位、合成縱坡等控制條件反算,并結(jié)合標準綜合確定。</p><

61、p><b>  2.平曲線要素計算</b></p><p>  平曲線如圖3—所示。</p><p><b>  圖3—1平曲線要素</b></p><p><b>  (1)第一方案</b></p><p><b> ?、俚谝磺€</b></

62、p><p>  轉(zhuǎn)角=26.5°,圓曲線半徑R1=600m,交點樁號:JD1 K1+200.3曲線要素如圖3—1,計算曲線上設緩和曲線后的曲線基本要素。</p><p><b>  q ===70</b></p><p><b>  p===1.36</b></p><p>  T1=(R+

63、P)tan+q=(600+1.36)tan+70=211.6</p><p>  β0===6.69°</p><p>  L==×26.5×600+140=417.37</p><p>  LY=L-2 LS =417.37-2×140=137.37</p><p>  E=(R+P)sec-R=(6

64、00+1.36)sec-600=1959</p><p>  J=2T-L=2×211.6-417.37=5.83</p><p><b>  五個基本樁號</b></p><p>  ZH=JD-T=K1+200.3-211.6=K0+988.7</p><p>  HY=ZH+LS= K1+988.7+14

65、0=K0+128.7</p><p>  YH=HY+LY= K1 +128.7+137.37= K1+266.07</p><p>  HZ=YH+ LS = K1 +266.07+140= K1 +406.07</p><p>  QZ=HZ-= K1 +406.07-= K1 +197.385</p><p>  JD=QZ+= K1+

66、197.385+= K1+200.3</p><p><b> ?、诘诙€</b></p><p>  轉(zhuǎn)角=35°,圓曲線半徑R1=600m,交點樁號:JD1 K2+545曲線要素如圖3—1,計算曲線上設緩和曲線后的曲線基本要素。 </p><p>  T2=(R+P)tan+q=(600+1.36)tan+70=259.6&l

67、t;/p><p>  β0===6.69°</p><p>  L==×35×600+140=506.33</p><p>  LY=L-2 LS =506.33-2×140=226.33</p><p>  E=(R+P)sec-R=(600+1.36)sec-600=1307.26</p>

68、<p>  J=2T-L=2×259.6-506.33=12.87</p><p><b>  五個基本樁號</b></p><p>  ZH=JD-T=K2+545-259.6= K2+285.4</p><p>  HY=ZH+LS= K2+285.4+140= K2+425.4</p><p>

69、;  YH=HY+LY= K2 +425.4+226.33= K2+651.73</p><p>  HZ=YH+ LS = K2 +651.73+140= K2+791.73</p><p>  QZ=HZ-= K2+791.73-= K2 +538.565</p><p>  JD=QZ+= K2+538.565+= K2+545</p><

70、p><b> ?、鄣谌€</b></p><p>  轉(zhuǎn)角=34°,圓曲線半徑R1=600m,交點樁號:JD1 K3+549曲線要素如圖3—1,計算曲線上設緩和曲線后的曲線基本要素。</p><p>  T3=(R+P)tan+q=(600+1.36)tan+70=253.9</p><p>  β0===6.69°

71、;</p><p>  L==×34×600+140=495.87</p><p>  LY=L-2 LS =495.87-2×140=215.87</p><p>  E=(R+P)sec-R=(600+1.36)sec-600=1367.16</p><p>  J=2T-L=2×253.5-495

72、.87=11.13</p><p><b>  五個基本樁號</b></p><p>  ZH=JD-T=K3+545-549= K3+295.5</p><p>  HY=ZH+LS= K3+295.5+140= K3+435.5</p><p>  YH=HY+LY= K3+435.5+215.87= K3+435.

73、5</p><p>  HZ=YH+ LS = K3+651.37+140= K3+791.73</p><p>  QZ=HZ-= K3+791.73-= K3+543.435</p><p>  JD=QZ+= K3+543.435+= K3+549</p><p><b>  (2)第二方案</b></p&g

74、t;<p><b> ?、俚谝磺€</b></p><p>  轉(zhuǎn)角=32°,圓曲線半徑R1=600m,交點樁號:JD1 K1+161曲線要素如圖3—1,計算曲線上設緩和曲線后的曲線基本要素。</p><p><b>  p===1.36</b></p><p>  T1=(R+P)tan+q=(

75、600+1.36)tan+70=172.44</p><p>  β0===6.69°</p><p>  L==×32°×600+140=474.9</p><p>  LY=L-2 LS =474.9-2×140=194.9</p><p>  E=(R+P)sec-R=(600+1.36

76、)sec-600=2037.5</p><p>  J=2T-L=2×172.44-474.9=-130.02</p><p><b>  五個基本樁號</b></p><p>  ZH=JD-T=K1+161-172.44=K0+988.56</p><p>  HY=ZH+LS= K1+988.7+140=

77、 K1+128.56</p><p>  YH=HY+LY= K1 +128.7+194.9= K1+323.46</p><p>  HZ=YH+ LS = K1 +266.07+323.46= K1+323.46+140</p><p>  = K1 +463.46</p><p>  QZ=HZ-= K1+463.46-= K1+226

78、.01</p><p>  JD=QZ+= K1+226.01+= K1+161</p><p><b> ?、诘诙€</b></p><p>  轉(zhuǎn)角=71°,圓曲線半徑R1=600m,交點樁號:JD1 K2+350.2曲線要素如圖3—1,計算曲線上設緩和曲線后的曲線基本要素。</p><p>  T2=

79、(R+P)tan+q=(600+1.36)tan+70=428.95</p><p>  β0===6.69°</p><p>  L==×71°×600+140=883.13</p><p>  LY=L-2 LS =883.13-2×140=603.13</p><p>  E=(R+P)

80、sec-R</p><p>  =(600+1.36)sec-600=783.42</p><p>  J=2T-L=2×428.95-883.14=-25.23</p><p><b>  五個基本樁號</b></p><p>  ZH=JD-T=K2+545-428.95= K1+921.25</p&

81、gt;<p>  HY=ZH+LS= K2+61.25</p><p>  YH=HY+LY= K2 +61.25+603.13= K2+664.38</p><p>  HZ=YH+ LS = K2+664.38+140= K2+804.38</p><p>  QZ=HZ-= K2+804.38-= K2 +362.815</p>&

82、lt;p>  JD=QZ+= K2+362.815+= K2+350.2</p><p><b> ?、鄣谌€</b></p><p>  轉(zhuǎn)角=50°,圓曲線半徑R1=600m,交點樁號:JD1 K3+205.2曲線要素如圖3—6,計算曲線上設緩和曲線后的曲線基本要素。</p><p>  T3=(R+P)tan+q=(6

83、00+1.36)tan+70=280.42</p><p>  β0===6.69°</p><p>  L==×35°×600+140=663.3</p><p>  LY=L-2 LS =663.3-2×140=283.3</p><p>  E=(R+P)sec-R=(600+1.36)

84、sec-600=690.49</p><p>  J=2T-L=2×280.42-663.3=-102.46</p><p><b>  五個基本樁號</b></p><p>  ZH=JD-T=K3+205.2-280.42=K2+924.78</p><p>  HY=ZH+LS=K2+924.78+140

85、= K3+64.78</p><p>  YH=HY+LY= K3+64.78+283.3= K3+348.08</p><p>  HZ=YH+ LS = K3 +348.08+140= K3+488.08</p><p>  QZ=HZ-= K3+488.08-= K3+256.43</p><p>  JD=QZ+= K3+256.43

86、+= K3+205.2</p><p><b>  3.3方案比選</b></p><p>  路線方案是路線設計中最根本的問題。方案是否合理,不但直接關(guān)系到公路本身的工程投資和運輸效率。更重要的是影響到路線在公路網(wǎng)中是否起到應有的作用,即是否滿足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國防的要求和長遠利益。</p><p>  一條路線的起終點及中間必須經(jīng)過的城鎮(zhèn)

87、或地點,通常是公路網(wǎng)規(guī)劃所規(guī)定或領(lǐng)導機關(guān)根據(jù)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制定的。兩個據(jù)點之間有許多不同的走法,有的可能沿某河、越某嶺,也可能沿某幾條河,翻某幾個嶺;可能走某河的這一岸,靠近某城鎮(zhèn),也可能走對岸,避開某城鎮(zhèn),等等。這些每一種可能的走法就是一個大的路線方案。作為選線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在各種可能的方案中,在深入調(diào)查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路線方案選擇的主要因素,通過方案的比選,提出合理的路線方案來。[3]</p><p>

88、;  選擇路線方案應綜合考慮以下主要因素。</p><p>  (1)路線在政治、經(jīng)濟、國防上意義,國家或地方建設對路線使用任務、性質(zhì)的要求,戰(zhàn)備、支農(nóng)、綜合利用等重要方針的體現(xiàn)。</p><p>  (2)路線在鐵路、公路、航道等交通網(wǎng)系中的作用與沿線工礦、城鎮(zhèn)規(guī)劃的關(guān)系,及與沿線農(nóng)田水利等建設的配合及用地情況。</p><p>  (3)沿線地形、地質(zhì)、水文、氣

89、象、地震等自然條件的影響;要求的路線技術(shù)等級與實際可能達到的標準及其對路線使用任務。性質(zhì)的影響。</p><p>  (4)影響路線方案選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種因素又多是互相影響的。路線應在滿足使用任務和性質(zhì)要求的前提下,綜合考慮自然條件、技術(shù)和標準、等因素,通過多方案的比較精心選擇提出合理的推薦方案。</p><p>  有平曲線的計算結(jié)果,在地形圖上畫出道路的平面線形,仔細觀察可以看

90、出方案一、二路線長度相差不大,路線二經(jīng)過的地區(qū)大多是林區(qū),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其他經(jīng)濟技術(shù)指標的比較見表3-1,所以經(jīng)過認真考慮和研究決定選用第一方案,對第一方案作詳細的設計。</p><p>  表3—1道路主要指標比較表</p><p>  以后設計均已第一方案計算。</p><p><b>  第4章 縱斷面設計</b></p>

91、<p>  縱斷面線形設計主要是解決公路線形在縱斷面上的位置,形狀和尺寸問題,具體內(nèi)容包括縱坡設計和豎曲線設計兩項。</p><p>  縱斷面線形設計應根據(jù)公路的性質(zhì)、任務、等級和地形、地質(zhì)、水文等因素,考慮路基穩(wěn)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對縱坡的大小 長短、前后的縱坡情況,豎曲線半徑大小及與平面線形的組合關(guān)系等進行組合設計,從而設計出縱坡合理,線形平順圓滑的最優(yōu)線形,以達到行車安全、快速、舒適,工

92、程造價省,運營費用較少的目的。[4]</p><p>  路線縱斷面按一百年一遇,設計洪水位的要求和確保路基處于干燥和中濕狀態(tài),所需的最小填筑高度來控制標高線形設計上避免出現(xiàn)斷背曲線,反向豎曲線之間直線長度不足3s行程的則加大豎曲線半徑,使豎曲線首尾相接。此外,所選用的半徑還滿足行車視距的要求。</p><p><b>  4.1縱坡設計</b></p>

93、<p><b>  4.1.1設計要求</b></p><p><b>  1.一般要求</b></p><p>  (1)縱坡設計必須滿足《標準》的有關(guān)規(guī)定,一般不輕易使用極限值。</p><p>  (2)縱坡應力求平緩,避免連續(xù)陡坡,過長陡坡和反坡。</p><p>  (3)縱斷

94、面線形應連續(xù),平順,均衡,并重視平縱面線形的組合。</p><p><b>  2.線形要求</b></p><p>  從行車安全,舒適和視覺良好的要求來看,要求縱斷面線形注意一下幾點。</p><p>  (1)在短距離內(nèi)應避免線形起伏,易使縱斷面線形發(fā)生中斷,視覺不良;避免“凹陷”路段,若線形發(fā)生凹陷出現(xiàn)隱蔽路段,使駕駛員視覺不適,產(chǎn)生莫

95、測感,影響行車速度和安全。</p><p>  (2)在較大的連續(xù)上坡路段,宜將最陡的縱坡放在底部,接近頂部的縱坡宜放緩些。</p><p>  (3)縱坡變化小的,宜采用較大的豎曲線半徑??v斷面線形設計應注意與平面線形的關(guān)系,汽車專用公路應設計平縱面配合良好協(xié)調(diào)的立體線形。</p><p>  (4)縱坡設計應結(jié)合沿線自然條件綜合考慮,為利于路面和邊溝排水,一般情

96、況下最小縱坡不小于0.3%為宜,在手洪水影響的沿河路線及平原區(qū)低速路段應保證路線的最低標高,以免遭受洪水沖刷,而確保路基的穩(wěn)定。</p><p>  縱坡設計應爭取填、挖平衡,盡利用挖方做就進填方,以減少借方和廢方,節(jié)省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價。</p><p>  4.1.2設計的步驟</p><p><b>  1.準備工作</b></

97、p><p>  縱坡設計前,應先根據(jù)中樁和水準記錄點,繪出路線縱斷面的地面線繪出平面直線,曲線示意圖,寫出每個中樁的樁號和地面標高以及土壤地質(zhì)說明資料,并熟悉和掌握全線有關(guān)勘測設計資料,領(lǐng)會設計意圖和要求。標注縱斷面控制點,縱面控制點主要有路線起終點,重要橋梁及特殊涵洞,隧道的控制標高,路線交叉點,沿溪河線的控制標高,重要城鎮(zhèn)通過為止的標高級受其他因素限制路線中必須通過控制點、標高等。[5]</p>&

98、lt;p><b>  2.試坡</b></p><p>  在已標出的“控制點”縱斷面圖上,根據(jù)各技術(shù)指標和選線意圖,結(jié)合地面線的起伏變化,以控制點為依據(jù),在其間穿插取值,同時綜合考慮縱斷面設計中的平縱組合問題,即當豎曲線和平曲線重合時,應設法使豎曲線的起、終點分別放在平曲線的兩個緩和曲線內(nèi),其中任一點都不要放在緩和曲線以外的直線上,也不要放在圓弧段之內(nèi)。試坡的要點可以歸納為“前后照顧

99、,以點定線,反復比較,以線交點”。[6]</p><p><b>  3.調(diào)坡</b></p><p>  根據(jù)以下兩方面進行。</p><p>  (1)結(jié)合選線意圖,將試坡線與選線時所考慮的縱坡進行比較,兩者應基本相符。若有脫離實際或考慮不周現(xiàn)象,則應全面分析,找出原因,權(quán)衡利弊,決定取舍。</p><p>  (2

100、)對照技術(shù)標準,詳細檢查設計最大縱坡,坡長限制、縱坡折減以及平縱線形組合是否符合技術(shù)標準的要求,特別是要注意陡坡與平曲線。豎曲線與平曲線、路線交叉、等地方的坡度是否合理,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調(diào)整修正。</p><p>  (3)調(diào)整坡度線的方法有抬高、降低、延長、縮短、縱坡線和加大、減小縱坡度等。調(diào)整時應以少脫離控制點、少變動填挖為原則,以便調(diào)整后的縱坡與試定縱坡基本相符。</p><p>&l

101、t;b>  4.定坡</b></p><p>  經(jīng)調(diào)整核對后,即可確定縱坡線。所謂定坡就是把坡度值、變坡點位置(樁號)和高程確定下來。坡度值一般是用三角板推平行線法,直接讀厘米格子得出,要求取值到千分之一。變破點的高程是根據(jù)路線起點的設計標高由已定的坡度、坡長依次推算而來。</p><p>  設計縱坡時還應注意一下幾點:</p><p>  (

102、1)平豎曲線重合時。要注意保持技術(shù)指標均衡,位置組合合理適當,盡量避免不良組合情況。</p><p>  (2)大中橋上不宜設置豎曲線。如橋頭路線設有豎曲線,其起(終)點應在橋頭兩端10m以外,并注意橋上線形與橋頭線形變化均勻,不宜突變。</p><p>  (3)小橋涵上允許設計豎曲線,為保證路線縱面平順,應盡量避免出現(xiàn)急變“駝峰式縱坡”。</p><p>  (

103、4)注意交叉口、橋梁及引道、隧道、城鎮(zhèn)附近、陡坡急變處縱坡特殊要求。</p><p>  (5)縱坡設計時,如受控制點約束導致縱面線形起伏過大,縱坡不夠理想,或者土石方工程量過大而又無法調(diào)整時,可用紙上移線的方法修改平面線形,從而改善縱面線形。</p><p><b>  4.2豎曲線設計</b></p><p>  豎曲線設計,首先確定合適的

104、半徑,宜選用較大的豎曲線半徑。在不過分增加工程量的情況下,宜選用較大的豎曲線半徑,一般都應采用大于豎曲線一般最小半徑的數(shù)值,特別是前后兩相鄰縱坡的代數(shù)差小時,豎曲線更應采用大半徑,以利于視覺和路容美觀。只有當?shù)匦蜗拗苹蚱渌厥饫щy不得已時才允許采用極限最小半徑。</p><p>  反向曲線間,一般由直坡段連續(xù),亦可以相互直接連接。反向豎曲線間設置一般直坡段,直坡段長度一般不小于計算速度行駛3s的行程長度。如受條

105、件限制也可相互直接連接,后插入短直線。</p><p>  公路縱坡線變坡點見圖4—1,d1為A點處司機視線高度,d2為B點障礙物或司機的視線高度,為變坡角。</p><p>  本設計中停車視距S停=110m。</p><p>  表4—1 公路曲線最小半徑</p><p>  本次設計路線中共有6個豎曲線,凸曲線、凹曲線半徑都取20000

106、m。</p><p>  豎曲線示意圖如圖4—1。</p><p>  圖4—1變坡點示意圖</p><p><b>  1.豎曲線1</b></p><p>  i1=0.04, i2= -0.02, 變坡點樁號K0+650</p><p>  豎曲線長度: L=R(i2-i1)=20000

107、×(-0.02+0.04)=400m</p><p>  切線長度: T===200m</p><p>  外距: E===1m</p><p>  起點: K0+546</p><p>  終點: K0+846</p><p>  長度: 300m<

108、/p><p><b>  2.豎曲線2</b></p><p>  i1=-0.05, i2= -0.04, 變坡點樁號K1+150</p><p>  豎曲線長度: L=R(i2-i1)=20000×(-0.04+0.05)=200m</p><p>  切線長度: T===100m</p>

109、<p>  外距: E===1m</p><p>  起點: K1+050</p><p>  終點: K1+250</p><p>  長度: 200m</p><p><b>  3.豎曲線3</b></p><p>  i1=0.0

110、5, i2= 0.02, 變坡點樁號K1+800</p><p>  豎曲線長度: L=R(i2-i1)=20000×(0.02-0.05)=600m</p><p>  切線長度: T===300m</p><p>  外距: E===2.25m</p><p>  起點: K1+500</p

111、><p>  終點: K2+100</p><p>  長度: 600m</p><p><b>  4.豎曲線4</b></p><p>  i1=-0.03, i2= -0.032, 變坡點樁號K2+600</p><p>  豎曲線長度: L=R(i2-i1)=200

112、00×(-0.032+0.03)=40m</p><p>  切線長度: T===20m</p><p>  外距: E===0.01m</p><p>  起點: K2+584</p><p>  終點: K2+616</p><p>  長度: 32m&

113、lt;/p><p><b>  5.豎曲線5</b></p><p>  i1=-0.032, i2= -0.03, 變坡點樁號K3+300</p><p>  豎曲線長度: L=R(i2-i1)=20000×(-0.03+0.032)=40m</p><p>  切線長度: T===20m</p&g

114、t;<p>  外距: E===0.005m</p><p>  起點: K3+282</p><p>  終點: K3+350</p><p>  長度: 78m</p><p><b>  6.豎曲線6</b></p><p>  i1=-

115、0.03, i2= -0.025,變坡點樁號K3+850</p><p>  豎曲線長度:L=R(i2-i1)=20000×(-0.025+0.03)=100m</p><p>  切線長度: T===50m</p><p>  外距: E===0.006m</p><p>  起點: K3+776</p

116、><p>  終點: K3+924</p><p>  長度: 148m</p><p><b>  第5章 路基設計</b></p><p>  路基設計計算包括每個橫斷面方向的寬度及設計標高的計算,并將計算結(jié)果路基設計表。路基設計表是公路設計文件中的主要技術(shù)文件之一,它是綜合路線平、縱、橫設計資料匯總

117、而生成的,在表中填有公路平面線形、縱斷面設計資料以及路基超高等數(shù)據(jù)。[7]</p><p><b>  5.1橫斷面設計</b></p><p>  1.確定路基標準橫斷面圖</p><p>  本公路的橫斷面采用的是整體式。橫斷面組成主要包括:行車道、中間帶、路肩、邊坡、排水設施(邊溝、排水溝等)等。</p><p>

118、  2.繪制路基橫斷面圖</p><p>  路基橫斷面圖的繪制按如下步驟進行。</p><p>  (1)依據(jù)橫斷面測量資料繪制橫斷面地面線。</p><p>  (2)依據(jù)路基設計表中的有關(guān)數(shù)據(jù),繪制路福的位置。</p><p>  (3)參照路基標準橫斷面圖繪制路基邊坡與地面線相交,并在需要設置支擋防護處繪制支擋結(jié)構(gòu)物的斷面圖。<

119、/p><p>  (4)依據(jù)綜合排水設計,繪制路基邊溝等在橫斷面上的位置。</p><p>  依據(jù)上述步驟,在A3圖紙上繪制的道路橫斷面圖并計算出填挖面積,標在圖上。</p><p>  3.路基橫斷面寬度 </p><p>  設計的公路為二級公路,路基寬度為14m,行車道為3.75m,硬路肩為2.75m,土路肩為0.5m,硬路肩右側(cè)各設置路

120、緣石。</p><p><b>  5.2超高設計</b></p><p>  5.2.1 超高設計步驟</p><p>  1.超高橫坡度的確定</p><p>  當平曲線半徑小于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時,應在曲線上設置超高。超高的橫坡度依據(jù)公路等級、行車道速度、平曲線半徑,并結(jié)合路面類型、氣候條件和車輛組成等條件確定。

121、</p><p>  2.超高緩和長度的確定</p><p>  (1)確定超高緩和段長度</p><p>  根據(jù)公路等級、設計速度和平曲線半徑查表得圓曲線的超高值iy=5%,公路。</p><p>  采用繞邊線旋轉(zhuǎn),超高漸變率p=,所以超高緩和段長度:</p><p><b>  Lc===65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