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聯(lián)六自由度微動機器人機構設計說明書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摘 要</b></p><p>  為了提高生產(chǎn)效率和焊接質(zhì)量,滿足特定的工作要求,本題設計用于焊接的關節(jié)型機器人的手腕和末端執(zhí)行器。根據(jù)機器人的工作要求進行了機器人的總體設計。確定機器人的外形時,擬定了手腕的傳動路徑,選用直流電動機,合理布置了電機、軸和齒輪,設計了齒輪和軸的結(jié)構,并進行了強度校核計算。傳動中采用了軟軸、波紋管聯(lián)軸器和行星齒輪機構,實現(xiàn)了擺腕

2、、轉(zhuǎn)腕和提腕的六個自由度的要求。設計中大多采用了標準件和常用件,降低了設計和制造成本。</p><p>  關鍵詞:自由度;焊接;手腕</p><p><b>  Abstract</b></p><p>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welding quality, t

3、o meet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work, the design of this thesis is used for the wrist of welding articulated robot and the end of the actuator.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obots’ work, we make overall

4、design of the robot. When determining the shape of the robot, drawing up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the wrist, selecting of DC motor, arranging the motor, the shaft and the gear reasonable, and checking the strengt</p&g

5、t;<p>  Keywords: degree of freedom; welding; wrist</p><p><b>  目 錄</b></p><p><b>  摘 要II</b></p><p>  AbstractII</p><p><b>  第1

6、章 前言1</b></p><p>  1.1 機器人的概念1</p><p>  1.1.1 操作機1</p><p>  1.1.2 驅(qū)動單元2</p><p>  1.1.3 控制裝置2</p><p>  1.1.4 人工智能系統(tǒng)2</p><p> 

7、 1.2 題目來源2</p><p>  1.3 技術要求2</p><p>  1.4 本設計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及設計總體思路2</p><p>  第2章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狀況4</p><p>  2.1 研究現(xiàn)狀4</p><p>  2.1.1 工業(yè)機器人4</p>&

8、lt;p>  2.1.2 先進機器人5</p><p>  2.2 發(fā)展趨勢7</p><p>  第3章 總體方案設計9</p><p>  3.1 機械結(jié)構類型的確定9</p><p>  3.1.1 圓柱坐標型9</p><p>  3.1.2 直角坐標型9</p>&

9、lt;p>  3.1.3 球坐標型9</p><p>  3.1.4 關節(jié)型9</p><p>  3.1.5 平面關節(jié)型9</p><p>  3.2 工作空間的確定10</p><p>  3.3 手腕結(jié)構的確定11</p><p>  3.4 基本參數(shù)的確定11</p>

10、<p>  第4章 手腕的結(jié)構設計與計算12</p><p>  4.1 機器人驅(qū)動方案的分析和選擇12</p><p>  4.2 手腕電機的選擇13</p><p>  4.2.1 提腕電機的選擇13</p><p>  4.2.2 擺腕和轉(zhuǎn)腕電機的選擇13</p><p>  4.

11、3 傳動比的確定13</p><p>  4.3.1 提腕總傳動比的確定13</p><p>  4.3.2 轉(zhuǎn)腕和擺腕傳動比的確定14</p><p>  4.4 傳動比的分配14</p><p>  4.5 齒輪的設計15</p><p>  4.5.1 提腕部分齒輪設計15</p&g

12、t;<p>  4.5.2 轉(zhuǎn)腕部分齒輪設計22</p><p>  4.5.3 擺腕部分齒輪設計24</p><p>  4.6 軸的設計和校核26</p><p>  4.6.1 輸出軸的設計26</p><p>  4.6.2 傳動軸的設計26</p><p>  4.6.3

13、軸的強度校核29</p><p>  4.7 夾持器的設計33</p><p>  4.8 殼體的設計33</p><p><b>  結(jié) 論35</b></p><p><b>  致 謝36</b></p><p><b>  參考文獻37&

14、lt;/b></p><p><b>  CONTENTS </b></p><p>  Abstract錯誤!未定義書簽。</p><p>  chapter 1錯誤!未定義書簽。</p><p>  1.1 the concept of the robot錯誤!未定義書簽。</p><

15、;p>  1.1.1 CaoZuoJi錯誤!未定義書簽。</p><p>  1.1.2 Drive unit2</p><p>  1.1.3 Control device2</p><p>  1.1.4 System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p><p>  1. 2 Topic

16、 source錯誤!未定義書簽。</p><p>  1.3 Technical requirements錯誤!未定義書簽。</p><p>  1.4 This design to solve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overall thinking and design錯誤!未定義書簽。</p><p>  Chapter 2

17、 research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4</p><p>  2.1 research status4</p><p>  2.1.1 industrial robots4</p><p>  2.1.2 Advanced robot5</p><p>  2.2 Development tr

18、end7</p><p>  Chapter 3 overall scheme design9</p><p>  3.1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types9</p><p>  3.1.1 Cylindrical coordinates type9</p><p

19、>  3.1.3 Spherical coordinates type9</p><p>  3.1.5 Plane joint type9</p><p>  3.2 the determination of work space10</p><p>  3.3 the determination of wrist structure11&l

20、t;/p><p>  3.4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basic parameters11</p><p>  Chapter 4 of the wrist structure design and calculation12</p><p>  4.1 robot analysis and choose driving scheme

21、12</p><p>  4.2 The choice of wrist motor13</p><p>  4.2.1 Mention the choice of wrist motor13</p><p>  4.2.2A wrist and turn wrist motor choice13</p><p>  4.3

22、Determine the transmission ratio of the錯誤!未定義書簽。</p><p>  4.3.1 Mention the transmission ratio of the wrist always sure13</p><p>  4.3.2 Turn wrist and a wrist to determine the transmission

23、ratio錯誤!未定義書簽。</p><p>  4.4 The transmission ratio of the distribution錯誤!未定義書簽。</p><p>  4.5 Gear design錯誤!未定義書簽。</p><p>  4.5.1 Mention wrist part gear design錯誤!未定義書簽。</p

24、><p>  4.5.2 Turn wrist part gear design22</p><p>  4.5.3 A wrist part gear design錯誤!未定義書簽。</p><p>  4.6 Axis of the design and check錯誤!未定義書簽。</p><p>  4.6.1 The de

25、sign of the output shaft錯誤!未定義書簽。</p><p>  4.6.2 The design of the錯誤!未定義書簽。</p><p>  4.6.3 Axis of intensity錯誤!未定義書簽。</p><p>  4.7 Grippers design33</p><p>  4.8

26、 Shell design33</p><p>  conclusion35</p><p><b>  thanks36</b></p><p>  And take an examination of the offer錯誤!未定義書簽。</p><p><b>  第1章 前言</b&g

27、t;</p><p>  1.1 機器人的概念</p><p>  機器人是一個在三維空間中具有較多自由度,并能實現(xiàn)較多擬人動作和功能的機器,而工業(yè)機器人則是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上應用的機器人。美國機器人工業(yè)協(xié)會提出的工業(yè)機器人定義為:“機器人是一種可重復編程和多功能的,用來搬運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機”。英國和日本機器人協(xié)會也采用了類似的定義。我國的國家標準GB/T12643-90將工業(yè)機器人定

28、義為:“機器人是一種能自動定位控制、可重復編程的、多功能的、多自由度的操作機。能搬運材料、零件或操持工具,用以完成各種作業(yè)”。而將操作機定義為:“具有和人手臂相似的動作功能,可在空間抓放物體或進行其它操作的機械裝置”。</p><p>  機器人系統(tǒng)一般由操作機、驅(qū)動單元、控制裝置和為使機器人進行作業(yè)而要求的外部設備組成。</p><p>  1.1.1 操作機</p>&

29、lt;p>  操作機是機器人完成作業(yè)的實體,它具有和人手臂相似的動作功能。通常由下列部分組成:</p><p> ?。?)末端執(zhí)行器又稱手部 是機器人直接執(zhí)行工作的裝置,并可設置夾持器、工具、傳感器等,是工業(yè)機器人直接與工作對象接觸以完成作業(yè)的機構。</p><p>  (2)手腕 是支承和調(diào)整末端執(zhí)行器姿態(tài)的部件,主要用來確定和改變末端執(zhí)行器的方位和擴大手臂的動作范圍,一般有2

30、~3個回轉(zhuǎn)自由度以調(diào)整末端執(zhí)行器的姿態(tài)。有些專用機器人可以沒有手腕而直接將末端執(zhí)行器安裝在手臂的端部。</p><p>  (3)手臂 它由機器人的動力關節(jié)和連接桿件等構成,是用于支承和調(diào)整手腕和末端執(zhí)行器位置的部件。手臂有時包括肘關節(jié)和肩關節(jié),即手臂與手臂間。手臂與機座間用關節(jié)連接,因而擴大了末端執(zhí)行器姿態(tài)的變化范圍和運動范圍。</p><p> ?。?)機座 有時稱為立柱,是工業(yè)機

31、器人機構中相對固定并承受相應的力的基礎部件。可分固定式和移動式兩類。 </p><p>  1.1.2 驅(qū)動單元</p><p>  它是由驅(qū)動器、檢測單元等組成的部件,是用來為操作機各部件提供動力和運動的裝置。</p><p>  1.1.3 控制裝置</p><p>  它是由人對機器人的啟動、停機及示教進行操作的一種裝置,它指揮機器

32、人按規(guī)定的要求動作。</p><p>  1.1.4 人工智能系統(tǒng)</p><p>  它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感覺系統(tǒng),另一部分為決策-規(guī)劃智能系統(tǒng)。 </p><p>  1. 2 題目來源</p><p>  本題設計的是關節(jié)型機器人腕部結(jié)構,主要是整體方案設計和手腕的結(jié)構設計及其零件設計。此課題來源于生產(chǎn)實際。對于目前手工電弧焊

33、接效率低,操作環(huán)境差,而且對操作員技術熟練程度要求高,因此采用機器人技術,實現(xiàn)焊接生產(chǎn)操作的柔性自動化,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與勞動生產(chǎn)率、實現(xiàn)生產(chǎn)過程自動化、改善勞動條件。</p><p><b>  1.3 技術要求</b></p><p>  根據(jù)設計要達到以下要求;</p><p> ?。?)工作可靠,結(jié)構簡單;</p><

34、p> ?。?) 裝卸方便,便于維修、調(diào)整; </p><p> ?。?)盡量使用通用件,以便降低制造成本。</p><p>  1.4 本設計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及設計總體思路</p><p>  本設計要解決的問題有以下三個:</p><p> ?。?)手腕處于手臂末端,需減輕手臂的載荷,力求手腕部件的結(jié)構緊湊,減少重量和體積;<

35、/p><p> ?。?)提高手腕動作的精確性;</p><p> ?。?)六個自由度的實現(xiàn)。</p><p>  針對上述問題有了以下設計思路:</p><p> ?。?)腕部機構的驅(qū)動裝置采用分離傳動,將3個驅(qū)動器安置在小臂的后端。</p><p> ?。?)提高傳動的剛度,盡量減少機械傳動系統(tǒng)中由于間隙產(chǎn)生的反轉(zhuǎn)誤差,

36、對于分離傳動采用傳動軸。</p><p> ?。?)驅(qū)動電機1經(jīng)傳動軸驅(qū)動一對圓柱齒輪和一對圓錐齒輪帶動手腕在小臂殼體上作偏擺運動。電機2經(jīng)傳動軸驅(qū)動一對圓柱齒輪和一對圓錐齒輪傳動,實現(xiàn)手腕的上下擺動。電機3經(jīng)傳動軸和兩對圓錐齒輪帶動軸回轉(zhuǎn),實現(xiàn)手腕上機械接口的回轉(zhuǎn)運動。 </p><p>  第2章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狀況</p><p><b> 

37、 2.1 研究現(xiàn)狀</b></p><p>  從機器人誕生到二十世紀80年代初,機器人技術經(jīng)歷了一個長期緩慢的發(fā)展過程。到9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網(wǎng)絡技術等的快速發(fā)展,機器人技術也得到了飛速發(fā)展[1]。除了工業(yè)機器人水平不斷提高之外,各種用于非制造業(yè)的先進機器人系統(tǒng)也有了長足的進展。下面將按工業(yè)機器人和先進機器人兩條技術發(fā)展路線分述機器人的最新進展情況[2]。</p>

38、<p>  2.1.1 工業(yè)機器人</p><p>  工業(yè)機器人技術是以機械、電機、電子計算機和自動控制等學科領域的技術為基礎融合而成的一種系統(tǒng)技術[3]。 (1)機器人操作機:通過有限元分析、模態(tài)分析及仿真設計等現(xiàn)代設計方法的運用,機器人操作機已實現(xiàn)了優(yōu)化設計。以德國KUKA公司為代表的機器人公司,已將機器人并聯(lián)平行四邊形結(jié)構改為開鏈結(jié)構,拓展了機器人的工作范圍,加之輕質(zhì)鋁合金材料的應用,

39、大大提高了機器人的性能。此外采用先進的RV減速器及交流伺服電機,使機器人操作機幾乎成為免維護系統(tǒng)。 (2)并聯(lián)機器人:采用并聯(lián)機構,利用機器人技術,實現(xiàn)高精度測量及加工,這是機器人技術向數(shù)控技術的拓展,為將來實現(xiàn)機器人和數(shù)控技術一體化奠定了基礎。意大利COMAU公司,日本FANUC等公司已開發(fā)出了此類產(chǎn)品。 (3)控制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的性能進一步提高,已由過去控制標準的6軸機器人發(fā)展到現(xiàn)在能夠控制21軸甚至27軸,并且實現(xiàn)

40、了軟件伺服和全數(shù)字控制。人機界面更加友好,基于圖形操作的界面也已問世。編程方式仍以示教編程為主,但在某些領域的離線編程已實現(xiàn)實用化。 (4)傳感系統(tǒng):激光傳感器、視覺傳感器和力傳感器在機器人系統(tǒng)中已得到成</p><p>  2.1.2 先進機器人</p><p>  近年來,人類的活動領域不斷擴大,機器人應用也從制造領域向非制造領域發(fā)展。像海洋開發(fā)、宇宙探測、采掘、建筑、醫(yī)療、

41、農(nóng)林業(yè)、服務、娛樂等行業(yè)都提出了自動化和機器人化的要求。這些行業(yè)與制造業(yè)相比,其主要特點是工作環(huán)境的非結(jié)構化和不確定性,因而對機器人的要求更高,需要機器人具有行走功能,對外 感知能力以及局部的自主規(guī)劃能力等,是機器人技術的一個重要發(fā)展方向[5]。 (1)水下機器人:美國的AUSS、俄羅斯的MT-88、法國的EPAVLARD等水下機器人已用于海洋石油開采,海底勘查、救撈作業(yè)、管道敷設和檢查、電纜敷設和維護、以及大壩檢查等方面,形成

42、了有纜水下機器人(remote operated vehicle)和無纜水下機器人(autonomous under water vehicle)兩大類。 (2)空間機器人:空間機器人一直是先進機器人的重要研究領域。目前美、俄、加拿大等國已研制出各種空間機器人。如美國NASA的空間機器人Sojanor等。Sljanor是一輛自主移動車,重量為11.5kg,尺寸630~48mm,有6個車輪,它在火星上的成功應用,引起了全球的廣泛關

43、 注。</p><p><b>  2.2 發(fā)展趨勢</b></p><p>  目前國際機器人界都在加大科研力度,進行機器人共性技術的研究,并朝著智能化和多樣化方向發(fā)展。主要研究內(nèi)容集中在以下8個方面[7]: (1)工業(yè)機器人操作機結(jié)構的優(yōu)化設計技術:探索新的高強度輕質(zhì)材料,進一步提高負載.自重比,同時機構向著模塊化、可重構方向發(fā)展。 (2)機器

44、人控制技術:重點研究開放式,模塊化控制系統(tǒng),人機界面更加友好,語言、圖形編程界面正在研制之中。機器人控制器的標準化和網(wǎng)絡化,以及基于PC機網(wǎng)絡式控制器已成為研究熱點。編程技術除進一步提高在線編程的可操作性之外,離線編程的實用化將成為研究重點。 (3)多傳感系統(tǒng):為進一步提高機器人的智能和適應性,多種傳感器的使用是其問題解決的關鍵。其研究熱點在于有效可行的多傳感器融合算法,特別是在非線性及非平穩(wěn)、非正態(tài)分布的情形下的多傳感器融合算

45、法。另一問題就是傳感系統(tǒng)的實用化。 (4)機器人的結(jié)構靈巧,控制系統(tǒng)愈來愈小,二者正朝著一體化方向發(fā)展。 (5)機器人遙控及監(jiān)控技術,機器人半自主和自主技術,多機器人和操作者之間的協(xié)調(diào)控制,通過網(wǎng)絡建立大范圍內(nèi)的機器人遙控系統(tǒng),在有時延的情況下,建立預先顯示進</p><p>  第3章 總體方案設計</p><p>  3.1 機械結(jié)構類型的確定</p>

46、<p>  為實現(xiàn)總體機構在空間的位置提供的6個自由度,可以有不同的運動組合,根據(jù)本課題可以將其設計成以下五種方案[10]:</p><p>  3.1.1 圓柱坐標型 </p><p>  這種運動形式是通過一個轉(zhuǎn)動,兩個移動,共三個自由度組成的運動系統(tǒng),工作空間圖形為圓柱型。它與直角坐標型比較,在相同的工作空間條件下,機體所占體積小,而運動范圍大。</p>

47、;<p>  3.1.2 直角坐標型 </p><p>  直角坐標型工業(yè)機器人,其運動部分由三個相互垂直的直線移動組成,其工作空間圖形為長方體。它在各個軸向的移動距離,可在各坐標軸上直接讀出,直觀性強,易于位置和姿態(tài)的編程計算,定位精度高、結(jié)構簡單,但機體所占空間體積大、靈活性較差。</p><p>  3.1.3 球坐標型</p><p>

48、;  又稱極坐標型,它由兩個轉(zhuǎn)動和一個直線移動所組成,即一個回轉(zhuǎn),一個俯仰和一個伸縮運動組成,其工作空間圖形為一個球形,它可以作上下俯仰運動并能夠抓取地面上或較低位置的工件,具有結(jié)構緊湊、工作空間范圍大的特點,但結(jié)構復雜。</p><p>  3.1.4 關節(jié)型 </p><p>  關節(jié)型又稱回轉(zhuǎn)坐標型,這種機器人的手臂與人體上肢類似,其前三個關節(jié)都是回轉(zhuǎn)關節(jié),這種機器人一般由立

49、柱和大小臂組成,立柱與大臂間形成肩關節(jié),大臂和小臂間形成肘關節(jié),可使大臂作回轉(zhuǎn)運動和使大臂作俯仰擺動,小臂作俯仰擺動。其特點使工作空間范圍大,動作靈活,通用性強、能抓取靠進機座的物體。 </p><p>  3.1.5 平面關節(jié)型 </p><p>  采用兩個回轉(zhuǎn)關節(jié)和一個移動關節(jié);兩個回轉(zhuǎn)關節(jié)控制前后、左右運動,而移動關節(jié)則實現(xiàn)上下運動,其工作空間的軌跡圖形,它的縱截面為矩形的同轉(zhuǎn)

50、體,縱截面高為移動關節(jié)的行程長,兩回轉(zhuǎn)關節(jié)轉(zhuǎn)角的大小決定回轉(zhuǎn)體橫截面的大小、形狀。在水平方向有柔順性,在垂直方向有較大的剛性。它結(jié)構簡單,動作靈活,多用于裝配作業(yè)中,特別適合小規(guī)格零件的插接裝配。</p><p>  對以上五種方案進行比較:方案一不能夠完全實現(xiàn)本課題所要求的動作;方案二體積大,靈活性差;方案三結(jié)構復雜;方案五無法實現(xiàn)本課題的動作。結(jié)合本課題綜合考慮決定采用方案四:關節(jié)型機器人。此方案所占空間少,

51、工作空間范圍大,動作靈活,工藝操作精度高[11]。</p><p>  3.2 工作空間的確定</p><p>  根據(jù)關節(jié)型機器人的結(jié)構確定工作空間。工作空間是指機器人正常工作運行時,手腕參考點能在空間活動的最大范圍,是機器人的主要技術參數(shù)。此機器人的工作空間為1500mm,如圖3-1所示。</p><p>  圖3-1 機器人的機座坐標系</p>

52、<p>  3.3 手腕結(jié)構的確定</p><p>  手腕是聯(lián)接手臂和末端執(zhí)行器的部件,處于機器人操作機的最末端,其功能是在手臂和腰部實現(xiàn)了末端執(zhí)行器在作業(yè)空間的三個坐標位置的基礎上,再由手腕來實現(xiàn)末端執(zhí)行器在作業(yè)空間的三個姿態(tài)坐標,即實現(xiàn)六個自由度如圖3-2所示。</p><p><b>  -</b></p><p>  圖

53、3-2 傳動原理圖</p><p>  考慮到結(jié)構,電機將成三角形布置。</p><p>  3.4 基本參數(shù)的確定</p><p>  空間結(jié)構和手腕結(jié)構的確定,那么手腕回轉(zhuǎn)、手腕擺動、和手腕旋轉(zhuǎn)三個姿態(tài)的自由度也得到了實現(xiàn)主要技術參數(shù)如表3-1所示。</p><p>  表3-1 機器人的主要規(guī)格參數(shù)</p><p

54、>  第4章 手腕的結(jié)構設計與計算</p><p>  4.1 機器人驅(qū)動方案的分析和選擇</p><p>  通常的機器人驅(qū)動方式有以下四種[12]: </p><p> ?。?)步進電機:可直接實現(xiàn)數(shù)字控制,控制結(jié)構簡單,控制性能好,而且成本低廉;通常不需要反饋就能對位置和速度進行控制。但是由于采用開環(huán)控制,沒有誤差校正能力,運動精度較差,負載和沖擊震

55、動過大時會造成“失步”現(xiàn)象。 </p><p> ?。?)直流伺服電機:直流伺服電機具有良好的調(diào)速特性,較大的啟動力矩,相對功率大及快速響應等特點,并且控制技術成熟。其安裝維修方便,成本低。</p><p> ?。?)交流伺服電機:交流伺服電機結(jié)構簡單,運行可靠,使用維修方便,與步進電機相比價格要貴一些。隨著可關斷晶閘管GTO,大功率晶閘管GTR和場效應管MOSFET等電力電子器件、脈沖調(diào)

56、寬技術(PWM)和計算機控制技術的發(fā)展,使交流伺服電機在調(diào)速性能方面可以與直流電機媲美。采用16位CPU+32位DSP三環(huán)(位置、速度、電流)全數(shù)字控制,增量式碼盤的反饋可達到很高的精度。三倍過載輸出扭矩可以實現(xiàn)很大的啟動功率,提供很高的響應速度。</p><p> ?。?)液壓伺服馬達:液壓伺服馬達具有較大的功率/體積比,運動比較平穩(wěn),定位精度較高,負載能力也比較大,能夠抓住重負載而不產(chǎn)生滑動,從體積、重量及要

57、求的驅(qū)動功率這幾項關鍵技術考慮,不失為一個合適的選擇方案。但是,其費用較高,其液壓系統(tǒng)經(jīng)常出現(xiàn)漏油現(xiàn)象。為避免本系統(tǒng)也出現(xiàn)同類問題,在可能的前提下,本系統(tǒng)將盡量避免使用該種驅(qū)動方式。</p><p>  本次設計的機器人將采用直流伺服電動機。因為它具有體積小、轉(zhuǎn)矩大、輸出力矩和電流成比例、伺服性能好、反應快速、功率重量比大,穩(wěn)定性好等優(yōu)點。</p><p>  4.2 手腕電機的選擇&l

58、t;/p><p>  4.2.1 提腕電機的選擇</p><p>  手腕的最大負荷重量,初估腕部的重量,最大運動速度v=2m/s</p><p>  功率p=fv=mgv=8×10×2=160W</p><p>  取安全系數(shù)為1.2,p=1.2×160=192W</p><p>  考慮

59、到傳動損失和摩擦,最終的電機功率。選擇Z型并勵直流電動機,技術參數(shù)如表4-1所示。</p><p>  4.2.2 擺腕和轉(zhuǎn)腕電機的選擇</p><p>  根據(jù)設計要求取相同型號的電機,選擇Z型并勵直流電動機型號為200/20-400。</p><p>  表4-1 Z型并勵直流電動機技術參數(shù)</p><p>  4.3 傳動比的確定

60、</p><p>  4.3.1 提腕總傳動比的確定</p><p>  先根據(jù)下式求角速度: = ==20 r/s </p><p><b>  再求實際轉(zhuǎn)速: </b></p><p><b>  ——角速度r/s;</b><

61、;/p><p>  V——運動速度,m/s;</p><p>  R——機械接口到轉(zhuǎn)動軸的距離,m;</p><p>  ——轉(zhuǎn)速,r/min。</p><p><b>  最后求得總傳動比:</b></p><p><b> ?。剑?0.4</b></p><

62、;p><b>  取整=10</b></p><p>  4.3.2 轉(zhuǎn)腕和擺腕傳動比的確定</p><p>  用同樣的方法,可求得:</p><p>  轉(zhuǎn)腕總傳動比=20:</p><p>  擺腕總傳動比=10:</p><p>  4.4 傳動比的分配</p>&

63、lt;p>  傳動比分配時要充分考慮到各級傳動的合理性,以及齒輪的結(jié)構尺寸,要做到結(jié)構合理[13]。</p><p>  1. 提腕傳動比分配 </p><p>  提腕總的傳動比=10,該傳動為兩級傳動,第一極傳動為圓柱齒輪傳動,傳動比=2,第二極傳動為圓錐齒輪傳動,傳動比=5。</p><p>  2. 轉(zhuǎn)腕傳動比分配 </p><

64、p>  轉(zhuǎn)腕總的傳動比=20,該傳動為兩級傳動,第一極傳動為圓錐齒輪傳動,傳動比=5,第二極傳動為圓錐齒輪傳動,傳動比=4。</p><p>  3. 擺腕傳動比分配 </p><p>  擺腕總的傳動比=10,該傳動為兩級傳動,第一極傳動為圓柱齒輪傳動,傳動比=2,第二極傳動為圓錐齒輪傳動,傳動比=5。</p><p>  4.5 齒輪的設計</p

65、><p>  按照上述傳動比配對各齒輪進行設計。</p><p>  4.5.1 提腕部分齒輪設計</p><p>  1. 第一極圓柱齒輪傳動</p><p>  2. 齒輪設計齒輪采用45號鋼,鍛造毛坯,正火處理后齒面硬度170~190HBS,齒輪精度等級為7極。取。</p><p><b>  (1)設計

66、準則</b></p><p>  按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設計,再按齒根彎曲疲勞強度校核。</p><p>  (2)按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設計</p><p>  齒面接觸疲勞強度條件的設計表達式:</p><p><b> ?。?-1)</b></p><p>  其中: ;;;;

67、。</p><p>  選擇材料的接觸疲勞極根應力為:</p><p>  選擇材料的接觸疲勞極根應力為:</p><p>  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N由下列公式計算可得:</p><p><b> ?。?-2)</b></p><p><b>  則 </b></p&g

68、t;<p><b>  接觸疲勞壽命系數(shù),</b></p><p><b>  彎曲疲勞壽命系數(shù)</b></p><p>  接觸疲勞安全系數(shù),彎曲疲勞安全系數(shù),又,試選。</p><p>  求許用接觸應力和許用彎曲應力:</p><p>  將有關值代入(4-1)得:</p&

69、gt;<p>  則: </p><p>  動載荷系數(shù);使用系數(shù);動載荷分布不均勻系數(shù);齒間載荷分配系數(shù),則:</p><p>  修正 </p><p><b>  取標準模數(shù)。 </b></p><p><b

70、> ?。?)計算公稱尺寸</b></p><p><b>  取 ; </b></p><p> ?。?)校核齒根彎曲疲勞強度</p><p>  復合齒形系數(shù), </p><p><b>  取 </b></p><p>  校核兩

71、齒輪的彎曲強度:</p><p><b>  (4-3)</b></p><p>  所以齒輪完全達到要求。</p><p>  表4-2齒輪的幾何尺寸</p><p>  由于小齒輪分度圓直徑較小,考慮到結(jié)構,小齒輪將做成齒輪軸。</p><p>  2. 第二極圓錐齒輪傳動</p>

72、<p>  齒輪采用45號鋼,調(diào)質(zhì)處理后齒面硬度180~190HBS,齒輪精度等級為7極。取。</p><p><b> ?。?)設計準則</b></p><p>  按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設計,再按齒根彎曲疲勞強度校核[15]。</p><p>  (2)按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設計</p><p>  齒面接觸疲

73、勞強度的設計表達式</p><p><b>  (4-4)</b></p><p>  其中, ,;,,</p><p>  選擇材料的接觸疲勞極根應力為:</p><p>  選擇材料的接觸疲勞極根應力為:</p><p>  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N由下式計算可得</p><

74、;p><b> ?。?-5)</b></p><p><b>  則: </b></p><p><b>  接觸疲勞壽命系數(shù),</b></p><p><b>  彎曲疲勞壽命系數(shù)</b></p><p>  接觸疲勞安全系數(shù),彎曲疲勞安全

75、系數(shù),又,試選。</p><p>  求許用接觸應力和許用彎曲應力:</p><p>  將有關值代入(4-4)得:</p><p>  則: </p><p>  動載荷系數(shù);使用系數(shù);齒向載荷分布不均勻系數(shù);齒間載荷分配系數(shù)取,則:</p><p>  修正

76、 </p><p>  表4-3齒輪的幾何尺寸</p><p><b>  取標準模數(shù)。 </b></p><p>  (3) 計算基本尺寸</p><p> ?。?) 校核齒根彎曲疲勞強度</p><p>  復合齒形系數(shù), </

77、p><p><b>  取 </b></p><p>  校核兩齒輪的彎曲強度</p><p><b> ?。?-6)</b></p><p>  所以齒輪完全達到要求。</p><p>  由于小齒輪的分度圓直徑較小,所以作成齒輪軸。</p><p>

78、  4.5.2 轉(zhuǎn)腕部分齒輪設計</p><p>  第一極圓錐齒輪傳動:齒輪采用45號鋼,調(diào)質(zhì)處理后齒面硬度180~190HBS,齒輪精度等級為7極[17]。取。經(jīng)計算齒輪滿足要求</p><p>  第二極圓錐齒輪傳動:齒輪采用45號鋼,調(diào)質(zhì)處理后齒面硬度180~190HBS,齒輪精度等級為7極。取。經(jīng)計算齒輪滿足要求。</p><p>  表4-4齒輪的幾何

79、尺寸</p><p>  表4-5齒輪的幾何尺寸</p><p>  4.5.3 擺腕部分齒輪設計</p><p>  第一極圓柱齒輪傳動:齒輪采用45號鋼,調(diào)質(zhì)處理后齒面硬度180~190HBS,齒輪精度等級為7極。取。經(jīng)計算齒輪滿足要求。小齒輪作成齒輪軸。</p><p>  第二極圓錐齒輪傳動:齒輪采用45號鋼,調(diào)質(zhì)處理后齒面硬度18

80、0~190HBS,齒輪精度等級為7極。取。經(jīng)計算齒輪滿足要求。小齒輪作成齒輪軸。</p><p>  表4-6齒輪的幾何尺寸</p><p>  4.6 軸的設計和校核</p><p>  軸的結(jié)構決定于受力情況、軸上零件的布置和固定方式、軸承的類型和尺寸、軸的毛坯,制造和裝配工藝、以及運輸、安裝等條件。軸的結(jié)構,應使軸受力合理,避免或減輕應力集中,有良好的工藝性

81、,并使軸上零件定位可靠、裝配方便。對于要求剛度大的軸,還應該從結(jié)構上考慮減少軸的變形[18]。</p><p>  4.6.1 輸出軸的設計</p><p>  擺腕的傳動軸根據(jù)連軸器選:軸徑,根據(jù)結(jié)構取軸長l=135mm。</p><p>  由于要實現(xiàn)擺腕,工作時要求彼此有相對運動的空間傳動所以提腕和轉(zhuǎn)腕的傳動軸采用軟軸。軟軸通常由鋼絲軟軸、軟管、軟軸接頭和軟

82、管接頭等幾部分組成。</p><p>  (1)鋼絲軟軸由幾層彈簧鋼絲緊繞在一起構成的。每層又由若干根鋼絲組成。相鄰鋼絲層的纏繞方向相反。</p><p> ?。?)軟管用來保護鋼絲軟軸,以免與外界的機件接觸,并保存潤滑劑和防止塵垢侵入;工作時軟管還起支撐作用。</p><p> ?。?)軟軸接頭用以連接動力輸出軸及工作部件</p><p>

83、 ?。?)軟管接口用以連接傳動裝置及工作部件的機體,有時也是軟軸接頭的軸承座。</p><p>  在使用軟軸的時候要注意鋼絲軟軸必須定時涂潤滑脂,不得使軟軸的彎曲半徑小于允許最小半徑。</p><p>  4.6.2 傳動軸的設計</p><p>  軸的材料為45號鋼,調(diào)質(zhì)處理。</p><p>  表4-7齒輪的幾何尺寸</p&

84、gt;<p><b>  初估軸徑</b></p><p>  c=106~117,取c=106則</p><p><b> ?。?-7)</b></p><p>  2. 各段軸徑的確定 </p><p>  初估軸徑后,就可按照軸上零件的安裝順序從處開始逐段確定軸徑,上面計算的是

85、軸段1的直徑,由于軸段1上安裝連軸器,因此軸段1直徑的確定和連軸器型號同時進行。這次選用的是波紋管連軸器。故軸段1直徑=20mm。</p><p>  右端用軸肩固定,考慮到在軸段2上裝套筒,故取軸徑=22mm。</p><p>  在軸段3上要安裝軸承,其直徑應該便于軸承安裝,又應該符合軸承內(nèi)徑系列,</p><p>  即軸段3的直徑應與軸承型號的選擇同時進行。

86、現(xiàn)取角接觸球軸承型號為7205,其內(nèi)徑=25mm。通常一根軸上的兩個軸承取相同型號,故取軸段7的直徑=25mm。</p><p>  軸段4上用軸肩固定軸承,故?。?0mm。</p><p>  軸段5上作成齒輪軸,尺寸與齒輪相同。</p><p>  根據(jù)結(jié)構確定軸段6的直徑=30mm。</p><p>  3. 各軸段長度的確定</

87、p><p>  各軸段長度主要根據(jù)軸上零件的轂長或軸長零件配合部分的長度確定。另一些軸段長度,除與軸上零件有關外,還與箱體及軸承蓋等零件有關。</p><p><b>  根據(jù)聯(lián)軸器取 。</b></p><p>  考慮到套筒長度取 。</p><p><b>  根據(jù)軸承寬度取 。</b></

88、p><p><b>  根據(jù)結(jié)構 。</b></p><p>  4-1軸的結(jié)構設計草圖</p><p>  4.6.3 軸的強度校核圖</p><p>  軸在初步完成結(jié)構設計后,進行校核計算。計算準則是滿足軸的強度或剛度要求。進行軸的強度校核計算時,應根據(jù)軸的具體受載及應力情況,采取相應的方法,并恰當?shù)剡x取其許用應

89、力,對于用于傳遞轉(zhuǎn)矩的軸應按扭轉(zhuǎn)強度條件計算,對于只受彎矩的軸(心軸)應按彎曲強度條件計算,兩者都具備的按疲勞強度條件進行精確校核等[19]。</p><p><b>  1.軸上的轉(zhuǎn)矩T</b></p><p>  主軸上的傳遞的功率:</p><p><b> ?。?-8)</b></p><p&g

90、t;  求作用在齒輪上的力:</p><p>  畫軸的受力 如圖4-2:</p><p>  圖4-2軸的受力分析和彎扭矩圖</p><p>  2.計算軸的支撐反力</p><p><b>  在水平面上</b></p><p><b>  在垂直面上</b></p

91、><p>  畫彎矩圖 如圖4-2</p><p>  在水平面上,剖面左側(cè)</p><p><b>  剖面右側(cè)</b></p><p><b>  在垂直面上 </b></p><p><b>  合成彎矩,剖面左側(cè)</b></p><

92、;p><b>  剖面右側(cè)</b></p><p>  畫轉(zhuǎn)矩圖 見圖4-2</p><p><b>  3.判斷危險截面</b></p><p>  截面左右的合成彎矩左側(cè)相對右側(cè)大些,扭矩為T,則判斷左側(cè)為危險截面,只要左側(cè)滿足強度校核就行了。</p><p>  4.軸的彎扭合成強度校核

93、</p><p><b>  許用彎曲應力,, </b></p><p><b>  截面左側(cè)</b></p><p>  5.軸的疲勞強度安全系數(shù)校核</p><p>  查得抗拉強度 ,彎曲疲勞強度,剪切疲勞極限,等效系數(shù), </p><p><b>  截

94、面左側(cè)</b></p><p>  查得,;查得絕對尺寸系數(shù),;軸經(jīng)磨削加工,表面質(zhì)量系數(shù)。則:</p><p>  彎曲應力 ,</p><p>  應力幅 </p><p>  平均應力 </p><p>  切應力 </p><

95、;p><b>  安全系數(shù)</b></p><p>  查許用安全系數(shù),顯然,則剖面安全。</p><p>  其它軸用相同方法計算,結(jié)果都滿足要求。</p><p>  4.7 夾持器的設計</p><p>  根據(jù)焊槍的軸徑和機械接口的結(jié)構設計了夾持器[20]。本次設計使用的焊槍直徑為50mm。用螺栓固定焊槍。

96、通過螺栓與機械接口聯(lián)接。本實用新型涉及焊槍的夾持裝置,是一種焊槍夾持器,其包括定位座、套管、U形套管連接塊和U形固定桿連接塊;定位座與套管固定連接在一起;在定位座內(nèi)有定位孔,在定位孔內(nèi)安裝有定位塊;在套管內(nèi)有頂桿,頂桿的中部通過螺紋安裝在套管內(nèi)并能在套管內(nèi)左右移動,頂桿的內(nèi)端穿過套管與定位塊的外端固定安裝在一起并能使定位塊在定位孔內(nèi)移動;U形套管連接塊通過套管安裝孔套裝在套管的外側(cè)。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通過手輪調(diào)節(jié)在一根

97、鎖緊桿上可調(diào)的U形套管連接塊和U形固定桿連接塊,實現(xiàn)對擺動器或焊接機頭和定位座的固定和調(diào)整,還通過定位座和定位塊配合完成對焊槍的鎖緊和調(diào)整,因此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p><p><b>  4.8 殼體的設計</b></p><p>  鑄造鋁合金的密度比鑄鐵和鑄鋼小,而比強度則較高。因此在承受同樣載荷條件下采用鋁合金鑄件,可以減輕結(jié)構的重量,故在航空工業(yè)及動

98、力機械和運輸機械制造中,鋁合金鑄件得到廣泛的應用。</p><p>  鋁合金有良好的表面光澤,在大氣及淡水中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故在民用器皿制造中,具有廣泛的用途。純鋁在硝酸及醋酸等氧化性酸類介質(zhì)中具有良好的耐蝕性,因而鋁鑄件在化學工業(yè)中也有一定的用途。純鋁及鋁合金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放在化工生產(chǎn)中使用的熱交換裝置,以及動力機械上要求具有良好導熱性能的零件,如內(nèi)燃機的汽缸蓋和活塞等,也適于用鋁合金來制造[21]。

99、</p><p>  鋁合金具有良好的鑄造性能。由于熔點較低(純鋁熔點為660.23度,鋁合金的澆注溫度一般約在730~750度左右),故能廣泛采用金屬型及壓力鑄造等鑄造方法,以提高鑄件的內(nèi)在質(zhì)量,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潔程度以及生產(chǎn)效率。鋁合金由于凝固潛熱大,在重量相同條件下,鋁液的凝固過程時間延續(xù)比鑄鋼和鑄鐵長得多,放流動性良好,有利于鑄造薄壁和結(jié)構復雜的鑄件。</p><p>  鋁合金按

100、照加工方法的不同分為兩大類,即壓力加工鋁合金和鑄造鋁合金(分別以YL和ZL表示)。在鑄造鋁合金中又依主要加入的合金元素的不同而分為四個系列,即鑄造鋁硅合金、造鋁銅合金、鑄造鋁鎂合金和鑄造鉛鋅合金(分別以 ZL1X X,ZL2 X X,ZL3 X X和ZL4 X X表示),在每個系列中又按照化學成分及性能的不同而分為若干牌號。</p><p>  機座部分采用鑄鋁材料,方形結(jié)構,臂厚8~12mm。機身部分采用鑄鋁材

101、料,圓筒形結(jié)構,臂厚7~8。大臂外殼和大臂箱體采用鑄鋁材料,方形結(jié)構,厚度均為6~8。小臂箱體和小臂外殼采用鑄鋁材料,結(jié)構為方形,側(cè)面為鑄件其它三面為鑄鋁板材。手腕外殼和手腕箱體采用鑄鋁材料,結(jié)構為方形,兩側(cè)面、背面、底面為鑄件,端面和正面為鑄鋁板材,臂厚5~8mm。</p><p>  其它部分具體尺寸由結(jié)構決定。</p><p><b>  結(jié) 論</b>&

102、lt;/p><p>  本次設計的焊接機器人采用了直流電機驅(qū)動,通過一系列的軸和齒輪傳動順利實現(xiàn)了六個自由度:擺腕、提腕、轉(zhuǎn)腕以及他們之間相互交替配合。應用于焊接生產(chǎn)線上將大大提高生產(chǎn)效率,和加工質(zhì)量,降低工人勞動強度,能夠帶來可觀的經(jīng)濟效益。</p><p>  在設計過程中完成的主要工作和任務如下:本設計想要實現(xiàn)的技術要求,對工業(yè)機器人技術特點的了解,機械結(jié)構類型方案的設計從而選擇出最適合

103、本次設計的方案,機器人手腕、使用空間以及電機選擇的確定,最重要的是機器人的轉(zhuǎn)彎和擺腕機構上得得設計,最后是完成各個部分的校核,通過以上程序的完成才能是機器人達到預期的工作要求。</p><p>  本機器人設計結(jié)構合理,通用性強。除了應用于焊接外,還可以應用于噴漆等工作中。設備制造成本合理,拆裝方便,便于維護。但本機器人到目前為止還有要完善的地方:機構比較復雜導致工件的浪費,電機有改善的空間使其一個電機就可以控制

104、每個部分要達到的要求等</p><p>  通過本次設計的研究我有以下幾方面的收獲:</p><p> ?。?)了解了各種電機的結(jié)構特點,操作性能以及各種電機的優(yōu)勢,從而在以后不同的設計中能夠更好的選擇最合適的電機。</p><p>  (2)機器人在現(xiàn)代的發(fā)展形勢以及現(xiàn)代機器人的應用領域。</p><p>  (3)進一步應用了齒輪和軸的計

105、算過程,而且知道了他們直接的配合形式以及配合尺寸。</p><p>  (4)最重要的收獲是能夠嚴謹?shù)淖鐾暌粋€設計,對于今后的工作有了很大的信心。</p><p><b>  致 謝</b></p><p>  感謝于鳳云教授在畢業(yè)設計這三個月期間對我以及每位同學的認真指導,自4月初實習結(jié)束回校后我們就進入了緊張的畢業(yè)設計之中,首先是實習

106、報告,實習總結(jié)以及開題報告的書寫,由于我們之前經(jīng)歷這么嚴格設計的次數(shù)比較少,所以在開題報告設計中,在書寫或是格式上總會出現(xiàn)很多的錯誤,別人我不清楚,我經(jīng)過了4次的修改,給老師審批,再修改才算合格,而我們十五個人的報告都需要經(jīng)過這樣的過程,而且這些工作都需要老師在三天之內(nèi)準時完成,可見老師背后付出的辛苦一定比我們多的多。在開題報告都滿足要求后我們進入了總裝圖,零件圖和說明書的設計,這些比開題報告更加的繁瑣,但我們?nèi)稳槐3种煲唤粓D三天一

107、改圖的程序從來沒有間斷過,而老師每次都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準確認真的完成所有上交圖的審核批注,現(xiàn)在我們的設計馬上進入尾聲了,可以這么說沒有于老師背后汗水的付出就沒有我們現(xiàn)在完整設計的出爐,所以對于老師的感謝只能在此表達,感謝于老師的責任心和耐心、感謝于老師的認真和準時、更要感謝于老師背后默默付出的汗水。祝老師身體健康,幸福快樂每一天。</p><p><b>  參考文獻</b></p&g

108、t;<p>  1 陸鑫盛. 氣動新技術模塊式氣動機械手[J]. 氣動密封與液壓:2001(6):24-18.</p><p>  2李明利,楊利華. 焊接機器人機械結(jié)構設計與分析[J]. 機械,2001(28):83-84.</p><p>  3 潘沛霖,楊宏,高波等. 四自由度折疊式機械手的結(jié)構設計與分析[J].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1994,26(4):90-95.&

109、lt;/p><p>  4王亞萍, 葛江華, 隋秀凜等. 現(xiàn)代制造工程[J]. 2008(6):24-28.</p><p>  5徐秀娟, 董繼先. 機械結(jié)構設計與分析[J]. 2004(8):84-100.</p><p>  6馬曉春. 我國現(xiàn)代機械制造技術的發(fā)展趨勢[J]. 森林工程,2002(3):10-14.</p><p>  7馬

110、香峰. 工業(yè)機器人的操作設計和分析[J]. 機械,1996 (6):16-18.</p><p>  8劉辛軍,汪勁松,高峰. 并聯(lián)六自由度微動機器人機構的設計方法[J].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41(8):16-20.</p><p>  9費仁元,張慧慧. 機器人機械設計和分析[J]. 機械設計與制造,1998(4):22-26.</p><p>

111、;  10孫迪生,王炎. 機器人控制技術[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8:16-24.</p><p>  11謝華錕. 近年來齒輪測量技術與儀器的發(fā)展[J]. 工具技術,2004(09):15-17.</p><p>  12李夢群,武文革,孫厚芳. 21世紀機械制造業(yè)[J]. 機械設計與制造,2003(05):7-8.</p><p>  13周伯英.

112、工業(yè)機器人設計[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5:22-25.</p><p>  14蔡自興. 機器人學[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19-23.</p><p>  15王世敬,溫筠. 現(xiàn)代機械制造技術及其發(fā)展趨勢[J]. 石油機械,2002(11):8-10.</p><p>  16李明利,楊利華. 磁性輪式球罐焊接機器人機械結(jié)構設計與分

113、析[J]. 機械,2001,28:83-84.</p><p>  17 殷際英,何廣平. 關節(jié)型機器人[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22-25.</p><p>  18 費仁元,張慧慧. 機器人機械設計和分析[M]. 北京: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8:24-29.</p><p>  19 周伯英. 工業(yè)機器人設計[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