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機械原理</b></p><p><b> 課程設計說明書</b></p><p> 設計題目:齒輪傳動設計</p><p><b> 學 院:</b></p><p><b> 專 業(yè):</b></
2、p><p><b> 班 級:</b></p><p><b> 學 號: </b></p><p><b> 設 計 者:</b></p><p><b> 指導教師:</b></p><p> 2014.01.
3、13</p><p><b> 課程設計說明書</b></p><p> 一 設計題目:齒輪傳動設計</p><p> 設計條件和要求:在下圖所示的齒輪變速箱中,兩軸中心距為80mm,各輪齒數(shù)為z1=35,z2=45,z3= 24,z4=,55,z5=19, z6=59,模數(shù)均為m=2mm,試確定z1-z2,z3-z4和z5-z6各對齒輪
4、的傳動類型,并設計這三對齒輪傳動。</p><p><b> 二 全部原始數(shù)據(jù):</b></p><p> z1=35,z2=45,z3= 24,z4=,55,z5=19, z6=59, m=2mm,a’=80 mm</p><p> 三 設計方法及原理:</p><p> 按照一對齒輪變?yōu)橐驍?shù)之和(x1+x2)
5、的不同,齒輪傳動可分為下列三種類型。</p><p> 1零傳動(x1+x2=0)</p><p> ?、艠藴数X輪傳動。x1=x2=0,應有如下關系式,即</p><p> > ,z2> ,α'=α,a’=a,y=0, δ=0</p><p> 特點:設計簡單,便于互換。</p><p>
6、⑵高度變?yōu)辇X輪傳動。x1=-x2,一般小齒輪采用正變位,大齒輪采用負變,并應有如下關系</p><p> x>= (zmin-z1)/ zmin,x>=(zmin-z2)/ zmin</p><p> z1+z2>=2zmin, α'=α,a’=a,y=0, δ=0</p><p> 特點:①可能設計出z<zmin而又不跟切的齒
7、輪;②可相對提高齒輪機構的承受能力;③可改善兩齒輪的磨損情況;④互換性差,須成對設計,制造和使用;⑤重合度略有降低。</p><p> 2正傳動(x1+x2>0)</p><p> α'>α,a’>a, y=0, δ=0</p><p> 特點:①可以減小齒輪機構的尺寸,因為兩輪齒數(shù)不收z1+ z2≥2 zmin的限制;②可以減輕輪齒
8、的磨損程度,由于嚙合角增大和吃定的降低,使得實際嚙合線段更加遠離極限嚙合點;③可以配湊中心距;④可以提高兩輪的承受能力;⑤互換性差,須成對設計,制造和使用;⑥重合度略有降低。</p><p> 3負傳動(x1+x2﹤0)</p><p> z1+z2>2zmin, α'<α,a’<a,y<0, δ<0</p><p> 特
9、點:①重合度略有增加;②互換性差,須成對設計,制造和使用;③齒厚變薄,強度降低,磨損增大。</p><p> 綜上所述,根據(jù)各個傳動的優(yōu)缺點不同,應優(yōu)先選擇正傳動,而負傳動是最不理想的,在傳動中心距等于標準中心距時,為了提高傳動質量,可采用高度變?yōu)辇X輪傳動代替標準齒輪傳動。</p><p> 變?yōu)橐驍?shù)可在封閉曲線上選擇,封閉曲線的繪制過程見附錄</p><p>
10、 四 設計及計算過程:</p><p><b> 齒輪z1和齒輪z2</b></p><p><b> 求標準中心距a:</b></p><p> a=m(z1+z2)/2=80㎜</p><p><b> 求嚙合角α':</b></p><
11、;p> cosα'=acosα/a' α'=20°</p><p><b> 求變位因數(shù)之和:</b></p><p> 由無側隙嚙合方程式得:</p><p> x1+x2 =(z1+z2)(invα'-invα)/2tanα= 0</p><p><
12、;b> 變?yōu)橐驍?shù)的選擇:</b></p><p> 在z1- z2的封閉曲線圖(見附錄一)上作直線x1+x2=0。在此直線上的點滿足變?yōu)橐驍?shù)和為0,中心距80mm。取該直線與η'=η''線的交點(0.153,-0.153).則x1=0.153,</p><p> x2=-0.153 </p><p><b>
13、 5.計算幾何尺寸:</b></p><p> 由變位因數(shù)值知,該傳動為零傳動。</p><p> 中心距變動因數(shù) y=(a’-a)/m=0</p><p> 齒頂高變動因數(shù) δ=x1+x2-y=0</p><p> 齒頂高 ha1=(ha*+x1-δ)m=2.306</p>
14、<p> ha2=(ha*x2-δ)m=1.694</p><p> 齒根高 hf1=(ha*+c*-x1)m=2.194 </p><p> hf2=(ha*+c*-x2)m=2.806</p><p> 齒全高 h1=ha1+hf1=4.5</p><p> h2=hf1+hf2=9 4.5
15、 </p><p> 分度圓直徑 d1=mz1=70</p><p><b> d2=mz2=90</b></p><p> 齒頂圓直徑 da1=d1+2ha1=74.612</p><p> da2=d2+2da2=93.388</p><p>
16、; 齒根圓直徑 df1=d1-2hf1=65.612</p><p> df2=d2-2hf2=84.388</p><p> 基圓直徑 db1=d1cosα=65.778</p><p> db2=d2cosα=84.572</p><p> 頂圓壓力角 αa1= arccos(db1
17、/da1)=28.163°</p><p> αa2= arccos(db2/da2)=25.095°</p><p> 重合度 εa=[z1(tanαa1-tanα’)+z2(tanαa2-tanα’)]/2π=1.702</p><p> 分度圓齒厚 s1=πm/2+2x1mtanα=3.364<
18、;/p><p> s2=πm/2+2x2mtanα=2.918</p><p> 齒頂厚 sa1=s1ra1/r2-2ra1(invαa1-invα)=1.428</p><p> sa2=s2ra2/r2-2ra2(invαa2-invα)=1.587</p><p><b> 齒輪z3和齒輪z4<
19、/b></p><p><b> 1.求準中心距a:</b></p><p> a=m(z3+z4)/2=79</p><p><b> 2.求嚙合角α':</b></p><p> cosα'=acosα/a' α'=21.883°&
20、lt;/p><p><b> 3.求位因數(shù)之和:</b></p><p> 由無側隙嚙合方程式得:</p><p> x3+x4 =(z3+z4)(invα'-invα)/2tanα= 0.5228</p><p> 4.變?yōu)橐驍?shù)的選擇:</p><p> 在z3- z4封閉圖(附錄
21、二)上作直線x3+x4= 0.5228 此直線所有點均滿足變位因數(shù)之和為0.5228和中心距為80mm的要求。取該直線與η'=η''線的交點(0.3495,0.173).則x3=0.3495</p><p><b> x3=0.173</b></p><p><b> 5.計算幾何尺寸:</b></p><p> 由
22、變位因數(shù)值知,該傳動為零傳動。</p><p> 中心距變動因數(shù) y=(a’-a)/m=0.5</p><p> 齒頂高變動因數(shù) δ=x3+x4-y=0.0229</p><p> 齒頂高 ha3=(ha*+x3-δ)m=2.653</p><p> ha4=(ha*x4-δ)m=2.301&l
23、t;/p><p> 齒根高 hf3=(ha*+c*-x3)m=1.801</p><p> hf4=(ha*+c*-x4)m=2.153</p><p> 齒全高 h3=ha3+hf3=4.454</p><p> h4=hf4+hf4=4.454 </p><p>
24、分度圓直徑 d3=mz3=48</p><p> d4=mz4=110</p><p> 齒頂圓直徑 da3=d3+2ha3=53.306</p><p> da4=d4+2da4=114.602</p><p> 齒根圓直徑 df3=d3-2hf3=44.398</p><p>
25、; df4=d4-2hf4=105.693</p><p> 基圓直徑 db3=d3cosα=45.105</p><p> db4=d4cosα=103.366</p><p> 頂圓壓力角 αa3= arccos(db1/da1)=32.204°</p><p> αa4= arccos(db2/d
26、a2)=25.583°</p><p> 重合度 εa=[z1(tanαa1-tanα’)+z2(tanαa2-tanα’)]/2π=1.546</p><p> 分度圓齒厚 s3=πm/2+2x1mtanα=3.650</p><p> S4=πm/2+2x2mtanα=3.394</p><p>
27、 齒頂厚 sa3=s1ra1/r2-2ra1(invαa1-invα)=1.236</p><p> sa4=s2ra2/r2-2ra2(invαa2-invα)=1.548</p><p><b> 齒輪z5和齒輪z6</b></p><p><b> 1.求準中心距a:</b></p>
28、<p> a=m(z5+z6)/2=78</p><p><b> 2.求嚙合角α':</b></p><p> cosα'=acosα/a' α'=23.623°</p><p><b> 3.求位因數(shù)之和:</b></p><p
29、> 由無側隙嚙合方程式得:</p><p> x5+x6 =(z5+z6)(invα'-invα)/2tanα= 1.089</p><p><b> 4變?yōu)橐驍?shù)的選擇</b></p><p> 在z5- z6封閉圖(附錄三)上作直線x5+x6=1.089,此直線所有點均滿足變位因數(shù)之和為1.089和中心距為80mm的要求
30、。取該直線與η'=η''線的交點(0.5821,0.507)。則X5 =0.5821</p><p><b> X6=0.507</b></p><p><b> 5.計算幾何尺寸:</b></p><p> 由變位因數(shù)值知,該傳動為正傳動。</p><p> 中心距變動因數(shù) y=(
31、a’-a)/m=1</p><p> 齒頂高變動因數(shù) δ=x5+x6-y=0.089</p><p> 齒頂高 ha5=(ha*+x5-δ)m=2.985</p><p> ha6=(ha*x6-δ)m=2.836</p><p> 齒根高 hf5=(ha*+c*-x5)m=1.
32、336 </p><p> hf6=(ha*+c*-x6)m=1.486</p><p> 齒全高 h5=ha5+hf5=4.322</p><p> h6=hf6+hf6=4.322 </p><p> 分度圓直徑 d5=mz5=38</p><p> d6=mz6=118<
33、/p><p> 齒頂圓直徑 da5=d5+2ha5=43.972</p><p> da6=d6+2da6=123.671</p><p> 齒根圓直徑 df5=d5-2hf5=35.328</p><p> df5=d6-2hf6=115.028</p><p> 基圓直徑
34、 db5=d1cosα=35.708</p><p> db6=d2cosα=154.110.48</p><p> 頂圓壓力角 αa5= arccos(db5/da5)=35.701°</p><p> αa6= arccos(db6/da6)=26.285°</p><p> 重合度
35、 εa=[z5(tanαa5-tanα’)+z6(tanαa6-tanα’)]/2π=1.381</p><p> 分度圓齒厚 s5=πm/2+2x5mtanα=3.989</p><p> s6=πm/2+2x6mtanα=3.879</p><p> 齒頂厚 sa5=s5ra5/r5-2ra5(invαa1-invα)=1.072
36、</p><p> sa6=s6ra6/r6-2ra6(invαa6-invα)=1.563</p><p><b> 五 設計結果</b></p><p><b> 六 設計分析:</b></p><p> z1- z2采用的是零傳動中的高度變?yōu)辇X輪傳動,這種傳動小齒輪采用正變位,大齒輪
37、采用負變位。這種設計可以提高齒輪嚙合的整體承載能力,使大小齒輪的磨損接近,改善磨損情況。但會使互換性和重合度略有降低。</p><p> z3- z4和z5- z6采用了正傳動,可保證在無側隙嚙合的情況下可配湊中心距。增加了兩齒輪的齒根厚度,從而提高齒輪的抗彎能力。重合度略有降低。</p><p><b> 七 參考文獻</b></p><p&
38、gt; 申永勝.機械原理教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p><p> 孟憲源.現(xiàn)代機構手冊.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4</p><p> 王三民.機械原理與課程設計.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p><p> 朱景梓.漸開線齒輪變?yōu)橄禂?shù)的選擇.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p><p> ?。ǜ戒洠悍忾]曲線的繪制)&
39、lt;/p><p> 封閉圖中各條曲線的定義</p><p> ?。?)不發(fā)生根切的限制線:根據(jù)不發(fā)生根切的最小變位因數(shù)χmin=(17-z)/17算出的兩個齒輪不發(fā)生根切的限制線χ1min,χ2min,它們分別平行于兩坐標軸,如果要求所設計的齒輪完全不發(fā)生根切,變位因數(shù)χ1要在χ1min線的右邊選取,χ2要在χ2min線的上方選取。</p><p> 圖中8-28
40、曲線①和②是允許兩個子輪有微量根切的限制線。當這種微量根切的根切點不進入齒廓工作段時,將不致降低重合度。如果允許這種微量根切,則變位因數(shù)可取在曲線1右側和曲線②的上方。</p><p> (2)重合度限制曲線:曲線③是εα=1的曲線,還有一條εα=1.2的曲線。當在曲線③的左下方選取變位因數(shù)時,則εα≥1,當在εα=1.2曲線左下方選取變位因數(shù)時,則εα≥1.2。</p><p> (
41、3)齒頂厚度限制曲線:曲線④是Sa1=0的限制曲線,另外兩條限制曲線是Sa1=0.25m和Sa1=0.4m的曲線。如果要求齒厚是Sa1>0.4m,則應在Sa1=0.4m曲線的左上方選取χ1值</p><p> ?。?)過度曲線不發(fā)生干涉限制曲線:曲線⑤和⑥是保證齒輪1不發(fā)生過渡曲線干涉的限制線,⑦和⑧是保證齒輪2不發(fā)生過渡曲線進一步干涉的曲線。變位因數(shù)要在這四條曲線所圍成的區(qū)域內選取,才能保證該對齒輪傳動不
42、會發(fā)生過渡曲線干涉。</p><p> ?。?)等滑動磨損曲線:曲線η'=η''表示兩齒輪材質相同時,它們的齒根部分的磨損相等。</p><p> ?。?)節(jié)點位于一對嚙合區(qū)或雙齒嚙合區(qū)限制曲線:曲線δ1=0.0表示節(jié)點正好位于圖8-15中靠近B1點的C點位置上,C為一對輪齒嚙合區(qū)和雙齒嚙合區(qū)的分界點;曲線δ=0.6表示節(jié)點位于靠近B1點的雙齒嚙合區(qū)內,于C點相距0.6m;曲線δ2=0.0
43、表示節(jié)點正好位于另一單齒于雙齒嚙合區(qū)的分界點D;δ2=0.6m的曲線表示節(jié)點位于B2靠近點的雙齒嚙合區(qū)內離D點距離為0.6m。而在曲線δ=0.0與δ=0.0之間的區(qū)域內選擇變位因數(shù),則節(jié)點位于單齒嚙合區(qū)內。</p><p> ?。?)兩輪齒根等彎曲疲勞強度曲線:點畫線a是兩輪材料相同,小齒輪為主動時,兩輪齒根彎曲疲勞強度相等的曲線;點畫曲線b是兩輪材料相同,大輪為主動時,兩輪齒根彎曲疲勞強度相等的曲線。</
44、p><p> 由上述可知,對兩齒輪齒數(shù)不同是組合,就應有不同的封閉圖,但在已有的封閉圖冊上,齒數(shù)組合是有限的,當所設計的齒輪其齒數(shù)組合與圖冊上不相符時,可以參考齒數(shù)組合相近的封閉圖。</p><p> 附錄一:z1- z2齒輪嚙合封閉曲線</p><p> 附錄二:z3- z4齒輪嚙合封閉曲線</p><p> 附錄三:z5- z6齒輪嚙
45、合封閉曲線</p><p><b> 參考文獻</b></p><p><b>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b></p><p> 課程設計是我們專業(yè)課程知識綜合應用的實踐訓練,著是我們邁向社會,從事職業(yè)工作前一個必不少的過程。通過一周的課程設計讓我們學會了如何應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同時讓我們合理的分析</p>
46、<p> 提高傳動質量,可采用高度變?yōu)辇X輪傳動代替標準齒輪傳動。</p><p> 變?yōu)橐驍?shù)可在封閉曲線上選擇,封閉曲線的繪制過程見附錄</p><p> 四 設計及計算過程:</p><p><b> 齒輪z1和齒輪z2</b></p><p><b> 求標準中心距a:</b&g
47、t;</p><p> a=m(z1+z2)/2=80㎜</p><p><b> 求嚙合角α':</b></p><p> cosα'=acosα/a' α'=20°</p><p><b> 求變位因數(shù)之和:</b></p>
48、<p> 由無側隙嚙合方程式得:</p><p> x1+x2 =(z1+z2)(invα'-invα)/2tanα= 0</p><p><b> 變?yōu)橐驍?shù)的選擇:</b></p><p> 在z1- z2的封閉曲線圖(見附錄一)上作直線x1+x2=0。在此直線上的點滿足變?yōu)橐驍?shù)和為0,中心距80mm。取該直線與η
49、'=η''線的交點(0.153,-0.153).則x1=0.153,</p><p> x2=-0.153 </p><p><b> 5.計算幾何尺寸:</b></p><p> 由變位因數(shù)值知,該傳動為零傳動。</p><p> 中心距變動因數(shù) y=(a’-a)/m=0</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說明書--齒輪傳動設計
- 齒輪傳動設計(課程設計)
- 行星齒輪傳動課程設計
-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
-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齒輪傳動設計說明書
-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牛頭刨床傳動機構
-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牛頭刨床傳動機構
- 機械課程設計--單級圓柱齒輪帶傳動
-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插床機構綜合與傳動系統(tǒng)設計
-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插床機構綜合與傳動系統(tǒng)設計
-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插床機構綜合與傳動系統(tǒng)設計
-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報告
-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項目
-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插床機械設計
-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大綱
- 單級圓柱齒輪帶傳動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 課程設計---齒輪傳動的設計與制作
-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壓床機構綜合與傳動系統(tǒng)設計
-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機構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